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政府各部門、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自然保護區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0]63號)精神,切實做好我區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促進自然保護區事業健康發展,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做好我區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實提高對自然保護區事業重要性的認識
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是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措施。多年來,我區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自然保護區在改善生態環境、調節氣候、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推進,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珍稀瀕危物種棲息地受到威脅,自然保護區發展面臨的壓力不斷加大。為正確處理好保護與開發利用、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和自治區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管理,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始終把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放在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首位,堅持依法保護、科學管理、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切實做好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促進自然保護區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強化對自然保護區范圍和功能區調整的管理
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擅自改變自然保護區的性質、范圍和功能分區,不得隨意
撤銷已批準建立的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自批準建立或調整之日起,原則上五年內不得進行調整。確因國家立項核準的重大工程建設或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受自然條件限制,必須對國家級或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進行調整的,應在確保自然保護區功能不發生改變的前提下,從嚴控制縮小自然保護區,特別是核心區、緩沖區的范圍。自然保護區的調整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調整和功能區調整及更改名稱管理規定》和《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范圍調整和功能區調整及名稱更改管理規定》,履行報批程序。
三、嚴格限制涉及自然保護區的開發建設活動
自然保護區屬禁止開發區域,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采藥、開墾、燒荒、開礦、采石、挖沙等活動。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禁止開展任何形式的開發建設活動;在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開展的開發建設活動,不得影響其功能,不得破壞其自然資源或景觀,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的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管理,自治區相關部門要聯合對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探礦和采礦活動予以清理。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內旅游活動的監管,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進行的旅游開發建設,要遵循“區內旅游,區外服務”的要求,確定合理的環境游客總量,合理設計旅游區域與線路。
四、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項目管理
涉及自然保護區的開發建設項目,必須
委托有環評資質的單位,編制自然保護區專題環境影響報告,就項目可能造成對自然保護區結構功能、保護對象及價值的影響作出預測,提出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涉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方管理的開發建設項目,其專題影響報告,經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組織專家評審通過,上報環境保護部同意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方能審批該項目的環評報告書(表);涉及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的開發建設項目,其專題影響報告,經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組織專家評審通過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方能審批該項目的環評報告書(表)。項目所在地環保部門和保護區管理機構要加強項目施工期間的監管,督促建設單位落實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對未按規定完成生態恢復任務的地區和建設單位,暫停審批其新的涉及自然保護區的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并對相關責任人依法予以處罰。涉及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活動,建設單位必須對保護區進行生態
補償。
五、強化監督檢查
嚴格落實《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辦法》和《
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考核辦法》,由環境保護部門牽頭,聯合監察、國土資源、農牧、林業、農墾等部門,深入開展自然保護區專項執法檢查和管理評估,嚴肅查處各類違法行為,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對管理不善、保護不力的,相關部門要責令其限期整改。對環境和資源受到嚴重破壞,失去保護價值的自然保護區,屬于國家級的報請國務院批準取消其資格;屬于自治區級的,經寧夏地方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由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報請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撤銷其保護區資格。對由于人為因素導致自然保護區降級或撤銷的,要依照相關規定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六、加大資金投入
各地政府要把自然保護區建設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自然保護區管護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每年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在現有投資渠道中統籌安排;科研、監測、宣教等能力建設投資由財政廳以專項資金形式給予補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常管理經費納入其所在地省級財政預算,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日常管理經費納入其所在地的市、縣或所屬主管部門財政預算。開展旅游的自然保護區,每年應將一定比例的旅游收入作為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能力建設資金。同時,要努力拓寬自然保護區的投資渠道,爭取國內外資金支持,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的經驗和模式,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切實把自然保護區建設好、管理好。
七、增強科技支撐
加強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基礎理論、保護技術和管理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植被和珍稀瀕危物種分布數據庫。各保護區應充分發揮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自然科學普及平臺功能,吸引科研院校到保護區開展科學研究與教學實習,建立人才交流與合作培養等有效機制,定期舉辦或參加各種業務培訓班,全面提高自然保護區科研能力水平。
八、加強領導和協調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實行任期目標管理,保障工作經費,健全管理機構,積極劃建自然保護區,建立當地居民參加的自然保護區共管機制,妥善處理好自然保護區管理與當地經濟建設及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自治區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完善自然保護區建立、調整評審等工作機制,共同做好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要加強自然保護區綜合管理,會同有關部門完善相關政策、法規、規劃,制定標準和技術規范,發布相關信息。自治區農牧廳、林業局、農墾局等部門要依據職責分工,做好各自管理的自然保護區相關工作。
二〇一一年八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