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偷稅罪
偷稅罪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違反稅收法規,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或者其他欺騙、隱瞞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數額達到量化標準的行為。
二、偷稅罪的表現形式
1、偽造、變造賬簿、記賬憑證,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偷稅方式。這種方式多為個體經營者所采用,一般是不建賬或不按要求建賬,使稅務人員無法得知其經營收支情況。
2、私設“小金庫”,建立賬外賬。
3、多行開戶、隱瞞收入。既不留存根,也不留銀行兌單,很難發現。
4、假借發票、偷漏稅款。發票既是商品購買者的記賬憑證,又是商品銷售者的繳稅依據,因而某些不法分子為了偷漏稅款便在發票上動腦筋、作文章。最典型的就是“大頭小尾”發票。
5、銷毀、隱匿賬簿,瞞天過海。為了使稅務人員無法了解其經營情況,以失火、被盜、遺失、鼠咬等借口銷毀或隱匿賬簿。在這種情況下,納稅人就可任意申報其營業收入。
6、多列支出,少列收入,以假亂真。已銷商品不記銷售長期掛在賬戶;擅自擴大材料成本減少銷售收;用罰款、滯納金、違約金、賠償金沖減銷售收入;將展品或樣品作價處理給職工不按銷售記賬等等。
7、虛假納稅申報。納稅申報是依法納稅的前提。納稅人必須在法定時間內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稅務機關要求的其它納稅資料。
8、以種種借口騙取減免稅來偷稅。國家為了鼓勵某種事業的發展或其它特定目的、常常為某種經營活動減稅。如合資企業材料進口免征關稅、對福利性企業減免產品稅等。
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偷稅罪,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故意違反稅收法規、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繳納稅款,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刑法修正案(七),本罪已被逃稅罪取代。
逃稅罪和偷稅罪的區別如下:
《刑法修正案(七)》對偷稅罪作了如下修改:
1、修改了該罪的罪狀表述,將罪名由“偷稅罪”改為“逃稅罪”,不再使用“偷稅”一詞。
2、對逃稅的手段不再列舉,而采用概括性的表述。
修正案把逃稅行為主要概括為兩類:
第一類是“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常見的如:設立虛假的賬簿、記賬憑證;
對賬簿、記賬憑證進行涂改等;
未經稅務主管機關批準而擅自將正在使用中或尚未過期的賬簿、記賬憑證銷毀處理等;
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第二類行為是“不申報”,是指不向稅務機關進行納稅申報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已經領取工商營業執照的法人實體不到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登記,或者已經辦理納稅登記的法人實體有經營活動,卻不向稅務機關申報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的行為等等。
3、對逃稅罪的初犯規定了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內容。
已經構成犯罪的初犯,滿足以下三個先決條件可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一是在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
二是繳納滯納金。
三是已受到稅務機關行政處罰。
4、修正案對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構成犯罪的具體數額標準,以及逃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構成數額巨大的具體數額標準沒再作規定。
這主要是考慮到在經濟生活中,逃稅的情況十分復雜,同樣的逃稅數額在不同時期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法律對數額不作具體規定,交由司法機關根據實際情況作司法解釋并適時調整更為合適。
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幫助到你,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律霸網進行在線律師咨詢,我們會針對您的問題及時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認定公司惡意注銷逃避債務
2020-12-14全責交通事故保全期限
2021-03-01怎么查自己是否有罰單
2020-11-14公章能代替合同章嗎
2020-11-19離婚可以通過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1-02-17如何調查老婆出軌證據
2020-12-27合同法履行時間適當是指多久
2020-11-22房產無償贈與孫女收稅嗎
2021-01-19實習期間下班后摔倒,誰的責任
2021-01-06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公眾責任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
2021-02-27論保險合同的有效訂立
2021-03-02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駕車撞人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
2020-11-16保險主次責任理賠流程
2020-12-25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什么是聯合人壽保險?
2021-01-08銀行貸款禁止投向保險公司嗎
2020-12-25公司裁人是按照交的保險賠償嗎
2020-12-23保險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