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報酬請求權的法律規定
《民法通則》第79條,該條2款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與此相關的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若干意見》第94條,該條規定:“拾*物丟失、毀損,拾得人沒有故意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拾得人將拾*物拒為己有,拒不返還而引起訴訟的,按照侵權之訴處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的物權法草案是中國首次立法對拾金不昧者進行經濟補償。現行的民法通則只是規定,因拾得遺失物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綜上,報酬請求權的法律規定還是較少,因為和我國傳統思想有一些出入,而且很多人對報酬請求權還是不太理解,立法也沒有在這方面傾斜。
二、報酬請求權應注意的問題
(一)、關于報酬數額報酬數額是遺失物拾得人報酬請求權的重要內容,亦是相關立法不可或缺的部分。報酬比例數額應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狀況、社會習慣等確定之,既不能過低,使拾得人覺得返還不劃算,也不能過高,使失主的權益受到損害,應在拾得人與失主間尋找利益平衡點,使雙方的利益在最大可能程度內實現。拾*物為金錢或經拍賣變為金錢時,即可按金額相應比例計算,如拾*物為金錢以外之物,以原物返還時,則應估價依比例計算。如拾*物為種類物且系可分物時,亦可依價格比例以物作為報酬。遺失物價值難以衡量,如有感情價值的照片、書信、有證明價值的證書或其他的僅對失主有價值而對拾得人價值不大的,可以要求有受領人支付適當數額的酬金。“適當”應參照給付義務人的資力、身份、地位、其感情程度等因素決定物品的價額,并以此確定報酬的數額。
(二)、關于懸賞金額
如失主在物遺失后以懸賞廣告尋找,而廣告中所允諾之報酬與法定報酬有出入時,應認為兩項請求權并存,但拾得人系因一個行為同時取得兩項請求權,而且均以遺失物歸還失主為現實目的,所以拾得人只能擇一行使,而不能同時行使。酬金不明,不影響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如“必有重謝”、“當面酬謝”等。根據誠實信用、公平原則,行為人因自己付出勞動有權獲得報酬。同時,應斟酌指定行為的內容、性質、完成該指定行為所需勞力及費用、交易慣例及當事人之間的關系,雙方在廣告完成之后,合意決定報酬。若酬金大于費用的,酬金可以包容費用。
(三)、關于報酬請求權的限制所謂報酬請求權的限制,是指依法規定某些拾得人不得享有遺失物拾得報酬請求權。這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由于職責所在,某些拾得人享有報酬請求權將有悖于弘揚高尚道德,故各國立法均有對此施加限制者。如日本遺失物法規定,公法人不得請求酬勞金(第4條),德國民法典規定,公立機關或為公共交通服務的交通機構的公務員在工作場合拾得遺失物時,不得請求報酬(第978條);瑞士民法典第722條第3款規定:住房、承租人或公共場所管理機關在其住宅內或在其管理的公共場所拾得遺失物,無拾得報酬請求權。筆者認為,在中國立法上亦應對遺失物拾得報酬請求權進行限制,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規定。有維護公眾財產安全義務的公民在執行職務過程中拾得遺失物不得享有報酬。這些拾得人的根本任務在為人民服務,因此無取得報酬之理。如公安機關性質有維護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義務,如其有報酬請求權顯然不當。
第二,沒有盡歸還拾*物的相關義務的拾得人不享有取得報酬的權利。拾得人侵占遺失物,違反應盡的義務如通知、報告、保管、交付義務,或有其他違法行為的,喪失費用補償請求權、報酬請求權。
(四)、關于報酬請求權的放棄。
請求報酬既為一種權利,權利當然可以放棄,
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存在行使報酬請求權的當事人,這一點我們應該支持,因為有些物品的保管是需要花費金錢和物力的,這是為了體現法律的公平公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應當向誰申請
2021-01-25民法典是否包括知識產權
2020-12-16民事訴訟需要哪些花費
2021-03-25離婚之后對于共同財產如何分割,離婚財產分割最新規定
2021-02-05機動車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后如何賠償?
2021-02-05信用卡多久不還上征信
2021-01-25買私人地皮蓋房子,拆遷能否得到賠償
2021-01-03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醉駕拘役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11請長假會被辭退嗎
2021-02-27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不管怎么辦
2020-12-03產品責任險與雇主責任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15空運險種被保人的義務
2021-02-24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1-15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互聯網保險的概述內容
2020-12-07交通事故逃逸保險拒賠罰款依據
2021-01-17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二條是怎樣的
2021-01-03土地轉讓合同印花稅收費標準是什么呢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