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法規已被《國務院關于廢止1993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發布日期:1994年5月16日 實施日期:1994年5月16日)廢止(原因:適用期已過,自行失效)
國務院關于社隊企業貫徹國民經濟調整方針的若干規定
(一九八一年五月四日發布)
社隊企業對于利用和發展地方資源,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鞏固壯大集體經濟,增加社員收入有明顯效果;對于逐步改變農村和農業的經濟結構,支援農業發展,促進小集鎮建設,起了積極作用;對于發展商品生產,活躍市場,擴大出口,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也作出了貢獻。社隊企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農村經濟綜合發展的方向。
當前社隊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發展中存在著盲目性,對發揮經濟效益和充分利用資源注意不夠;在利潤使用上生產隊和社員直接得到的經濟利益偏少;還有不少企業財務管理混亂,不正之風比較嚴重。
社隊企業必須貫徹中央關于國民經濟實行進一步調整的方針, 從宏觀經濟的要求出發,根據社隊企業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的調整和整頓。
一、 社隊企業關系到農民的經濟利益,關系到近三千萬人的就業,關系到一些不可缺少的市場商品供應的問題。既要堅決服從全局進行調整,又要尊重社隊的自主權,必須采取慎重步驟,做好調查研究,分別情況,發揮它的積極作用,限制消極因素,發展短線,壓縮長線,使其健康地發展。調整中要發揮財政、信貸、稅收、物價的監督和調節作用。凡不與現有大廠爭原料,產品有銷路、經營有盈利的企業,均不應強制關停。
在調整整頓中,對少數民族地區、山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的社隊企業,尤應給予照顧和扶持。
二、 以縣為單位,結合國營企業和大集體企業,統一規劃,合理布局。也可參加全國或地方行業組織,接受共同制定的供產銷計劃。
社隊企業要因地制宜,積極開發和充分利用資源,努力發展消費品生產。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基礎,發展為農業生產、為人民生活、為小集鎮建設、為大工業、為外貿出口服務的生產性行業和生活服務性的事業,特別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能源工業、原材料工業和建筑材料工業。在少數民族地區,社隊企業要注意發展當地特需產品的生產。
社隊企業要促進與帶動社員家庭副業、手工業以及社員合伙經營的工副業生產事業的發展。
三、 對實行統購和派購的農副產品,國家對各省、市、自治區要規定調撥基數,對社隊要逐步推行
收購合同制。社隊必須保證完成合同或基數規定的任務。完成任務以后的多余部分,按國務院有關規定,有的還要賣給國家;有的也可同國營企業實行經濟聯合或交國營企業加工返還利潤或產品;有的可自行加工和銷售。今后,凡國營企業加工能力有剩余的,社隊不再辦同類企業和擴大加工能力;凡以農副產品為原料、宜于農村加工的,國家一般也不再在城市建新廠和擴大加工能力,應按經濟合理原則,著重扶助發展集體所有制的加工業。
四、 社隊棉紡廠、卷煙廠、小鹽場應停止發展。已建成的卷煙廠要停產或轉產。棉紡廠除已納入國家供產銷計劃和接收來料加工以及利用廢棉者外,也要組織轉產。已建小鹽場要整頓提高,土鹽應停止生產。小制藥廠生產的藥品,要經有關部門鑒定,不符合標準的,要堅決停止生產。皮毛制革廠應充分利用社會廢舊資源,搞好來料加工,或用留成原料同大廠聯合辦廠,實行集中處理原料,分散加工成品的辦法。小酒廠要進行調整,利用飼料糧釀酒要控制,以縣為單位計算,不要超過飼料的百分之二十。
五、 社隊企業的機械加工業,要重點搞好中、小農具生產和農機具維修,保證農業生產的需要;或同大工業協作配套,生產零部件;也可為科研單位服務,試制新產品。無銷路的要有計劃地搞好轉產。
六、 社隊的采礦業要進行整頓。要合理布點,有計劃地開采,禁止亂挖濫采,不得破壞資源。對不具備生產條件的要進行技術改造,一時改造不了的,要堅決停產。技改費用要按規定提取,用于社隊礦的技術改造,不準挪用,國撥物資不準克扣。對于礦產資源有爭議的,要統籌兼顧,合理安排。
七、 社隊企業要適應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因地制宜地組織和參加多種形式的聯合。發展縣、社隊同行業聯合,統一安排供產銷。搞好地區間的聯合,發揮各自的優勢,求得共同的發展。各種形式的經濟聯合,要保持各自的所有制和獨立核算不變。
社隊企業目前要特別注意同生產隊結合,使社員分享經濟成果,以加強社隊企業的群眾基礎。
對社員家庭手工業、種植業、養殖業和社員合伙經營的工副業生產,要在良種供應、技術指導和供銷方面進行聯合并給予扶植。
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試辦農工商聯合企業 (牧工商、林工商、漁工商)。
通過聯合,合理調整企業布局。
八、 發揮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作用。社隊所辦企業,由縣以上社隊企業主管部門根據管理權限審查同意;工商企業要按規定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
營業執照,否則不準開業。
九、 加強社隊企業基本建設的管理。當前的工作重點是,充分發揮現有企業的潛力,搞好挖革改。對新建項目,要量力而行,從嚴掌握,不同行業、不同規模實行分級管理,具體辦法由各省、市、自治區制定。對現有基建項目要進行清理,不具備基建條件或嚴重污染環境的要停建或改建。對合乎條件的要重新報批。今后新建項目要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事,發揮財政、信貸的監督作用。
十、 社隊企業的發展, 要和小集鎮的建設結合起來, 統一規劃,合理布點,適當集中。在發展工業生產的同時,發展各種文化福利事業和生活服務行業,逐步使小集鎮繁榮起來。
新建企業,要充分利用集鎮閑散土地,盡量不占耕地,不占好地。基建用地要從嚴掌握,由各省、市、自治區社隊企業局根據不同行業和生產規模制定基建占地限額,按審批權限的規定報請批準,并付給土地補償費。占用過多或占地未用的,要退還生產隊。
十一、 社隊企業要認真執行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物價、整頓議價的通知和各省、市、自治區的有關規定。今后商品銷售價格的變動,要按照物價管理權限報請批準。嚴禁投機倒把,哄抬物價,粗制濫造,以次頂好,牟取暴利。
十二、 社隊企業要照章納稅,不許巧立名目,弄虛作假,偷稅漏稅。
十三、 各省、市、自治區可以選擇若干廠(場),進行社隊企業體制改革的試點,改社辦社有、 大隊辦大隊有為生產隊聯辦的集體企業。 目前主要是調整公社、大隊和生產隊、社員的關系,增加社員的實惠;調整公社、大隊和企業的關系,擴大企業自主權。
十四、 社隊企業的經營管理要認真地、普遍地進行整頓。社隊企業的生產方向,新建或擴建企業,利潤的分配和使用等重大問題,都要由代表會或
股東會討論決定。加強企業民主管理,發揮職工監督作用。
企業的人事制度和勞動管理,要堅持亦工亦農制度。用人要經過考核,擇優錄用,不許安插私人;對技術性較強行業的從業人員,要保持穩定,以利于改進管理和提高技術水平;推行嚴格的生產責任制,貫徹按勞分配政策,把企業的經營成果同職工的物質利益結合起來。
實行經濟核算,挖掘企業潛力,降低成本,降低消耗,增加生產,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競爭能力。
整頓財務管理,加強會計工作,培訓財會人員,建立嚴格的財會制度,發揮財會人員的職能作用;進行清產核資,清理
債權債務,建立健全資金和物資管理制度,反對亂拉亂用資金,反對貪污、浪費、請客送禮和行賄,反對濫發獎金,糾正一切不正之風。
十五、 社隊企業要加強
勞動保護,搞好安全生產。積極治理污染,美化環境。對于嚴重破壞資源、污染環境、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要限期改進,解決不了的要關停并轉。
食品工業要嚴格執行國家頒發的食品衛生標準,不符合標準的,不準銷售。
十六、 各級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社隊企業的領導,健全社隊企業的管理機構,充實力量。要進行資源調查,制訂調整和發展規劃。要搞好社隊企業的立法。要逐步開展社隊企業經濟技術服務工作。加強社隊企業的供銷工作,做好市場情況的預測預報,開展聯購聯銷,代購代銷,疏通供銷渠道。加強經濟技術情報、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