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審判實踐中存在著以最高法院《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為依據,將合同糾紛案中簽約當事人的配偶列為共同被告進行訴訟的情形。該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即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的除外。
合同關系基于合同相對性原則對簽約當事人產生權利和義務,一般不涉及案外人的權利和義務,由合同法進行規范和調整。運用合同法解決合同糾紛的側重點應當是依法明確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確定合同之債的承擔者、承擔范圍、承擔方式,著重強調合同的相對性。而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屬于婚姻法的范疇,它注重解決的是夫妻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對一方債務的承擔及其與債權人的權利義務關系,是為了更好的調整夫妻財產關系和保障債權人的利益。由此不難看出在處理合同糾紛案時,一般不應將簽約一方當事人的配偶列為被告。但現實中這類問題又是復雜多變的,如何在審理這類糾紛中準確把握合同的相對性和更好的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小編認為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區別對待。
一、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與他人所簽合同,如果相對人在起訴時,該方的原夫妻關系仍然存續時,不應將簽約方的配偶列為被告。但在合同債權確認后,相對人可以另行起訴確定該債務是否為對方夫妻共同債務。這樣既保證了審判效率,也確保了債權人的利益。
二、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與他人所簽合同,如果相對人起訴時,該方的夫妻關系已解除,可以將該方的配偶列為被告,在訴訟中一并解決合同債務的承擔問題。也可以先將簽約人列為被告,待合同債權確定后,相對人再另行起訴確認該債務是否為對方夫妻的共同債務。這樣可以避免假離婚真逃債,有效保護債權人利益,保障合同的交易安全。
三、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與他人所簽合同,如果相對人在起訴時,簽約人本人死亡,就應當將生存的簽約方配偶列為被告進行訴訟,以確定合同債權。
由此可見,出現合同糾紛后,是否能夠將配偶列為被告,需要按照糾紛的具體的情況作出具體的分析,夫妻關系在合同的簽訂及履行期間也是有可能改變的,不可一概而論的將配偶也列為共同被告。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服務,歡迎您前來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認定時間期限延長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06出版單位應如何避免侵權
2021-01-10手寫房屋贈與協議有效嗎
2021-03-03交通事故民事官司如何打
2020-11-28離婚協議沒標日期有效嗎
2021-01-23家暴屬于治安案件嗎
2020-12-28建筑施工強制性規范有哪些
2020-11-16開發房地產合同范本
2021-01-29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1-01-29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與原則是什么
2020-12-05建筑工程保險的性質及其特點有哪些
2021-01-16保險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1-02-05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
2020-12-23走人行道撞了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5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5人民財產保險理賠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9人壽保險的除外責任
2021-02-22承包林地需要注意些什么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