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前,全國認證監管委員會發布了《口腔保健用品認證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希望符合要求的機構申報認證資格,知情人士稱全國牙防組將獲得認證資格
“其實這一事件是相關制度建設的缺失造成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稱,“既在管理上相對分散和缺乏標準,又在財政上沒有保障才會出現了‘牙防組風波’這種怪事。”
本報記者 陳小瑩 發自江陰 上海
“牙防組極可能在這幾天得到‘名分’。”《第一財經日報》從多個渠道處得到消息,全國牙防組虛假認證事件的最后處理結果將于近日“揭曉”——被媒體概括為“兩張桌子忽悠13億人”的牙防組即將正式獲得全國認證監管委員會(下稱“認監會”)頒發的認證資格。
“我覺得這種‘和稀泥’的做法只會在違法道路上越走越遠。”中國
公益訴訟網主編李剛在聽到這個消息后對《第一財經日報》說,在牙防組還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時候,授予其認證資格也是一種違法的行為。
上周,李剛將衛生部追加為共同被告第四次將全國牙防組告上法庭,該案已經被北京市
朝陽區法院受理。
但有一些業內的醫生持有不同的看法,不少人表示牙防組確實被“妖魔化”了,這個正式機構是由于機構設置上的“歷史原因”,才一直沒有得到官方的“名分”和撥款。
早在數天前,認監會于4月13日發布了《口腔保健用品認證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希望符合要求的機構申報認證資格。
“這樣也好,正好借此推動這個行業走上規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醫生評論說,如果沒有牙防組的事件,口腔用品業規范的認證機構也許還要遲幾年才能出現。
????最初想成立口腔保健司
4月11日,衛生部發言人毛群安就“牙防組事件”公開回應稱,牙防組是1988年12月衛生部批準成立的口腔專業技術指導組織,其為中國牙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次回應是該事件后,主管部門衛生部唯一一次公開表態。但其將牙防組定性為“指導組織”與媒體質疑的“合法認證機構”相去甚遠。
在之前的報道中,經過多家媒體的調查,牙防組是一個設立在北大醫學院宿舍里、只有兩張桌子和兩個辦公人員、沒有認證資格的組織。
有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全國牙防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張博學曾私下向衛生部門表示,如果主管部門再“袖手旁觀”,他和所有的專家都將辭職。
據記者查實,牙防組的專家是由各大著名牙科院校的院長兼職組成。
如果回溯一下牙防組成立的背景,這個謎團將逐漸清晰起來。
1988年12月,衛生部批準成立全國牙防組,其任務是宣傳牙防知識,促進口腔健康。
“其實在此之前,我們是想在衛生部下面成立口腔保健司的。”一位了解其來龍去脈的醫生向記者介紹說,但是由于門類太細分,這樣的設置并未得到批準,而是成立了一個不占編制的“全國牙防組”來臨時負責相關的口腔保健宣傳,所有的專家都是由各大口腔院校的專家兼任,“這就造成了牙防組現在‘半官半民’的性質,且不具備法人資格。”不僅如此,這個組織也沒有來自衛生部的資金撥付。
“我們并不想質疑牙防組在牙防方面的工作,但開展認證絕對是他們自己開發的‘副業’,也沒有出現在網站上列出的‘工作任務’一欄中。”另一位狀告牙防組和衛生部的律師陳江表示,這種非法認證是視法律為兒戲的表現。
飽受爭議的認證開始于1992年。
“當時是時任全國牙膏工業協會(現改名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協會)的會長找到牙防組出面,請他們給功能性牙膏認證的。”有知情人士稱,當時功能性牙膏剛剛開始興起,許多廣告非常不規范,所以才會想到邀請這個衛生部門下屬的組織出面認證。
但早在1991年,國務院83號令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認證管理條例》,建立了認證制度。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認證認可條例》規定,設立認證機構,應當經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并依法取得法人資格,方可從事批準范圍內的認證活動,而全國牙防組顯然不屬于此范圍。#p#分頁標題#e#
是“認證”還是交易?
因為無主管部門的撥款,全國牙防組只有通過“副業”來獲得維持運作的經費。
“這是我們贊助的清單。”
江蘇雪豹日化公司(下稱“雪豹”)的董事長童渝13日向記者出示了一份出納記錄。在記錄上雪豹共向全國牙防組的相關活動捐款近1500萬元,其中900多萬元用于邀請影視演員濮存昕拍攝愛牙的宣傳片和播放費用(見表)。
“這是我們自愿捐贈給基金會的。”童渝稱。童渝所說的基金會是指中國牙防基金會。此外,童渝還擔任了這個基金會的理事。
1994年民政部批準成立中國牙防基金會,屬于民間基金會。衛生部原醫政司司長張自寬任首任理事長。基金會在實際運作上與牙防組是同一套人馬。
之前,一些媒體報道中披露,雪豹每年會贊助牙防組10萬元,并分別于2004年和2005年向一家彩印廠賬戶匯入24000多元錢,還在2004年10月向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匯入了3萬元會議費。
童渝承認基金會的運作并沒有特別正規,比如上述費用都是直接打入相關賬戶,而沒有通過基金會來運作。
“我們當時就是因為企業的捐贈才成立基金會的。”牙防組負責人張博學曾表示。由于基金會至今都沒有公開任何賬目,記者僅能獲得雪豹方面的數據。
據公開數據,寶潔公司也曾捐贈1000萬元給基金會。張博學介紹說,這筆費用,基金會已經支出200萬元。
否認“權錢交易”
關于全國牙防組利用認證機會,與相關企業進行“錢權交易”的指責,作為獲得認證的
企業法人,童渝也向記者進行了解釋。
童渝稱其已經不記得具體捐贈的時間,但肯定是在獲得“認證”之后。“之前的認證費用我們是直接交給相關醫院的,一共是6.4萬元。”
根據記者了解,牙防組的“認證”采用了委托有關醫療機構的方式。“這是牽涉到人的試驗,國外主流的評測方式就是讓試驗者回家刷牙。”
至于后期的捐贈,負責“認證”的該醫院相關人士肯定地表示毫不知情,也與醫院的“認證”沒有任何關系。
針對央視《經濟半小時》的曝光,上述相關人士表示毫無道理,而其選擇醫學院的學生是因為他們的依從性比較好。
在央視的節目中,認為醫學院選擇學生從事相關試驗的做法不合理,而上述醫生表示,根據ADA的通行做法,試驗沒有問題。
“ADA(美國牙科研究協會)”是美國牙科相關產品的認證機構,其標準也被作為國際通用標準,該組織是目前國際上最權威的牙科研究組織。
在ADA網頁上,有對相關牙科試驗的指導條例,記者確實沒有搜索到強制試驗者必須使用發放牙膏的規定。
而對于央視關于企業與認證機構之間存在“權錢交易”的指責,童渝和相關醫院人士都表示,該媒體報道的內容并不屬實,“我們都是有錄音的。”他們不排除對其起訴的可能。據稱,鳳凰衛視等媒體已經在接洽購買這些錄音。
“不認證就無路可走”
“我不去認證就沒有路可以走。”童渝對記者說,他所開發的功能性牙膏如果要在廣告上說明自己的功效,就必須使用“抗菌消炎”等詞匯。
上述詞匯如果不經過認證即被使用,會被工商部門認定為“不正當競爭”,有關衛生部門也不允許隨意使用醫療詞匯。
“我們當時確實也沒有意識到去查這個機構是否有認證資格。”童渝承認,他去做認證時考慮更多的還是企業的宣傳問題。而根據雪豹的統計數據,在使用認證的廣告播出后,年銷售額上升了18%左右。
據記者了解,中華口腔醫學會和牙防組聘請的專家是相同的,同為沒有取得認證資格的機構。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掛靠在民政部的民間組織,后者是衛生部下屬的“指導組織”。
“其實這一事件是相關制度建設的缺失造成的。”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稱,“既在管理上相對分散和缺乏標準,又在財政上沒有給口腔保健宣傳這種公益性的活動撥款,才會出現了‘牙防組風波’這種怪事。”#p#分頁標題#e#
在我國,牙膏等口腔用品本來是歸口在日用化妝品門類,屬于原輕工部管理。但就其性質而言,應該歸口在衛生部門更為合適。而且隨著含氟牙膏等功能性牙膏的興起,應該在其門類下進一步劃分出口腔保健用品。
在國際上,包括牙科試驗的標準、口腔類用品的分類和功能認定、牙科醫生的行為、口腔保健的宣傳等都是由ADA等獨立的學術組織來管理,如果不符合其標準將不被接受為會員,其經費等也來自于會員費用、國家撥款等多元化的渠道。
目前,我國涉及口腔用品的產品,僅由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協會這個行業協會來管理,牙科等則歸口在衛生部下屬的醫院管理,口腔保健宣傳就是由牙防組來擔任的,條塊分割的情況非常突出。
“我們企業也非常希望能夠有一個中立的認證機構,能將認證和贊助徹底分離。”童渝在昨天播出的央視法制節目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