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廠家或商家在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為消費者提供真實、準確、客觀的消費信息,不能用模糊和容易引起歧義甚至虛假的內容來欺騙、誤導消費者,更不能用格式合同、通知、
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來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權益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因此,廠家或商家在促銷活動中以標明自己享有“最終解釋權”的手段違背了誠實信用、公平自愿的原則,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屬于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顯然是不合法的。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當消費者發生消費行為后,便與廠家或商家之間形成一種合同法律關系,如果消費者對這種合同條款與廠家或商家出現分歧時,有權對其進行解釋的只有人民法院和仲裁機構。因為人民法院享有國家審判權,仲裁機構享有仲裁裁決權,這兩種權力均是國家法律賦予的,任何組織、國家行政機關以及個人均不能干涉,亦不能取代。由于仲裁制度以當事人自愿為前提,所以仲裁機構的解釋也必須以發生合同爭議的消費者與廠家或商家之間的約定為依據,否則,仲裁機構便不能解釋。目前,也存在著相關行政機關對個別廠商商業行為進行解釋的情況,根據司法最終解決的原則,消費者對行政解釋內容合法性有異議的,可以通過提起行政訴訟,最終仍以司法途徑確認行政解釋是否合法。對于廠家或商家對自己營銷行為進行的解釋,必須是在不違背法律法規、不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前提下才能生效,否則,便不能發生法律效力。當消費者遭遇類似這樣的消費糾紛時,可通過下列途徑解決消費爭議,主張自己的消費權利,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聽證時間是否扣除
2021-02-26在公司上班得了肺炎怎么辦
2021-01-28母子公司是否分立
2020-11-08商標授權價格應該怎么確定
2021-03-15姥姥姥爺算法定監護人嗎
2020-12-19交通肇事死亡逃逸的認定
2020-12-29補償款提存程序
2021-03-17分公司簽定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1-04如何對倉儲物進行入庫驗收
2020-12-15如何認定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
2021-01-10祖父對未成年孫子恨鐵不成鋼,可以撤回贈與的房子嗎
2020-12-10居民申請保障性住房條件有哪些
2021-01-30什么樣的條件適合簽訂勞務合同
2021-03-22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2020勞動力外包出現意外傷亡誰負責,賠償多少
2020-12-20用人單位在節日當天要求加班怎么算工資
2021-03-09單位能否辭退拒絕加班的職工
2020-12-29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保險公司理賠時會查證件的真假嗎
2021-02-28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的認定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