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險中心,市社會保險中心,局屬各單位:
為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規范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行為,現將《
洛陽市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和要情報告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〇〇八年七月七日
洛陽市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和要情報告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和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的行政監督,保證社會保險基金安全,維護社會保險參保單位和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章 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機關事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醫療保險基金(包括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離休干部醫療保險基金、大額補助醫療保險基金、公務員補助醫療保險基金)、
工傷保險基金、生育保險基金等項社會保險基金籌集、使用、管理過程的行政監督工作。
第三條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全市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檢查工作。各縣(市)、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檢查工作。市級監督機構可以將其監督范圍內的有關事項,授權縣(市)、區級監督機構實施監督,也可以對縣(市)、區級監督機構監督范圍內的事項直接實施監督檢查。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的基金監督科(股)具體負責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工作。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法收支和管理社會保險基金,具體承辦社會保險事務。
第四條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應遵循客觀、公正、合法、效率的原則,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第五條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包括以下內容:
(一)貫徹執行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情況;
1.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的情況,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制定和執行情況;
2.參保對象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情況;
3.社會保險基金有關統計、財務、會計核算資料和憑證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
4.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狀況及安全可靠性。
(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
(三)社會保險基金征收、支出及結余情況;
(四)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其他事項。
第六條 監督機構及其監督人員在履行職責時,被監督單位必須如實向監督機構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不得拒絕、拖延、謊報。基金監督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享有下列六項權利:
(一)要求被監督單位提供或報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或財務收支計劃、預算執行情況、決算、財務報告,以及其他與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有關的資料;
(二)查閱被監督單位與社會保險基金有關的會計憑證、會計賬薄、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有關的資料;
(三)就監督事項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詢問,并取得有關證明材料;
(四)對被監督單位隱匿、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有關的資料的行為予以糾正或制止;
(五)對被監督單位轉移、隱匿社會保險基金資產的行為予以糾正和制止;
(六)對被監督單位違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法律、法規的其他行為予以糾正或制止。
第七條 監督機構及其監督人員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忠于職守、秉公執法、清正廉潔、保守秘密。
第八條 監督機構實施監督時,應當由兩名以上監督人員共同進行。
第九條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的基本形式包括現場監督(包括委托中介機構審計監督)、非現場監督。
現場監督是指監督機構(包括委托中介機構)對被監督單位社會保險基金征收、支出、結余及管理、運營等情況,依法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監督,從而保證監督的質量和效果。現場監督分為定期監督、不定期監督和按《社會保險基金舉報工作管理辦法》的規定受理的舉報案件查處。
非現場監督是指監督機構對被監督單位報送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有關報表、數據資料進行檢查、分析。非現場監督分為常規監督和專項監督。常規監督通過被監督單位按監督機構的要求定期報送有關報表、數據資料進行;專項監督通過被監督單位按監督機構的要求報送專項數據資料進行。在非現場監督過程中發現被監督單位存在嚴重違法違紀問題,應實施現場監督。
第十條 現場監督和非現場監督的實施。
非現場監督每季度實施一次,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于每季度首月十日前將社會保險基金資產負債報表、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報表、社會保險基金暫收暫付報表等數據資料報市局法制和基金監督科;每年的7月和次年的元月15日以前為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自查自糾時間,并于自查后十日內將自查報告報送市局法制和基金監督科。
現場監督每年實施一次,原則安排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委托中介機構進行。
第十一條 對現場監督和非現場監督中存在問題并需要改進的被監督單位,由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監督處理意見。
第十二條 監督機構對被監督單位執行監督處理意見的情況有權進行檢查。
第十三條 被監督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監督機構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監督機構建議被監督單位行政主管部門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拒絕、阻撓監督人員進行監督的;
(二)拒絕、拖延提供與監督事項有關資料的;
(三)隱匿、偽造、變造、毀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有關資料的;
(四)轉移、隱匿社會保險基金資產的。
第十四條 被監督單位報復陷害監督人員的,由被監督單位行政主管部門對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監督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章 社會保險基金要情報告
第十六條 為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工作,及時掌握基金安全狀況,建立要情報告制度。
第十七條 要情報告制度是指各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通過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經辦機構內部控制、審計等部門檢查、媒體披露、受理舉報核實、檢察機關和法院
立案審理等方式發現的各類社會保險基金擠占挪用、欺詐冒領等問題按要求上報的制度。
第十八條 要情報告制度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縣級以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負領導責任,其他領導按工作分工,負相應責任。基金監督機構負責人負直接責任。
上報的要情必須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或分管領導簽名并加蓋單位公章。各級報告單位對所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
第十九條 要情報告制度包括:要情報告、結案報告、要情統計報告、要情檔案管理等。
第二十條 要情報告范圍包括:社會保險基金、企業年金基金和補充醫療保險基金等。
第二十一條 要情分為要情和重大要情。
(一)要情是指涉及基金金額50萬元以下的;
(二)重大要情是指涉及基金金額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或性質嚴重并造成惡劣影響的。
第二十二條 要情報告應在發現要情當日將初步情況以口頭形式,3個工作日內將基本情況以書面形式上報至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法制和基金監督科。
第二十三條 要情報告內容包括:
(一)發現要情的時間和方式;
(二)要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涉案人員的基本情況;
(三)要情的初步情況;
(四)報告單位、聯系人和聯系電話。
第二十四條 要情報告在正式書面報告送達之前,可通過傳真等方式傳送。
第二十五條 各類要情的結案報告應當在結案后5個工作日內完成,情況較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遲,最長不超過10個工作日。結案報告以書面形式報送。
第二十六條 結案報告內容包括:
(一)基本案情;
(二)基金處理情況;
(三)責任及對責任人的處理;
(四)教訓及今后防范措施;
(五)遺留問題及其他。
第二十七條 對隱瞞要情不報或報告不及時的,對要情發生地基金監督機構負責人實行問責,待查明瞞報原因后,追究決定人的責任。責任追究按照以下辦法處理:
(一)對已知發生要情而不調查核實、不處理的,由上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成有關人員做出書面檢查并視情節輕重給予通報批評;
(二)對發現要情但隱瞞不報、謊報或拖延不報的,由上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建議有關部門給予相應的黨紀、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第二十八條 各級基金監督機構要加強要情檔案管理,妥善保管相關材料,確保檔案完整和安全。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