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定偷稅罪
偷稅罪,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者已扣、已收稅款,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行為。
1、偷稅罪的客體特征。偷稅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稅收征收管理制度。這是是偷稅罪及其他危害稅收征管犯罪所共有的一個基本特征。稅收是我國的財政之本,也是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重要的經濟杠桿。目前,我國的稅收按征收職能劃分大體有三類:一是由稅務部門征收的工商稅,二是由財政部門征收的農業稅,三是由海關部門征收的關稅。其中工商稅約占整個國家財政收入的90%以上。我們所研究的偷稅罪,通常指采取各種欺騙、隱匿手段偷逃各種工商稅收(包括部分農業稅)的行為。
偷稅罪的客體反映偷稅犯罪行為的本質特征,是判斷該罪區別于其他類犯罪的重要標志。在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走私、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等犯罪也往往伴隨著偷稅,但是這類犯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國家的對外貿易管理制度,故《刑法》第三章對此做出分節規定,我們在實踐中應當注意加以區分。
2、偷稅罪的客觀特征。偷稅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稅收管理法律、法規,采取隱瞞、欺騙手段,不繳或少繳應當繳納的稅款的行為。構成本罪,以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為前提,即依照稅法規定應當繳納某種稅款,而不予繳納。反之,沒有繳納稅款的義務,或者依法被減免繳納稅款,或者沒有采取法律規定的各種隱瞞、欺騙手段,均不能構成偷稅罪。這是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
偷稅是一種逃避納稅義務的行為,通常表現為積極地采取各種手段,弄虛作假逃避其納稅義務,逃避稅務機關的監督檢查。在少數情況下也表現為消極地不繳納稅款根據《刑法》第201條的規定,實施偷稅行為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手段:
(1)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其中“偽造”,是指行為人設立虛偽的賬簿、記賬憑證,俗稱“造假賬”、“兩本賬”;“變造”是指行為人對賬簿、記賬憑證進行挖補、涂改等;“隱匿”,是行為人將賬簿、記賬憑證故意隱藏起來;“擅自銷毀”,是指未經稅務機關批準而擅自將正在使用的或尚未過期的賬簿、記賬憑證銷毀處理的行為。
(2)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是指行為人在賬簿上大量填寫超出實際支出的數額,以沖抵或減少實際收入的數額;“不列、少列收入”,是指行為人將取得的經營收入不記入賬簿,或只將少量收入記入賬簿而將大部分收入記入賬外的行為,亦稱“收入不入賬”。
(3)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其中,“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是指已取得應稅收入、應依法辦理納稅申報的納稅人,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納稅申報,并經稅務機關通知,仍拒不申報的行為。“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是指在納稅人進行納稅申報過程中,制造虛假情況。如不如實填寫或者提供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及其他的納稅資料等。這里應注意一個問題:只要行為人已取得應稅收入,即成為法律規定的納稅義務人或扣繳義務人;不論該行為人當時是否在稅務機關辦理了稅務登記,均不影響其納稅人身份的成立。
3、偷稅罪主觀方面的特征。偷稅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的心理狀態。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依法應當納稅,而有意逃避繳納稅款。如果由于納稅人不熟悉稅收法規,或者由于工作失誤而漏繳稅款,或者由于客觀原因未能按期繳納稅款,都是沒有偷稅的犯罪故意,不能構成偷稅罪。
4、偷稅罪的主體偷稅罪的主體必須是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偷稅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有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才能構成本罪。根據《稅收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條的規定,納稅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扣繳義務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其中,單位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聯營企業、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其他企業,以及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
偷稅罪的認定
(一)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首先,要注意區分偷稅與漏稅。漏稅是指納稅人(包括扣繳義務人)并非故意,沒有依照稅法規定繳納或者足額繳納稅款的行為,是一種一般稅務違法行為,應由稅務機關責令其補繳漏繳的稅款,并加收滯納金;偷稅則是一種故意行為,行為人目的明確。從性質上看,偷稅性質要比漏稅嚴重得多,偷稅情節嚴重,符合規定的偷稅罪的條件的,應當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其次,要注意區分偷稅與避稅。所謂避稅,是指采用合法手段減輕或者不履行納稅義務的行為。廣義的逃稅包括偷稅與避稅。偷稅與避稅雖然都是減少或者不履行納稅義務的行為,但二者之間有著本質的不同:避稅是在納稅義務發生前采取各種合乎法律規定的方法,有意減輕或者免除稅收負擔的行為,大多數情況下是符合立法意圖的,如利用經濟特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在經濟特區投資,有些則是鉆稅法不夠完善的空子;偷稅是發生納稅義務后,采用非法的手段減少或者不履行納稅義務,在任何情沉下,偷稅都是國家法律所不允許的。對于鉆法律空子的避稅,只能通過不斷完善稅收法律的方法來防止;對于偷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加強打擊、是減少偷稅犯罪的重要手段。
再次,要注意區分一般偷稅行為與偷稅犯罪。本條明確規定了偷稅犯罪的定罪標準,這是區分一般偷稅行為與偷稅犯罪的標準,必須嚴格執行。本條對單位偷稅犯罪與個人偷稅犯罪的定罪數額標準沒有作分別的、不同的規定,主要是因為規定了偷稅的比例和偷稅數額的雙重標準。因此,和其他單位犯罪數額標準一般高于個人犯罪數額標準不同,單位偷稅犯罪與個人偷稅犯罪的定罪數額標準是一致的。
(二)本罪與走私罪的界限
由于偷稅罪中的逃避應納稅款的行為與走私罪中的偷逃關稅的行為具有某些相似之處、因此、二者在某些情況下容易混淆。兩罪的主要區別是:
l、偷稅罪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國家稅收管理制度,而走私罪所侵犯的直接客體則是國家對外貿易管理制度。
2、偷稅罪違反的是稅收法規,而走私罪違反的則是海關法規。
3、偷稅罪的主體是納稅人、包括負有納稅義務的公民個人、負有納稅義務的企業、事業單位以及企業、事業單位中對納稅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而走私罪的主體則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仟能力、實施走私犯罪行為的自然人以及法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眾籌融資的概述
2020-12-29語言威脅恐嚇算不算違法
2021-02-01交警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要用幾天
2021-01-15競業限制離職不補償是否生效
2020-12-29單位終止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幾種情形
2021-01-30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實習期間受傷是否屬于工傷
2020-11-10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申請回避可以口頭嗎
2020-12-02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地
2020-12-18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什么是企業勞動爭議調解
2021-01-10勞動仲裁補繳養老金最多補繳幾年
2021-01-06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08人身保險傷殘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
2021-01-10保險到期了可以推遲多久交
2021-03-20第三者強制責任險賠償的歸責有哪些原則
2020-11-26事故認定書對方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0-12-30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2-31保險代理人的三大種類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