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手段:
1、利用兩個合同的主副關系,迫使對方違約,"沒收"定金。如主合同條款指代不明,造成合同無法履行。為了彌補這種漏洞,訂立了所謂的副合同加以完善和解釋,實際執行以副合同為準。騙子通常故意在主副合同之間制造矛盾,當一方履行副合同規定時,就以不符合主合同原則為由,宣布合同無效,從而"沒收"在簽約時得到的定金。
2、利用合同和圖紙上規格的矛盾進行欺詐。簽訂產品加工合同時,要注意應使合同上產品的規格與加工圖紙上的規格一致。騙子通常在廠方代表未覺察的情況下,和廠家訂立與圖紙要求不符的合同。或者利用簽約時廠家因大意或缺乏常識而沒有在合同與圖紙上蓋騎縫章的漏洞,偷換加工圖紙,使合同上所規定的產品計算單位、精度要求與圖紙相應的標準產生矛盾,以此為借口詐取合同款、違約金及賠償費等。
3、以中介服務為名,介紹訂立假合同,撈取信息費。
4、雙方串通,與廠方訂立假合同,在收取信息費后,便以加工產品不合格為由,宣布合同無效,共同坑害廠方。
法律概念:
合同詐騙罪,一般表現為行為人意圖利用經濟合同達到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目的。往往是行為人先以真實身份騙取對方當事人的信任,在合同訂立后,行為人卻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和行為,坐等對方履約上當,從而使詐騙的目的得逞。
從客觀方面,是指一方當事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的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數額較大(以1萬元為起點)的行為。
合同詐騙罪,直觀上表現為他方當事人財產的損失或減少,但具侵犯的客體是雙重的,不僅是對他方當事人財產所有權的侵犯,更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妨害;而侵占罪則要有通過正當、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財物后將其非法占為已有,拒不交還,甚至在他人提出主張后仍擅自處分。
法益是刑法規范所保護的利益和價值,既有國家利益也有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比如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搶奪個人財物,不屬于損害國家利益。所以犯罪行為損害的法益并不全是國家利益,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不能認為案涉犯罪的合同統統認定為損害國家利益,一律認定為合同無效。
看了上面關于合同詐騙手段有幾種,合同有哪些詐騙手段的問題解答之后,相關的詐騙方式相信大家已經足夠了解,建議大家在遇見麻煩的時候通過法律維權的途徑來保障自己的利益,咨詢專業的機構會讓事情事半功倍。律霸網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服務,專業保障您的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緩刑期間發現漏罪能否逮捕
2020-12-31個體戶和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08反擔保抵押物怎樣進行財產保險
2020-12-03倉庫租賃協議
2021-02-01五保戶的監護人是誰
2021-03-09婚姻自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2-23曠工三天后能申請仲裁嗎
2021-01-21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代領的情形
2021-02-03警察能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4試用期離職提前七天通知違法嗎
2021-03-01協議離婚后能不能要回孩子撫養權
2020-11-20哪些糾紛屬于勞動爭議糾紛
2021-03-19財產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3-13比較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
2020-12-10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是什么
2021-02-18車險在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不理賠是合法的
2021-01-15車燈砸壞保險拒賠合理嗎
2020-11-26土地承包年限新解讀內容是什么
2021-02-12城市房屋拆遷補償的方式都有哪些
2021-01-21商鋪拆遷補償如何談個好價錢,談判技巧原則有哪些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