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黃石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實施細則》、《黃石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實施細則》、《黃石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實施細則》、《黃石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日常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
黃政辦發〔2007〕34號
大冶市、陽新縣、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黃石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實施細則》、《黃石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實施細則》、《黃石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實施細則》、《黃石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日常管理實施細則》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黃石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實施細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合理配置國有資產,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促進各項事業發展,根據財政部《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5號)、《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和《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意見》(黃辦發〔2006〕4號),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科學合理、優化結構;
(二)勤儉節約、從嚴控制;
(三)與單位履行職能、完成任務的需要相適應;
(四)調劑、共享、購置相結合。
第三條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范圍包括:
(一)土地、房屋建筑物;
(二)一般設備,包括交通運輸工具、辦公設備、被服裝備等;
(三)專用設備;
(四)圖書(資料室的藏書及科學技術資料)等;
(五)其他固定資產。
第四條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標準是指對資產配置的數量和價值的限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標準由同級財政部門根據國家有關法規政策、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需要、地方財力狀況,合理制定。
第五條 對國家有統一配置標準的房屋、土地和車輛,參照國家規定的相關標準執行;沒有規定配置標準的,應當從嚴控制,合理配置。
第六條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按以下程序報批:
(一)年度部門預算編制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部門提出擬購置資產的品目、數量,測算經費額度,報主管部門審核;
(二)財政部門根據單位資產狀況對行政事業單位提出的資產購置項目進行審批;
(三)財政部門審批后,將資產購置項目列入各單位年度部門預算。未經批準,不得列入部門預算,也不得列入單位經費支出。
第七條 行政事業單位用上級補助收入等其他資金進行資產購置的,必須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未經批準的,國庫集中收付機構不受理資金支付申請。
第八條 行政事業單位購置的資產,屬于政府采購范圍的,必須納入政府采購預算,依法實施政府采購。未經批準的,政府采購部門不予受理。
第九條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對購置的資產進行驗收、登記,錄入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并及時進行賬務處理。
第十條 本細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各縣(市)區可參照本細則實施。
黃石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實施細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的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依據財政部《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5號)、《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和《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意見》(黃辦發〔2006〕4號)等文件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的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應遵循依法、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第三條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處置,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對其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進行產權轉讓、注銷產權的行為,包括無償調出、出售、報廢、報損等。
(一)無償調出。指將國有資產以無償轉讓的方式變更占有、使用關系的資產處置。
(二)出售。指將國有資產以有償轉讓的方式變更所有權或占有、使用權,并收取相應收益的資產處置。
(三)報廢。指經鑒定或按有關規定,對已不能繼續使用的國有資產進行產權注銷的資產處置。
(四)報損。指對發生的國有資產壞帳損失、毀損、非正常損失等,按有關規定進行產權注銷的資產處置。
第四條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的審批權限和程序:
(一)單位價值(原值)在3萬元以下的,由國有資產使用單位向主管部門申請,經主管部門審批后,報財政部門備案。
(二)單位價值(原值)在3萬元以上(含3萬元)50萬元以下或批量價值在10萬元(含10萬元)以上的,由國有資產使用單位向主管部門申請,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財政部門審批。
(三)單位價值(原值)超過50萬元(含50萬元)的資產處置,由國有資產使用單位向主管部門申請,經主管部門審核后,由財政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市政府同意后辦理批準手續。
第五條 行政事業單位申報處置國有資產時,應根據不同情況提交有關文件及證明材料。
(一)國有資產有償轉讓的(包括國有資產出售、拍賣、變更等)需提交的材料:
1、單位申請處置國有資產的申請報告;
2、資產價值的原始憑證,如購貨發票、工程決算副本、記賬憑證復印件、固定資產卡片等;
3、評估機構出具的有關資產評估報告;
4、經主管部門審核后的審批表;
5、資產產權證明,如
房產證、土地使用權證等;
6、財政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證明材料。
(二)國有資產無償劃轉的,需提供的材料:
1、轉出單位申請國有資產轉出報告(整體劃轉的,需提供最近一期會計報表);
2、接受單位申請國有資產劃入報告;
3、同級政府及主管部門有關國有資產無償劃轉的文件、會議紀要等;
4、經主管部門審核后的審批表;
5、資產產權證明,如房產證、土地使用權證等;
6、財政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證明材料。
(三)國有資產報損、報廢的,需提供的材料:
1、單位申請國有資產損失核銷的報告;
2、有關部門或中介機構出具的資產報損、報廢的技術鑒定及證明材料;
3、經主管部門審核后的審批表;
4、財政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證明材料。
第六條 行政事業單位處置國有資產,必須按國有資產評估有關規定,由具有法定資產評估資格的中介機構進行資產評估,評估結果報同級財政部門核準或備案,土地評估結果報國土資源部門備案。資產評估機構以招標的方式確定。
第七條 行政事業單位在收到財政部門出具的國有資產處置批復文件后,必須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涉及土地資產的處置應按照國土資源部門管理有關規定執行。資產拍賣機構以招標的方式確定。
第八條 招標確定資產評估、拍賣機構,由財政部門組織,國土、房產、監察等部門參與。
第九條 國土、房產部門根據交易結果,辦理相關過戶手續。行政事業單位根據資產處置結果調整有關資產、資金項目。
第十條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收入,包括出售收入、報廢、報損殘值變價收入等,均屬國家所有,必須按規定納入財政非稅收入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第十一條 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不得違反規定擅自處置國有資產,對違反規定處置國有資產的,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的規定進行處理。觸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十二條 本細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各縣(市)區可參照本細則實施。
黃石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實施細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合理使用國有資產,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促進各項事業發展,根據財政部《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5號)、《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和《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意見》(黃辦發〔2006〕4號),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的使用包括單位自用和出租、出借等方式;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使用包括單位自用和出租、出借及對外投資、擔保等方式。
行政單位不得用國有資產對外投資、擔保和舉辦經濟實體,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在本細則實施前行政單位已經用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舉辦經濟實體的,應按有關規定進行清理脫鉤。脫鉤后的經濟實體的國有資產由市國資委進行管理。脫鉤之前,行政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其經濟實體的經濟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況等進行嚴格監管;財政部門應當對其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條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嚴格的國有資產管理責任制,健全資產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資產使用定期清查制度,做到賬卡相符、賬實相符、賬賬相符,將國有資產管理責任落實到人。
第四條 市直行政事業單位的商業門面、房產、土地等國有資產統一過戶移交到市財政部門,由市財政部門代表政府實行統一集中管理。各單位不再擁有商業門面、房產、土地等國有資產的產權,不再從事商業門面、房產、土地等國有資產的出租、出借活動。
第五條 市財政局對各單位的商業門面、房產、土地等國有資產實行集中管理后,委托專門的市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收益征管機構經營管理。各單位將原商業門面、房產、土地等國有資產的出租、出借合同、協議等
法律文書登記造冊后,統一移交市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收益征管機構管理。合同、協議已到期的,由市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收益征管機構作為出租人對外公開招租;合同、協議尚未到期的,由市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收益征管機構作為出租人與承租人改簽租賃合同;出租合同存在糾紛或存在明顯不公平的,由原單位處理完善后再移交市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收益征管機構。
第六條 行政事業單位擬將使用的國有資產對外出租、出借等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的以及對外投資、擔保、舉辦經濟實體的,必須經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批準。未經批準不得從事對外投資、擔保、舉辦經濟實體等經營活動,凡未經批準,擅自從事對外投資、擔保、舉辦經濟實體等經營活動的,財政部門將沒收其經營所得;財政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單位對外投資、擔保、舉辦經濟實體等經營活動從嚴控制。
第七條 行政事業單位辦理資產使用時,應根據下列不同情況提交有關文件及證明材料:
(一)辦理資產出租、出借審批手續,應提交以下材料:
1、單位資產出租、出借的申請報告;
2、出租、出借的合同、意向書或協議;
3、土地使用證、房屋所有權證等資產產權證明;
4、經主管部門審核后的審批表;
5、財政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對外投資、擔保、舉辦經濟實體審批手續,應提交以下材料:
1、單位對外投資、擔保、舉辦經濟實體的申請報告;
2、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批文;
3、經主管部門審核后的審批表;
4、擬開辦經濟實體的章程;
5、可行性論證報告;
6、對外投資、擔保的合同、意向書或協議;
7、土地使用證、房屋所有權證等資產產權證明;
8、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
9、 財政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第八條 行政事業單位出租、出借、對外投資、舉辦經濟實體的國有資產,其所有權性質不變,仍歸國家所有;所形成的收入,按照非稅收入管理的規定,統一進入資產收益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第九條 各單位對外投資、擔保、舉辦經濟實體等經營活動所取得的收益要納入單位財務賬戶,實行統一核算,按月編制、報送經營收益報表,并接受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的共同監督。
第十條 財政部門在每一會計年度結束后,對各單位的商業門面、房產、土地等國有資產的經營收益實行統一核定,并按黃辦發〔2006〕4號文件精神辦理收益返還手續。
第十一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活動的監督,杜絕隱瞞、截留、擠占、坐支和挪用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防止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活動中的各種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
第十二條 對行政事業單位超標配置、低效運轉或者長期閑置的國有資產,由同級財政部門按權限、程序調劑使用或處置。
第十三條 本細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各縣(市)區可參照本細則實施。
黃石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日常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促進各項事業發展,根據財政部《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5號)、《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和《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意見》(黃辦發〔2006〕4號),結合本市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行政事業單位日常管理包括資產清查、資產評估、產權糾紛調處、資產統計報告、資產信息化管理等。
第三條 行政事業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資產清查:
(一)根據國家專項工作要求或者本級政府實際工作需要組織的資產清查;
(二)進行重大改革或者整體、部分改制為企業的;
(三)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力造成資產嚴重損失的;
(四)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或者國有資產出現重大流失的;
(五)會計政策發生重大更改,涉及資產核算方法發生重要變化的;
(六)同級財政部門認為應當進行資產清查的其他情形。
第四條 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特定或專項資產清查,應當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報同級財政部門批準立項后組織實施。
第五條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情況清理、賬務清理、財產清查、損益認定、資產核實和完善制度等。清查具體辦法按財政部和省財政部門清產核資辦法組織實施。
第六條 行政事業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對相關資產進行評估:
(一)拍賣、有償轉讓、置換國有資產;
(二)整體或者部分改制為企業;
(三)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
(四)單位合并、分立、清算;
(五)整體或者部分資產租賃給非國有單位;
(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進行資產評估的其他情形。
第七條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實行核準制和備案制。實行核準制和備案制的項目、范圍、權限依據財政部門相關文件執行。
第八條 需要評估資產的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并對所提供的情況和資料的客觀性、真實性和
合法性負責,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預評估機構獨立執業。
第九條 產權糾紛是指由于財產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等產權歸屬不清而發生的爭議。
第十條 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的產權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能解決的,由財政部門或者同級政府調解、裁定;行政事業單位與非行政事業單位、組織或者個人之間發生產權糾紛,由行政單位提出處理意見,并報經財政部門同意后,與對方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能解決的,依照司法程序處理。
第十一條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建立資產登記檔案,并嚴格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做出報告。
第十二條 行政事業單位報送資產統計報告,應當做到真實、準確、及時、完整,并對國有資產占有、使用、變動、處置等情況做出文字分析說明。
財政部門與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對國有資產實行績效管理,監督資產使用的有效性。
第十三條 財政部門應當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統計報告進行審核,必要時可以委托有關單位審計。
經財政部門審核的統計報告,應當作為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的依據和基礎。
第十四條 財政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對國有資產實行動態管理。行政事業單位應將本單位管理的各類國有資產的信息(包括資產數量、結構、原值、現值、實物圖片)等資料錄入資產信息管理系統,有責任和義務向財政部門報送國有資產管理報表,并做好統計、報告、分析工作。
第十五條 本細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各縣(市)區可參照本細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