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2日木里藏族自治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3次會議通過 2009年7月22日
四川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次會議批準 2009年8月10日木里藏族自治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1號公布 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切實加強草原保護、管理、建設、合理利用和改善草原生態環境,確保草原資源永續利用,促進自治縣畜牧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實施辦法》的規定,結合木里藏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實際,制定本變通規定。
第二條 本變通規定適用于自治縣行政區域內從事草原規劃、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活動。
第三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草原的資源普查,制定草原建設和畜牧業發展規劃。
自治縣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具體履行草原監督管理職能。自治縣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設立草原監理機構,草原面積較大的鄉(鎮)人民政府、牧場配備專(兼)職草原監理員,負責草原監理工作。
自治縣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牧場應當配合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搞好草原保護管理工作。
第四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草原保護、建設和利用的管理,將草原的保護、建設和利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安排和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用于草原改良、人工種草和草種生產等。
第五條 自治縣境內的草原屬于國家所有,法律規定屬于集體所有的除外。地表、地下資源和森林不因草原承包而改變其國家所有權。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草原。
草原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長期使用,并確定單位或者個人的草原使用范圍。
由鄉(鎮)或者牧場、村長期固定使用的草原,可以依法承包給牧戶、牧民聯戶、自然村或者其他社會組織從事畜牧業生產經營,并落實草原保護、建設、管理和使用責任制。
其他社會組織承包草原,必須經自治縣人民政府批準,在指定范圍內從事畜牧業生產經營,并接受草原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第六條 草原承包責任制保持穩定長久不變,草原承包經營權允許依法
繼承、轉讓、轉包。
承包經營草原,發包方與承包方必須依法簽訂草原
承包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草原承包合同依法簽訂后,由自治縣人民政府發放草原使用證。
草原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按照自愿、有償的原則依法轉讓。草原承包經營權轉讓的受讓方必須具有從事畜牧業生產的能力,并應當履行保護、建設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草原的義務。
草原承包后,承包方應當加強草原的保護、管理、建設和合理利用。承包者無力經營、管理、建設草原,又不轉讓、轉包,造成草原嚴重退化的,發包方有權解除承包合同。
第七條 依法取得草原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的單位和個人,有合理利用草原、從事畜牧業生產經營的權利和提供生產經營狀況的義務。
合理利用草原,明確劃分夏秋和冬春草場,實行輪牧、休牧、禁牧制度。共同承包使用的草場,必須遵守分季放牧慣例以及按約定俗成所確定的放牧路線和搬場時間,由鄉(鎮)人民政府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實施。
第八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對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實施辦法》和本變通規定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按有關規定予以表彰或獎勵:
(一)在牧草品種選育、良種推廣、飼草飼料基地建設以及人工牧草種植和防災保畜中成績顯著的;
(二)在草原科研、資源勘查、規劃和新技術推廣工作中成績顯著的;
(三)在合理利用草原,實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方面成績顯著的;
(四)在治理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保護益鳥益獸,改善草原生態環境中成績顯著的;
(五)在草原防火、滅火工作中事跡突出的;
(六)在保護草原建設設施方面事跡突出的;
(七)在草原管理、監理工作崗位上做出顯著成績的。
第九條 草原所有權、使用權的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有關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在草原權屬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草原利用現狀,不得破壞草原和草原上的設施。
第十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及其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注重增草提質,調整畜群結構,實行以草定畜,控制載畜數量,嚴禁超載過牧。
第十一條 自治縣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草原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退化草原的綜合治理。對退化、沙化、鼠荒化、水土流失嚴重的草原納入生態治理建設規劃,組織并鼓勵草原經營者對嚴重退化、沙化、鼠荒化、水土流失嚴重的草原進行封育禁牧、休牧,補種牧草。引導承包經營者積極開展草原鼠蟲害的測報和防治工作,保護草原捕食鼠蟲的益鳥益獸,采取人工種草、建立飼草飼料基地等綜合措施,培育改良草原。
第十二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及其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草原防火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建立預防、撲救體系,制定防火制度和公約,嚴格落實防火責任制。違反草原防火規定,造成災害的,按國務院《草原防火條例》處理。 每年的十一月一日至次年的六月三十日為草原防火期。
第十三條 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擅自開墾、破壞草原。確需開墾的,須經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國土管理部門審核,報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因工程建設、礦藏開采確需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十四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在草原上挖沙、取土、采石。確需挖沙、取土和采石的,應當經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在指定地點進行,并向草原行政主管部門繳納草原植被恢復費。
禁止擅自在草原上集中成片采集野生植物。確需采集的,按草原
管轄權屬,先報批后采集,并按植被損壞程度繳納草原植被恢復費。
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在草原內放養敞豬。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向草原排放有毒、有害的廢水、廢氣、廢渣等。
機動車輛在草原上行駛應當注意保護草原,有固定路線的不得離開固定路線行駛,沒有固定路線的按照草原承包經營者指定路線行駛。
在承包草原上通行的馬幫和食草畜群,駐扎放牧三天以上的,須經草原承包者同意,并給予承包者合理的補償。
第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毀損自治縣境內的草原圍欄、棚圈、人畜飲水管道和牧道等牧業生產基礎設施。
第十六條 草原建設實行國家、集體、個人多渠道投資,堅持誰承包誰管理,誰建設誰利用、誰受益以及共牧草場共同建設的原則。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無償平調、侵占草原設施。
第十七條 阻礙草原執法人員執行公務的,依法給予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 保護、管理不善造成草原嚴重退化或植被破壞的,由自治縣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恢復。逾期仍未改良恢復的,依法強制改良恢復,所需費用由承包者承擔;或者解除承包合同,并處以200元至2000元的罰款。
第十九條 非法捕獵益鳥益獸的,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二十條 濫采草原野生植物、亂挖沙石、亂取泥土、亂開礦的,由自治縣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
賠償損失,限期恢復植被,沒收非法財物和違法所得,可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處以2萬元以下的罰款;給草原承包方或者使用方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一條 違反第十五條規定,造成牧業生產基礎設施毀損的,除賠償損失外,由自治縣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視情節輕重處以100元至1000元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不按規定時間搬場的,由自治縣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視情節輕重處以50元至500元罰款。
第二十三條 超載過牧等進行掠奪性經營的,由自治縣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調減。逾期未調減的,按以下標準進行處罰:
(一)超載10%-30%的,每個超載羊單位罰款10元;
(二)超載31%-50%的,每個超載羊單位罰款15元;
(三)超載50%以上的,每個超載羊單位罰款30元。
第二十四條 在草原內放養敞豬的,由自治縣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按放養數量,每頭處以50元至100元罰款。
第二十五條 本變通規定由木里藏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木里藏族自治縣實施〈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實施細則〉的補充規定》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