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東的借款如何轉增資本公積?
股東的借款是通過債務重組的方式轉增資本公積的,公司的債務人應當按照支付的債務清償額低于債務計稅基礎的差額,確認債務重組所得;債權人應當按照收到的債務清償額低于債權計稅基礎的差額,確認債務重組損失。
二、未出資股東或出資瑕疵股東主體資格的確定
事實上,在公司設立階段,股東的基本義務是按照章程出資,未出資股東應該對已出資股東承擔違約責任。但在公司設立后,與出資義務相對應的權利主要是資產收益權,與股東知情權相對應的義務是股東就其出資范圍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即股東未出資不能對抗對外其應承擔的義務,由于其對外義務不能因出資而豁免,因此根據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原則,應當賦予其公司經營狀況的知情權。出資瑕疵股東相對于未出資股東而言,已經部分履行了其出資義務,同樣對內應該對其他股東承擔違約責任,其知情權并不喪失。知情權是股東權的一項重要權利,股東雖然出資存在瑕疵,但在其未喪失公司股東身份之前仍可按照公司法或公司章程的規定行使相應的股東權,除非章程或股東與公司之間另有約定,一般不能以股東出資存在瑕疵為由否定其應享有的知情權,其可以作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股東知情權訴訟。
三、股權轉讓后股東主體資格的確定
對此,目前的學界和司法界分歧比較大。有觀點認為,股東在轉讓股權后,仍有知情權,既包括股權轉讓前的公司信息,也包括股權轉讓后的信息。司法實踐中,曾為公司股東但在起訴時不再是該公司股東身份的案件也時有發生,對其是否享有原告資格,爭論頗多,有相當一部分法官和學者認為其已不再是股東身份,不享有股東權,其主張知情權應當不予支持。筆者以為,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未免過于武斷。一方面,從廣義上來說,股東與公司間關系實為合同關系,具體表現為公司章程對股東和公司的共同約束。雖然股東通過股權轉讓退出公司,但現代民事立法和合同法理論已將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擴展至合同終止后一定時期,即后契約義務,后契約義務又稱后合同義務,是指合同關系消滅后,當事人依誠信原則,應負有某種作為或不作為義務,以維護給付效果,或協助對方處理合同終了善后事務。后契約義務理論是民法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領域的衍生。根據《合同法》第九十二條“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后,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因此說股東雖然已退出公司,但其在一定時間內仍然享有對公司在其股東期間的知情權;另一方面,實踐中股東轉讓股權,大多是因為利潤低下或虧損嚴重,或者是受排擠所致,如果對此類股東提起的知情權訴訟一概予以否定,無形中會鼓勵公司控股股東造假隱瞞利潤,然后再采取排擠行動,將股東擠出公司或迫使或誘騙其轉讓股權,違背了司法所秉持的維護弱者、匡扶正義的司法品格。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這些已退出股東事后提起利潤分配請求權之訴時,同樣還是要回到知情權這個層面上來,法院只有在查明其股東期間公司利潤的基礎上,才可以進行實體判決。
股東可以采取適當的方式向公司借款,但是不得隨意的濫用公司法人的地位,在借款后也需要在限定的期限內償還,根據公司法等法律規范我們可以知道,股東的借款償還后,公司的資本公積金也會隨著增加,若是股東不在限定的期限內償還,那么會受到處罰。
股東變更后怎么公示?具體步驟是什么?
股東抽逃出資的形式有哪些
股東的知情權被侵害了,哪些人可以為原告進行起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租不到期可以轉租嗎
2021-03-06妻子是否可做丈夫法定監護人
2021-02-05離婚協議中六種無效的約定
2021-02-12放棄繼承權聲明書要公證嗎
2021-03-19購房合同平面圖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簽保密協議有保密費嗎
2021-03-24實習協議重要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在企業固定工轉制過程中,如何處理用人單位與企業固定工的勞動關系
2020-12-17水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合同上市怎樣的
2021-01-28小額人身保險的金額是多少
2021-01-31被謀殺未指定受益人 百萬理賠金何去何從
2020-12-21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有哪些形式
2021-01-01保險屬于要約合同嗎
2021-01-31保險合同關系人包括哪些
2021-03-16保險中的多買與少買的含義
2021-02-03林地的承包期是多長時間?
2020-12-01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是否收費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