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日召開的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無錫論壇”上了解到,改革開放以來最大規模的文物保護法修訂工作,目前已進入課題研究階段,修訂草案將于今年年內拿出。專家預測,新版文物法有望確立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之間相互獨立的平衡關系,對犧牲文物搞建設行為實現有效制約。
文物遭欺負因法律不夠硬
文物保護法自1982年頒布實施,是我國文物保護領域的第一部法律。2002年,文物保護法經過全面修訂,確立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目前,我國制定發布與文物保護和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總數已經超過600項,基本覆蓋了文物工作的各個重要方面。”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說。
然而,作為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近年來,中國一直面臨著基本建設過熱和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矛盾。在上周揭曉的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除3項為學術性主動發掘外,其余7項均為配合建設的“搶救性發掘”。輿論認為,在當今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基本建設的爭奪戰中,“搶”下來的“七大發現”可謂中了幸運獎。
歷史建筑變臉私人會所,名人故居遭到維修性拆除,千年古遺址在地產開發的浪潮中慘遭碾壓……“文物遭欺負”的表象下,是文物法規不健全、可操作性差、文物執法部門力量薄弱等制度性軟肋。
勵小捷介紹,目前文物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健全,部分領域存在立法空白。比如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流失文物的追索等方面,至今尚未出臺相應的法規;與文物法律配套的法規、規章數量仍然偏少,有的層級過低,許多規定還缺乏具體可操作的細則。此外,文物法律法規內容還不完善,影響文物的有效保護和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勵小捷舉例說,比如實踐中已經比較成熟的文物新類型未列入法律法規范圍,現行法律法規對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措施還不夠細致,文物違法責任與文物保護的嚴峻形勢還不相適應等。
文物保護要與建設平衡發展
根據2011年12月底公布的中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結果,全國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76萬余處。而在過去的近30年中,共有4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平均每年消失千余處。
“1982年出臺的文物保護法,對‘文革’時期破壞文物的行為進行了有效的撥亂反正。到了2002年,針對新時期基本建設和城鄉建設導致的文物大規模流失和破壞,有關部門對文物法進行了首次修訂。”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文化室主任朱兵說:“不過,文物法從立法到上一次修法,實際上是‘相對被動’的。”
朱兵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工作重心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文物立法基本上也是圍繞著經濟建設而開展的,這就決定了文物法長期以來的從屬地位。
“當今,中共高層已經擺脫了對GDP增速的片面追求,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文化建設是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的重要一環,與經濟建設變成了平衡發展的關系。”朱兵認為,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重修文物法,要打破文物保護對經濟建設的被動關系,與之實現“平衡與共存”。
專家建議修法加大懲罰力度
勵小捷指出,修法的原則即開門立法,在修法全過程中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整體規范,突破部門立法的局限,增強法律規定的普遍適用性。
專家認為,本次文物法大修,將對原有法條“加鈣片、加營養”,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并加大文物問責的懲罰力度。#p#分頁標題#e#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高利紅認為,行政強制權受限,是文物部門的苦惱所在。建議將原文物法中“責令改正”的表述具體化、清晰化,并通過司法解釋推動其執行力。此外,她還建議將“啟動民事賠償”寫入法條,屆時,破壞文物行為的賠償數額可能是天文數字。哪個開發商不會掂量著辦事?
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楊偉時建議建立文物保護單位的“降級和撤銷制度”。不可移動文物遭受嚴重損毀無法恢復的應予以降級,喪失保護價值的應予以撤銷。文物保護單位因人為原因降級和撤銷的,應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唐仲明認為,文物法的立法精神是“保護”,但不能為了保護而保護,更應注重發揮其社會效益。只有處理好“保護好”“利用好”“承傳好”的辯證關系,才能提升中華文明的影響力。隨著文化遺產概念的不斷擴展,工業遺產、鄉土建筑、文化景觀、文化線路等文化遺產新概念亟須通過法律方式予以確立和認定。
據了解,本次文物法修訂工作已于2013年下半年展開,國家文物局組織20家單位,對25個問題開展了研究,今年又歸納出12個重點和難題,委托13家單位繼續研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2017修正)
2017-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2013修訂)
2013-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2007-03-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鄭耀棠等32名全國人大代表所提議案的決定
199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96修正)
1996-03-17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6-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產建設兵團設置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決定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2016-02-06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
2018-03-29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4-07-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規程》和《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工作守則》的通知
2013-1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綠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7-25國務院關于支持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3-07-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7-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減災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08國務院關于貴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3-03-05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1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201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