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過中華大地,在深化改革的幾十年的探索時間里,我國相繼形成了一系列具備社會競爭力、科技水平的高、精、尖端的產業,但是由于立法的滯后性也給一些投機分子以可乘之機,出現了大量的皮包公司,肆無忌憚的套取國家、集體、他人的資產,有的更是利用法律所賦予的破產程序做為斂財、逃債的手段。本文擬從“破逃債產”的產生原因、表現方式及處理辦法和預防對策等幾方面進行分析,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什么是破產
破產是在債務人的全部財產不能清償債務的前提下,法院根據債權人或債務人本人的申請作出宣告,并依法對其財產進行清理和分配的制度。破產是伴隨著商品經濟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優勝劣汰競爭機制在商品經濟中的體現,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少企業因各種原因嚴重虧損,在競爭中失去生存能力,而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產。國家設立破產法律、法規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對破產企業財產的依法清理、處分,最大限度地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而在司法實踐中,發現有部分企業的設立并不以經營為目的,而是以通過這個載體利用合法的形式套取他人、國家、具體的錢財,然后設法轉移,最后以破產為幌子,欺騙債權人,損害國家、集體等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以達到逃避債務的目的,謂之破產清算,實為“破產欺詐”。這種現象嚴重地背離了國家設立破產法律、法規的宗旨,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也出現了“窮了廟,富了方丈”的現象,侵害了社會主義法制的尊嚴,擾亂了社會主義正常的市場秩序,增加了正常經營的風險,阻礙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在觸目驚心之余,筆者深感“破產逃債”行為危害極深,應當研究對策予以制止。
二、“破產”逃債行為產生的原因
1、地方保護主義給破產欺詐提供了繁殖土壤。破產企業的債權人大多跨區域,由于受執法環境的影響,一些地方法院出于各種考慮或屈從于某些壓力,在審理破產案件時不顧債權人地位平等的基本原則,對異地債權人有意設卡、刁難,對本地債權人故意偏袒,給破產欺詐創造了機會,特別是清算組,破產法規定其成員來源于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其破產分配必然不公,極大的損害了異地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此外,在破產清算的過程中,由于在清算初期破產企業的財產是不明晰的,因此作為清算組的上級主管機關人員是可以隨意轉移破產財產的,因此,增強清算過程的透明度應該是一個重要的預防手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殺人案主犯主謀如何量刑
2021-02-24有期徒刑包括剝奪政治權利嗎
2021-02-09受強制措施是否享受年休假
2021-02-19職業病鑒定流程是什么
2020-11-11服刑人員可以登記選民嗎
2021-02-12公司法人變更的費用要多少錢
2020-11-23股東會的列席人有什么權利
2021-03-15哪種情況下必須通過訴訟程序才能離婚
2021-01-01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毛坯房驗房的十三個步驟
2021-02-02集資房是什么意思
2020-12-13五險一金的糾紛要怎么解決
2021-03-21發錄用通知的注意事項
2021-01-19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保險理賠的流程分為哪些
2020-12-21事故索賠需準備哪些證件?
2021-01-03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會被公布嗎
2021-03-14駕駛證扣了12分出事故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25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有哪些權利
2020-11-29被代理人(委托人)的權利與義務?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