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見代理并不是無權代理,與無權代理具有一定的區別:
第一、構成要件不同。盡管表見代理屬于廣義的無權代理,但其構成要件不同于狹義的無權代理。狹義的無權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本無代理權而從事代理行為,且其無權代理行為也不可能使相對人信賴其有代理權。因此,狹義無權代理也可以稱為“純粹的無權代理”。而在表見代理的情況下,無權代理人所從事的無權代理行為,使善意相對人有正當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權。
第二、法律效果不同。在狹義無權代理的情況下,本人享有追認權。狹義無權代理行為必須經過本人追認,才能對本人產生效力;如未經過本人追認,本人對該無權代理行為不承擔責任。因此,無權代理行為能否發生效力根本上取決于本人是否追認。在本人沒有正式追認之前,無權代理行為處于一種效力待定的狀態。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狹義無權代理行為在性質上屬于效力待定的行為。而在表見代理的情況下,無權代理行為無需經過本人的追認就可以直接對本人發生效力。因此,一旦無權代理行為符合表見代理的要件,則本人便不享有追認權,即便該無權代理行為違反了本人的意志或利益,本人也不能否認該行為對其產生的拘束力,必須對之承擔責任,因此,表見代理不屬于“效力待定的行為”。
第三、本人是否有權否認無權代理的效果。有人認為:“在本人認為表見代理的結果對自己有利時,則可首先行使這種追認權,以此對抗相對人的撤回權,確保表見代理的結果在其自愿的情況上歸屬自己,而不致于被相對人撤銷。”這就是說,在代理人實施表見代理行為以后,如果相對人在法律行為成立以后,發現代理人無代理權,而要求撤回該法律行為,本人如果認為該行為對自己有利,可追認該行為的后果。筆者不贊成此種觀點。筆者認為表見代理不同于狹義的無權代理之處在于本人不得享有追認權,也就是說,只要相對人提出符合表見代理的要件、主張表見代理的效力時,根本不考慮本人是否追認的問題。本人即使不追認,也不影響表見代理的構成。如果本人認為表見代理對自己有利,可以堅持合同的效力,但很難說這是一個追認權的行使問題。因為一旦認為本人享有追認權,就意味著本人享有不予追認的權利。這樣,就必須承認本人的否認權,從而將否定了表見代理的效力,表見代理與狹義無權代理也將發生混淆。
在狹義無權代理與表見代理發生發生競合的情況下,應當賦予相對人以選擇權,即相對人可以主張*義無權代理或表見代理。但相對人在主張*義無權代理之后,則不能再主張表見代理。因為相對人對主張*義無權代理,則意味著其在行為開始時即認為代理人沒有代理權,表明其主觀上并不是善意的,法律上沒有必要予以特殊保護。例如,某人持他人的公章或介紹信訂立合同,相對人對其是否有代理人權表示懷疑,但并沒有向本人主張表見代理的效果,而是向本人發出催告,要求本人答復是否承認代理的效果。這種情況表明相對人已經相信代理人沒有代理權,因此,相對人在主觀上并不是善意的,不能按照表見代理處理。但是,如果相對人直接向代理人主張代理的效果,即使事后有關證據表明并不符合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相對人也可以繼續向本人催告要求其表明是否承認這種行為的效力。
如果表見代理成立,將直接對本人發生效力,所以相對人只能請求本人承擔責任,而不應請求無權代理人承擔責任。因為一方面,既然代理已經發生效力,合同已經生效,合同的當事人只能是本人和相對人,相對人不能請求代理人承擔合同責任。另一方面,即使就損害賠償而言,相對人也只基于合同向本人提出請求,而不能由相對人向無權代理人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當然在相對人行使了撤銷權以后,由于無權代理行為已經不發生使合同生效的效力,相對人不能請求本人承擔合同責任,在此情況下,相對人有權要求無權代理人承擔因其過錯而給相對人造成的損失。但如果相對人不請求本人承擔責任,而請求無權代理承擔責任,則可以認為相對人已經放棄表見代理的請求,而愿意主張*義的無權代理。
在討論狹義無權代理和表見代理的區別時,必須要探討假冒型無權代理的認定問題。例如,某人私刻他人公章,偽造他人的合同書,介紹信以及有關的證明文件,對外訂立合同,相對人對此行為也可能發生一種合理的信賴,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權。那么,對此種行為是按照狹義無權代理還是表見代理處理,是值得討論的。筆者認為,應當按照狹義無權代理來處理。在確定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時,盡管本人是否具有過錯不列入其中,但仍應適度地考慮本人的行為是否與無權代理有關。因為在上述情況下,該無權代理行為與本人無關,該行為的后果不應當由本人承擔。其根據在于:第一,在上述情況下這些權利沒有任何關聯,本人甚至根本不知道無權代理人是誰,所以不可能推定本人具有任何的授權的意思。第二、在上述情況下,本人無法控制無權代理行為的發生,即使做出巨大的投資也不能防范這些行為的發生。例如以公章被偽造的情況而言,本人即便盡到了高度的注意義務,也難免發生公章等被偽造的情況,所以,認為本人對公章的偽造應當負責的觀點在法律上是難以成立的。公章等被偽造也不同于公章等被盜。公章被盜以后,無權代理人利用被盜的公章招搖撞騙,也可以推定本人對被盜的物件的保管具有過錯。因為,如果本人盡到高度的防范義務可以防止公章等被盜,尤其當本人的物件被盜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沒有發現,或者在發現以后沒有及時公告,也表明其是具有過錯的。然而,在公章等被偽造的情況上,本人即使盡到高度的防范義務。也不能防止公章被偽造,甚至不知道偽造的是何人或采用何種方法偽造??梢姳救藢碌缺粋卧斓那闆r是不應承擔責任的。第三,在上述情況下要本人承擔表見代理的責任也根本不符合情理。因為這樣將會導致禍從天降,使本人蒙受其無法預測的意外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不破租賃原則的適用條件
2021-01-30拆遷房屋是否可強制執行
2021-02-07配音屬于表演者權嗎
2020-11-19合伙企業財產是怎樣分割的
2020-11-21商品房住宅保修期從何時起算
2020-11-09農民工討薪有哪些途徑
2021-01-02老人過世,帳戶里的錢無法取出怎么繼承
2021-01-22多長時間內民間借貸能訴訟
2021-01-23勞動關系確認勞動關系爭議情形
2021-03-06解除勞動關系引發勞動糾紛
2021-02-27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定期壽險具體有什么特點
2020-12-03員工意外保險合同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2021-01-25意外傷害保險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21飛機起飛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6我國關于養老保險的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1-29保險合同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4工傷后可以向公司要一次性傷殘就業保證金嗎
2021-02-09法律對保險代理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2出讓土地能建學校嗎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