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政發〔2007〕25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各中、省直單位,市政府各直屬單位:
經2007年6月27日市政府八屆七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將《
大慶市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試行全員聘用制度暫行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七年七月十九日
大慶市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試行全員聘用制度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轉換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用人機制,規范用人行為,根據《關于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的意見》(國辦發〔2002〕35號)和《
黑龍江省事業單位
聘用合同制管理辦法》(黑辦發〔2002〕7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市(區)政府所屬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和與之建立聘用關系的人員。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領導成員的聘用,按照干部管理權限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試行全員聘用制度,應當按照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確立雙方的聘用關系,明確各自的權利、責任和義務。
第二章 人員聘用的條件和程序
第四條 聘用單位要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合理確定本單位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人員崗位。在崗位限額內,按規定程序擇優聘用工作人員。
第五條 聘用單位應成立聘用工作組織,由本單位領導、從事組織人事或紀律監察工作的同志、群眾代表及相關專業人員組成。人員的聘用、考核、續聘、解聘等事項由聘用工作組織提出意見,報本單位負責人員集體決定。
第六條 受聘人員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良好的品行;
(二)具備崗位所需的學歷、專業或技能條件;
(三)具備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四)具備崗位所需的其他條件。
第七條 人員聘用的基本程序:
(一)制訂聘用工作方案,經本單位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核和同級人事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后公布實施;
(二)公布空缺崗位及其職責、聘用條件、工資待遇等事項;
(三)應聘人員申請應聘;
(四)聘用工作組織對應聘人員的資格、條件進行初審;
(五)聘用工作組織對通過初審的應聘人員進行考試或者考核,根據結果擇優提出擬聘人員名單;
(六)聘用單位負責人員集體討論決定受聘人員;
(七)張榜公示;
(八)聘用單位法定代表人或其
委托人與受聘人員簽訂聘用合同。
第八條 聘用工作實行回避制度。受聘人員凡與聘用單位負責人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被聘用從事秘書、人事、勞資、財務、審計、監察等崗位的職務,不得聘用在雙方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系的崗位工作。在聘用工作中,聘用單位負責人、聘用工作組織的人員遇有與自己有上述親屬關系的,應當回避。
第九條 聘用人員應當優先從本單位現有人員中選聘。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新進人員,采取考評委員會直接考核的方式進行。
第十條 考評委員會由聘用單位負責組建,成員一般為七或九人。考評委員會對應聘人員的知識、能力、品德和業績進行全面考核,采取票決方式提出擬聘人員名單,經聘用單位負責人員集體研究后,報市人事行政部門備案,具體程序參照本辦法第七條執行。
第三章 聘用合同的訂立和履行
第十一條 聘用單位與受聘人員確立聘用關系后,應當簽訂聘用合同。聘用合同由聘用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與受聘人員以書面形式訂立。合同一式三份,當事人雙方各執一份,一份存檔。雙方約定對合同進行鑒證的,由同級人事行政部門作為鑒證機關。
第十二條 聘用合同必須具備下列條款:
(一)聘用合同期限;
(二)崗位及其職責要求;
(三)崗位紀律;
(四)崗位工作條件;
(五)工資待遇;
(六)聘用
合同變更和終止的條件;
(七)違反聘用合同的責任。
第十三條 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約定
試用期、培訓和繼續教育、解聘提前通知時限等條款。
第十四條 聘用單位與受聘人員訂立聘用合同時,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抵押金、
抵押物或者其他財物。
第十五條 聘用合同的期限分為固定期限和任務期限。固定期限的聘用合同應當約定終止履行的日期,具體聘用期限由聘用雙方協商確定,一般為一至三年。任務期限按完成一定任務的情況而定。聘用合同期限不得超過退休年齡的截止期。
第十六條 受聘人員工作已滿25年或者在本單位連續工作已滿10年且年齡距
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已不足10年的人員,提出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聘用單位應當與其訂立聘用至該人員退休的合同。
第十七條 聘用單位聘用新進人員,可以規定試用期。試用期一般不超過三個月;情況特殊的,可以延長,但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被聘人員為大中專應屆畢業生的,試用期可以延長至十二個月。試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內。
第十八條 違反法律、法規或采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聘用合同無效。確認聘用合同部分無效的,如果不影響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聘用合同的無效,由人事或
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確認。
第十九條 本辦法實施前,聘用單位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訂立并已生效的聘用合同應當繼續履行;聘用雙方協商一致的,也可以變更或重新簽訂聘用合同。
第二十條 民事行為能力受到限制或確有特殊原因,在冊不在崗的原固定制身份職工,經有關部門鑒證或證明,可以緩簽聘用合同。
第二十一條 原固定制身份職工不愿與單位簽訂聘用合同又不屬于緩簽的,聘用單位應給予其不超過三個月的自行流動期。自行流動期內,只發給基本工資。自行流動期滿,職工仍不與單位簽訂聘用合同的,本人可以提出辭職或由聘用單位辦理辭退手續,其人事關系可委托同級人事行政部門所屬人才交流機構代理。
第二十二條 在履行聘約期間,受聘人員可以自愿申請或由用人單位委托同級人事行政部門所屬人才交流機構管理人事檔案。
第二十三條 受聘人員的工資待遇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可執行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也可由聘用單位在核定的工資總額內,根據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自主確定。
第二十四條 受聘人員享有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的養老、失業、醫療、
工傷等社會保險待遇。
第四章 聘用合同的變更、終止和解除
第二十五條 聘用合同依法簽訂后,雙方必須全面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合同。確需變更時,雙方應協商一致,并按原簽訂程序變更合同。雙方未達成一致意見的,原合同繼續有效。
第二十六條 聘用合同期滿或者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合同終止條件出現,聘用合同即行終止。經雙方協商一致,可續簽或解除聘用合同。
第二十七條 受聘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單位可以隨時單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連續曠工10個工作日或者一年內累計曠工超過20個工作日的;
(二)未經聘用單位同意,擅自出國或者出國逾期不歸的;
(三)違反工作規定或者操作規程,發生責任事故,或者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后果的;
(四)嚴重擾亂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單位、其他單位工作不能正常進行的;
(五)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收監執行的,或者被
勞動教養的。
對試用期內被證明不符合本崗位要求又不同意單位調整其工作崗位的,聘用單位也可以隨時單方解除聘用合同。
第二十八條 受聘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單位可以單方面解除聘用合同,但是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擬被解聘的受聘人員:
(一)受聘人員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聘用單位安排的其他工作的;
(二)受聘人員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單位調整其工作崗位的,或者雖同意調整工作崗位,但到新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
第二十九條 受聘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單位不得解除聘用合同:
(一)受聘人員患病或者負傷,在
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二)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內的;
(三)因工負傷,治療終結后經
勞動能力鑒定機構鑒定為一至四級
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患職業病以及現有醫療條件下難以治愈的嚴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五)受聘人員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尚未做出結論的;
(六)屬于國家規定的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人員可以隨時單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的;
(二)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
(三)被錄用或者選調到國家機關工作的;
(四)依法服兵役的。
除上述情形外,受聘人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與聘用單位協商一致的,受聘人員應當堅持正常工作,繼續履行聘用合同;六個月后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未能與聘用單位協商一致的,可單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一條 受聘人員經聘用單位出資培訓后解除聘用合同,對培訓費用的補償在聘用合同中有約定的,按照合同的約定補償。受聘人員解除聘用合同后,違反規定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原所在聘用單位的知識產權、技術秘密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 有下列解除聘用合同情形之一的,聘用單位應當根據被解聘人員在本單位的實際工作年限向其支付
經濟補償:
(一)聘用單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員同意解除的;
(二)受聘人員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聘用單位安排的其他工作,聘用單位單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三)受聘人員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單位調整其工作崗位的,或者雖同意調整工作崗位,但到新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聘用單位單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經濟補償以被解聘人員在該聘用單位每工作一年,支付其本人一個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資為標準;月平均工資高于當地月平均工資三倍以上的,按當地月平均工資的三倍計算。聘用單位分立、合并、撤銷的,其上級主管部門應當妥善安置人員;不能安置受聘人員到相應單位就業而解除聘用合同的,應當按照上述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第三十三條 受聘人員與所在聘用單位的聘用關系解除后,聘用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為其辦理社會保險關系接續手續,做好各項社會保險的銜接工作。
第五章 聘用管理與監督
第三十四條 市(區)人事行政部門是同級政府所屬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試行全員聘用制度的綜合管理部門,對聘用工作負有指導、協調、監督等工作職責。
第三十五條 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應根據聘用合同,加強對受聘人員的聘后管理,健全考核制度,做好考核工作,并把考核結果作為續聘、解聘、獎懲、職務升降以及確定工資待遇的依據。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因履行聘用合同發生的爭議,應當協商解決;協商無效的,先由單位主管部門進行
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可按有關規定向人事或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七條 在聘用合同期限內,受聘人員與聘用單位依據的法律、法規發生調整的,合同中的相關條款應隨之變更。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