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網絡謠言泛濫源于法律滯后 造謠成本過低
11月9日,云南電視臺某頻道總監編造傳播省領導包養情婦謠言被撤職;
11月7日,鐵道部證實,“鐵道部向國家求援8000億,希望財政支持4000億,同時發債4000億,以維護鐵路建設順利推進”的說法純屬謠言。
……
近來,有關謠言與辟謠的新聞,觸動著普通百姓的神經。
“在中國,互聯網在短短十余年的時間里發展迅速,網民人數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快步前進的洪流也伴隨著謠言傳播的泥沙。”人民網強國論壇上,網名為“白臉關公”的網友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然而《法制日報》記者發現,造謠者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少之又少,大部分僅受到行政處罰。
謠言防不勝防
一名法律專家把網絡謠言比成“一旦打開就無法再擰緊的水龍頭”。真假難辨的網絡熱點事件,令網民有防不勝防之感。
“據有價值信息,日本核電站爆炸對山東海域有影響,并不斷地污染,請轉告周邊的家人朋友儲備些鹽、干海帶,一年內不要吃海產品。”3月15日中午,杭州市某數碼市場的一個普通員工,在自家電腦上敲下這段不到50個字的消息,發在幾個QQ群上。他沒想到,此后短短幾個小時,這條消息不脛而走,直至演化為兩天后全國范圍的輻射恐慌和搶鹽風波。
事后,盡管官方和社會各界不斷辟謠,但北京、廣東、浙江、江蘇等地還是相繼發生搶購食鹽現象,社會影響惡劣。
就像計算機病毒有不同變種和版本,網絡謠言,也在不斷變換面孔和情節。近年來,從“后媽虐童”到“杭州失足女若小安”、“國稅47號文件”……其負面影響所及,不僅損害網絡空間的秩序和公信力,更在社會心理層面投下層層陰影。
造謠成本太低
“現行法律責任讓造謠者承擔的成本實在太低了。”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電話采訪時,江蘇省常州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李樂平坦言。
記者發現,在民法通則、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中,都有針對謠言的相關規定。然而,這個看似全面的法網,卻未能有效制止謠言的迅速傳播。
李樂平介紹,針對網絡謠言,行政處罰手段不外乎警告和罰款,與大多數情況下網絡謠言受害者所遭受的損失不相匹配。從民事法律層面而言,網絡謠言的侵權只是一個新現象,而不是新的法律問題。但是,如何確定侵權者,證據鏈的固定、證明責任的承擔、賠償數額的確定,將會帶來一系列新的難題。
“對于網絡謠言能否用刑罰加以懲處也存在爭議。”李樂平說,犯罪必須具有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處罰性,而對于言論和信息是否具有危害性,能否由國家裁決,還是應該根據市民社會的自我糾正功能、思想和意見的競爭機制加以判斷,“這個問題不解決,就不能將網絡謠言的傳播行為上升到犯罪層面”。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曹彪則認為,針對具體對象的謠言,被誹謗的人有權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賠禮道歉并給予賠償,但訴訟過程會比較繁瑣。尤其在網絡世界,面對匿名的造謠者,如果不能提供對方的具體聯系方式,在法院立案階段就會遭遇困難。而網絡運營商會顧及自身利益,不愿意配合受害者維權。造謠的證據如果是存在于網絡中,法院還會要求原告對電子證據的取得進行公證,徒增訴訟成本。
靠自律更需法律
李樂平、曹彪都認為,根除網絡謠言,除了網民自律,更為重要的是織密互聯網的法律保護之網,厘清網上言論邊界,嚴懲網絡謠言傳播者。
“網絡謠言的滋生泛濫,源于法律制度的滯后。”曹彪坦言,比如,我國法律將利用互聯網捏造、散布虛假信息、言論、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規定為違法,但對何為散布虛假信息,何為虛假信息,并沒有進一步明確。#p#分頁標題#e#
除此以外,遏制網絡謠言不可避免會涉及到網絡實名制問題。網絡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拓展了傳播的廣度,卻給了造謠者一幅可以藏身的大幕,讓他們能躲在陰暗角落攻擊他人。
“有必要完善立法,推行網絡實名制。”在李樂平看來,這項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制止網絡謠言的產生。
《法制日報》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時發現,從2008年1月28日起,韓國的35家主要網站按照韓國信息通信部的規定,陸續實施網絡實名制。在推行網絡實名制之后,韓國網絡上惡意謾罵、攻擊他人的言論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明顯減少。
令人遺憾的是,盡管推行網絡實名制在國內已呼吁了多年,但至今未果。
“由于網絡未實行實名制,被害人遭遇網絡誹謗時,面臨的一大難題是如何將誹謗者的虛擬網名轉化成真實身份,侵權者的‘尾巴’藏在后臺,被害人取證難而導致立案難。”曹彪表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83修正)
1983-09-02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0-03-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2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3-06-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5-03-0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的決定
1991-12-29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防止關停企業和停建緩建工程國家財產遭受損失的決議
1981-03-09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1986-01-20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1-04-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修正]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03年修訂)
2003-11-23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8-23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1-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0-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0-01-0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09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09-03-2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若干政策的通知
2008-12-15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
2008-07-21生豬屠宰管理條例
2008-05-25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2008-04-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
2007-09-22國務院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
200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