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法修正案七第二百零一條第四款的規定,不予追究刑事責任須滿足以下條件:
(1)納稅人的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根據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其行為已經構成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2)納稅人在犯偷稅罪后,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全部稅款,并繳納滯納金;
(3)稅務機關已經對其行為作出行政處罰的決定;
(4)在本次偷稅行為以前的五年內沒有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包括累犯的情形)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兩次以上行政處罰
二、如何理解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修正案七》第二百零一條第四款規定,若滿足以上四個條件,即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如何理解此條款下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法律界仍未達成普遍共識。
(一)刑法修正案七關于本罪的立法精神
偷稅罪是經濟犯罪,從刑法理論上講叫做法定犯,它和自然犯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在不同時期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對其定罪量刑也應有所區別,在現階段,刑法設立偷稅罪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的稅收征管制度,確保國家稅收能夠足額完成。正如本文上述所言,既然逃稅者已經補繳了應納全部稅款,繳納滯納金;并受到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了,對于國家和整個社會而言,逃稅者的逃稅行為并未給其帶來實質性危害。這既是貫徹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的具體體現,又表明人們對刑法謙抑性的推崇,同時也充分說明立法者更多的從法益是否遭受實質性危害加以考量。
(二)國外實踐
在國外,如美國,英國等國,對于逃稅行為,大多采取區別于其他普通犯罪的處理方式,即對逃稅行為往往查的嚴,民事罰款重,但真正定罪的卻很少。中外的稅收實踐充分表明,單憑定罪處罰的威懾力不足以有效解決逃稅行為。對逃稅者做一定程度和范圍的“寬的處理”,既有助于較好的挽回國家稅收損失,又能很好的避免陷入因企業逃稅——老板被抓——企業破產——職工下崗——國家負擔這樣一種惡性循環。
(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理解
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了六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根據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過國家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在不同刑事訴訟階段,宣告方式相應有所區別。在法院審判階段,不予追究刑責任的處理方式有兩種:(1)無罪;(2)終止審理。
我們先來看下終止審理的要求。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終止審理以裁定方式作出。而裁定主要是用來解決程序問題,雖然也部分解決實體問題,但范圍極其有限,如執行過程中減刑與假釋裁定的適用。
當逃稅行為人沒有刑訴15條(2)—(5)項情形,并符合刑法修正案七第201條第四款前半部分的條件時,結合15條規定,應將其定位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根據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情形。
(四)“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不應理解為“免予刑事處罰”
若逃稅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第二百零一條第四款規定的四項前提條件時,法院應作無罪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盜竊罪加重處罰情節金額如何認定
2021-02-12業委會構成職務侵占的主體嗎
2021-03-12第三方支付的各方主體都有誰
2021-01-03酒駕處罰新標準
2021-01-07土地租賃可以轉租嗎
2020-11-08合并審理是否能超越級別管轄
2020-11-08房地產開發流程是什么
2021-02-12框架合同是否需要約定有效期
2021-02-23撤銷權的訴訟時效
2021-03-22解除競業限制是勞動仲裁嗎
2020-11-18如何區別勞動工傷和人身損害呢
2021-03-21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1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保險司法鑒定可以自已做嗎
2021-01-22車禍哪些費用保險公司可以賠償
2021-02-06保險經紀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2021-01-25保險利益原則是指什么
2020-11-23房屋建筑施工承包合同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