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廊坊市財政部門監督辦法》已經市政府批準,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廊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2年9月7日
廊坊市財政部門監督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全市財政部門監督行為,加強財政管理,保障財政資金安全規范有效使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國務院《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和財政部《財政部門監督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以下簡稱財政部門)依法對單位和個人(以下統稱監督對象)涉及財政、財務、會計等事項實施監督,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財政部門應當按照財政管理體制、財務隸屬關系對財政、財務等事項實施監督;按照行政區域對會計事項實施監督。
市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縣級財政部門監督工作的指導;縣級財政部門應當及時將監督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向本級人民政府和市財政部門報告。
第四條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應當堅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相結合,建立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
第五條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應當與財政管理相結合,將監督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根據監督結果完善相關政策、加強財政管理。
第六條 財政部門應當加強績效監督,加強財政監督信息化建設。
第二章 監督機構和人員
第七條 財政部門的監督職責由專職監督機構和業務管理機構共同履行;由專職監督機構實行統一歸口管理、統一組織實施、統一規范程序、統一行政處罰。
第八條 專職監督機構應當履行下列監督職責:
(一)制定本部門監督工作規劃;
(二)參與擬定涉及監督職責的財稅政策及規范性文件;
(三)牽頭擬定本部門年度監督計劃;
(四)組織實施涉及重大事項的專項監督;
(五)向業務管理機構反饋監督結果及意見;
(六)組織實施本部門內部監督檢查。
第九條 業務管理機構應當履行下列監督職責:
(一)在履行財政、財務、會計等管理職責過程中加強日常監督;
(二)配合專職監督機構進行專項監督;
(三)根據監督結果完善相關財政政策;
(四)向專職監督機構反饋意見采納情況。
第十條 專職監督機構和業務管理機構實施監督,應當協調配合、信息共享。
第十一條 實施監督的財政部門工作人員(以下簡稱監督人員)應當具備與財政監督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應當廉潔自律、秉公執法、保守秘密。
第十二條 監督人員與監督對象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監督對象有權申請有利害關系的監督人員回避;監督人員的回避,由財政部門負責人決定。
第十三條 監督人員依法履行監督職責受法律保護。
對財政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監督對象應當予以配合、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拒絕、阻撓、拖延;不得對監督人員打擊報復。
第十四條 財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聘請有關專業機構或者專業人員協助監督工作,并加強對所聘機構和人員的統一管理。
第三章 監督范圍和權限
第十五條 財政部門依法對下列事項實施監督:
(一)財稅法律法規、政策的執行情況;
(二)預算編制、執行、調整和決算情況;
(三)稅收收入、政府非稅收入等政府性資金的征收、管理情況;
(四)國庫集中收付、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的管理使用情況;
(五)政府采購法律法規、政策的執行情況;
(六)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金融類、文化企業等國有資產的管理情況;
(七)財務會計制度的執行情況;
(八)外國政府、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贈款的管理情況;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六條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監督對象按照要求提供與監督事項有關的資料;
(二)調取、查閱、復制監督對象有關預算編制、執行、調整和決算資料,會計憑證和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審計報告、賬戶信息、電子信息管理系統情況,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三)經財政部門負責人批準,向與被監督單位有經濟業務往來的單位查詢有關情況,向金融機構查詢被監督單位的存款;
(四)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財政部門負責人批準,先行登記保存證據,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
(五)對正在進行的財政違法行為,責令停止;拒不執行的,暫停財政撥款或者停止撥付與財政違法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責令暫停使用;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七條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過程中,發現監督對象制定或者執行的規定與國家相關規定相抵觸的,可以根據職權予以糾正或者建議有權機關予以糾正。
第十八條 對監督對象財政違法行為作出的處理、處罰決定及其執行情況,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外,財政部門可以公開。
第十九條 對有關財政違法行為的舉報,財政部門應當按照規定處理,并為舉報人保密。
第四章 監督方式和程序
第二十條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可以采取監控、督促、調查、核查、審查、檢查、評價等方法。
第二十一條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可以采取專項監督和日常監督相結合的方式,按照規定程序組織實施。
第二十二條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應當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對不屬于本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應當按照規定程序移送有權機關處理。
第二十三條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應當加強與監察、審計等有關機關的溝通和協作。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 監督對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給予警告;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建議有關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一)拒絕、阻撓、拖延財政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的;
(二)不如實提供有關資料的;
(三)對監督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
第二十五條 監督人員實施監督過程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第二十六條 監督對象對處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國家工作人員對處分不服的,可以依照有關規定申請復核或者提出申訴。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七條 鄉鎮財政機構在規定職權范圍內,或者受上級政府財政部門委托,依法實施監督工作,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廊坊市財政監督檢查辦法》(廊政辦〔2007〕111號)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
2019-10-26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2013-10-02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2-03-14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選舉辦法
1988-04-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年三所列全國性法律增減的決定
1997-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及其兩個修改議定書的決定
2003-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西蘭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塞拜疆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建筑業安全衛生公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對職工退休退職辦法進行部分修改和補充的決定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海南省人民代表會議代行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決定
1988-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
198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199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08-27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戒毒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2019修訂)
2019-11-29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06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1-22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2018-07-31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
2015-08-18關于外商參與打撈中國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