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醫療事故的處理辦法
(一)報告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的,應當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并向患者通報、解釋。
第十四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二)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損害擴大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一十五條規定,發生或者發現醫療過失行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防止損害擴大。
醫療機構采取的及時有效的措施包括:為確認過失行為造成的損害程度而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為減輕損害后果而采取必要的藥物、手術等治療方法;為避免醫療事故爭議而采取的其他措施。這些措施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力爭把對患者造成的損害程度降低到最低。
(三)保管各種資料,封存現場實物
掌握第一手資料和證據,是對醫療事故或事件做出準確鑒定、準確定性、正確處理的前提條件。因此,醫療單位在接到有關當事醫務人員、其所在科室發生醫療事故的報告以后,應依法做好保管和封存工作,以免發生不利于醫療事故處理的事情。
(四)調查
醫療單位對發生的醫療事故或事件,應立即進行調查、處理,并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個體開業的醫務人員發生的醫療事故或事件,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調查、處理。病員及其家屬也可以向醫療單位提出查處要求。對醫療事故或事件進行調查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處理醫療事故或事件尋找根據,分析造成事故或事件的原因和過程,這是整個處理醫療事故或事件的關鍵環節。
(五)作出結論
醫療事故處理部門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最后做出對事故的處理意見。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案件,應以書面形式詳細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情況和理由。對構成醫療事故的案件,則要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責令醫療責任人員承擔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對構成醫療事故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醫療事故訴訟如何舉證
醫療事故怎么申訴,有哪些程序
什么是醫療事故的完全責任,怎么判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管轄權異議的要求有哪些
2021-03-03用AI換臉技術偽造他人的臉惡搞是否侵權
2021-01-01犯強奸罪的學刑法上構成什么罪
2021-02-09民間借貸糾紛中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怎么判斷證據的有效性
2020-12-03治安處罰規定的責任年齡限制
2021-03-15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如何認定
2021-01-02離婚了孩子怎么上戶口本
2021-03-08猜疑屬不屬于家庭冷暴力
2021-03-05撫恤金發放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2學校為什么不能建集資房
2020-12-27約定競業限制費按年度支付有效嗎
2020-12-27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規范的通知
2020-12-28投保后可以享有的服務有哪些
2020-12-23投保人壽保險可能會存在哪些誤區
2020-12-28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要不要賠
2021-01-10投資型保險合同解除后,保單現金價值歸誰所有
2021-02-10保險受益人法律問題研究
2020-12-09出讓土地上的房屋可以拆了重修嗎
2021-01-102020年城市公租房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