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并非法公諸于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于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經查找相關法律資料,我國法律涉及隱私權內容主要有如下條款: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條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40.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141.盜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稱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侵犯姓名權、名稱權的行為。
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
七、問:侵害名譽權責任應如何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18侵犯商標權10萬法院會怎么判
2021-03-01監視居住手機被監聽嗎
2021-01-31夫妻一方個人所借債務屬夫妻共同債務嗎,婚姻法最新解釋規定
2021-01-22女方出軌男方提出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1-02-25軍人提出離婚的管轄范圍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05合同的保全包括哪幾種措施
2021-02-22煤礦辭退體檢嗎
2021-02-20如何保障老年人的住房
2021-02-23公司規章制度需要公示嗎
2020-11-2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被保險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1-02-21男友是否可以給女友投人身保險
2021-02-05再保險合同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4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有哪些形式
2021-01-01購買車險要注意規避哪些“免賠”風險
2021-02-14寧波正式實施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3-03車子被撞對方全責,保險公司不賠應該怎么辦
2020-12-02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包括哪些人
2021-03-06土地出讓前要先完成拆遷嗎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