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過應聘在一家化妝品公司任區域經理,簽訂了一年勞動合同,合同沒有約定試用期,單位在我上班兩個月后開會,將一份單位的規定發到我們手中,該文件規定:區域經理每個月需要完成業務量5000元才能拿到全額工資,否則按百分比下浮。單位要求每個人簽字,我沒有簽同意該文件內容字樣,單位也未公開張貼通知并討論。
7月份單位以業績不好為由扣掉我工資1400元后,我提出爭議,老板說不干就走,而且我們是8月17號才發7月份工資。在合同中規定每月發工資的日期是每月15號,可公司5月份沒有說明理由的情況下拖到6月28號、6月份拖到7月22號。7月扣工資后我提出單位應補發扣掉工資(在合同中并沒有關于能力和業務量的特別注明),老板不同意,并說公司的事情他說了算,這件事情發生前我們有5位員工都沒有拿到工資離開了,我找了勞動局最后以調解不成讓我上法院,我想知道:
1、在法院我可不可以要求單位對5、6、7月不按時發工資要求經濟補償;
2、8月22號單位不與理睬使我終止工作,我可不可以要求單位補償違約金?
3、單位關于業務量的文件發到我們手上要我們簽字確認領到該文件,但領到就一定是我們同意嗎?單位以此來扣工資合理嗎?
4、關于違約金的補償數額,在合同中我們約定一方違約要付另一方5000元,那么我們是按5000元算還是一個月工資算?
5、現在我們以前被扣工資的同事委托我上訴,我可以代表他們上訴嗎?
答復:
HENGK的問題有一個地方百思不得其解,就是這一句話:“我找了勞動局最后以調解不成讓我上法院”。這句話的理解決定了HENGK是不是已經過了勞動仲裁程序,也就關系到HENGK最終在法院里能不能再提新的要求的問題。
由于考慮到勞動局不可能不知道勞動爭議案件應該先去勞動仲裁,所以我只能假設HENGK已經勞動仲裁過了,所說的找勞動局就是勞動仲裁,調解就是勞動仲裁中的調解。
如果真是這樣,HENGK犯了很多勞動者都有的一個大錯誤!他們都認為法院才是司法程序,勞動仲裁只是政府部門做調解工作的程序。所以不少勞動者在仲裁時自己不懂也上陣,最后弄得即使起訴到法院也喪失了解決自己問題的機會。
為什么這樣說呢?《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九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換句話說,勞動爭議仲裁是去法院訴訟勞動爭議案件的必經途徑,沒有經過勞動仲裁,不得直接去法院起訴。我們理論上把這種體系稱為“一裁兩審”制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修路征地未得到補償怎么投訴
2020-12-1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20-11-29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責任怎么辦
2020-12-22房屋贈與過戶費用包括哪些
2021-01-07家庭冷暴力
2021-03-05未領結婚證同居 能向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0-11-19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如何索賠
2021-02-20離婚可以用電話調解嗎
2020-12-31如何證明個人財產與債務無關
2021-01-16顧客在超市內摔傷,超市理應賠償嗎
2021-03-16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企業破產能不能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員工長期離崗勞動關系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26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如何確定管轄
2021-01-21標準體
2021-01-09出讓土地能分割收回嗎
2021-01-31土地轉讓和出租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01買二手房拆遷賠償嗎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