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付款賄賂財物,放長線釣大魚……行賄犯罪出現了新動向和新規律。”
廣東省
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近日向記者透露說。
????這位負責人說,這一結論是在對近年來立案查處的賄賂犯罪案件中的行賄人員,進行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后作出的。在這次調查中,先后共發給行賄人問卷100份,收回85份,選取的行賄人所在的單位涵蓋了金融、保險、工程、廣告、科技等多個行業及領域。
????分期付款賄賂達四成以上
????從調查的資料和數據來看,可以發現行賄犯罪的一些規律和特點。尤其是賄賂財物給付的傳統方式現已被打破。以往多是在行賄人求人時,會事前給付,且多是一次性付款,即時結清,但現今已有變化。
????在受調查者中,事前一次付清的僅占5.6%,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而更多的是其他給付方式。其中,事后一次付清的比例為22.2%,這些多是發生在一次性交易中。行賄人之所以選擇在事后給付財物,是考慮到行賄對象為行賄人謀取了利益,事后收受財物自然也就心安理得。分期付款或分批付款的情形則更為突出,受訪者中,有44.4%的人選擇這么做,這種給付方式是在現代消費及支付觀念的影響下而產生的,多發生在行賄人與行賄對象雙方間關系較為穩固緊密的基礎上,雙方確立的是一種長期的合作關系,危害性也較大。此外,另行約定時間給付的也占了不小的比例,達27.8%,這種給付方式多是建立在熟人之間,雙方充分信任。
????“放長線釣大魚”日益突出
????據問卷調查,現金的直接給付是最為主要的形式,占78.2%;曾通過銀行劃賬轉款的為21.8%,這種形式雖然便捷,但因中間需要通過銀行劃轉,也更易于被偵查部門發現,因此在現實中也較少采用。
????調查發現,每年1至2月的過年期間和8至9月的學生開學期間兩個時間段行賄行為尤為突出,分別占到受訪總人數的45.8%和50.2%。
????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檢察院在調查行賄的目的時,選擇“業務能順利進行”選項及“讓對方能利用手中的權力幫忙解決問題”選項的人分別達61%和68.5%,顯示出行賄人行賄目的明確,均為謀取利益,暫且不論該利益正當與否;而選擇“拉好關系,以便日后可以利用”選項的則高達72.2%,這一現象尤應引起警惕,因為它表明了行賄的新動向,正由傳統的“事后行賄”向“事前行賄”轉移,即所謂的“長線投資”正變得日益突出,行賄人行賄的目的不再只局限于眼前利益,而是更多地與將來的可預期利益掛起鉤來,行賄的機會因此得以擴張。
????“小人物”犯罪人數上升
????經調查發現,行賄人行賄時并非對所有的職權相關者進行賄賂,也不是隨便賄賂其中的一兩個人,他們大多數會事先進行選擇,確定其要行賄的對象。“目前位高權重的人”選項的選擇率為50%;“目前雖未掌大權,但是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并可能對今后工作有幫助的人”這一標準的選擇率為43.8%;而“不一定要具有較高的官階,只要能對自己工作有幫助或影響的人”這一標準最受青睞,選擇率高達78%,顯示出行賄人在行賄時“更為務實”,這也成為近年來“小人物”犯罪的人數及數額呈上升趨勢的主要原因,“小人物”對行賄人來講,比“位高權重者”更易接近,機會成本也小,“小人物”在
職務犯罪中正扮演著更為廣泛的角色。
三成人行賄從未被拒收
????在調查中,有近七成的行賄人對行賄對象及其親屬進行了事先了解,做到了知己知彼。其中,有72.2%的行賄人會事先通過同行業者等熟人或行賄對象的同事,打探行賄對象有無收錢的先例或習慣,確保行賄的成功率。
#p#分頁標題#e#
????此外,調查中還發現,行賄人結識行賄對象后,直接送錢的比例僅為5.8%,而其他94.2%的人在行賄之前均有一個鋪墊過程,可以稱之為“行賄緩沖期”。其中先為行賄對象或其親屬提供醫療、教育等方面便利的占受調查者總數的6.1%;先行送禮物的占27.3%;而先從感情上表示友好和關心的則高達60.8%。對于后3種情形,其實均可歸結為情感交流,目的是要讓對方從心理上真正接受自己,日后的行賄也就順理成章,行賄對象收受賄賂也更為坦然。
????而另據調查顯示,行賄人進行賄賂并非一帆風順,也會遭遇種種挫折,因為行賄對象拒收的情形偶有發生。對于行賄對象的拒收,行賄人態度不一。受調查者中,61.1%的會選擇放棄,其中72.7%的人會不再繼續對其實施行賄行為,27.3%的人會換種方式向對方表達謝意;受調查人員中,另有33.3%的人要再多試幾次,行賄對象真的不收再說,而只有5.6%的人會不停試下去,直到行賄對象接受為止。
????此外,據調查顯示,在賄賂雙方實際的交往中,有32.8%的人從未遇到過行賄對象拒收的情形,35.6%的人經歷過被拒收1至3次后而被接受的情況,有11.1%的人是在被拒收4次以上而終被接受的,也就是說,79.5%的行賄人給予的賄賂財物或早或晚都被行賄對象接受,而僅有20.5%的人遇到過始終不被接受的情形。
七成人有過被索賄經歷
????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檢察院的調查還表明,有高達71.8%的人有過被受賄人索款的經歷,而只有28.2%的人從未被他人索款。面對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索賄現象,受調查的行賄人也是心態不一。32.8%的人會為受賄人向其主動索賄而感到高興,他們認為這樣更直接,也更爽快,受賄人的主動出擊可以讓他們少費些工夫,因此節省了交際成本,只有受賄人能夠收下賄賂財物,他們才會安心。另有67.2%的人對受賄人索賄現象持有謹慎或不樂觀的態度,在這些人中,有34.2%的人會擔心這是受賄人設下的一個陷阱,很可能收到賄賂財物后卻不為其辦理請托之事,而65.8%的人更會為受賄人主動索賄行為而感到不高興,甚至氣憤,他們認為受賄人的索賄行為太過分。
????對于受賄人索取次數多,且數額巨大這一情形,受調查的行賄人也會作出不同的處理,不過大部分行賄人都會付款給索款的受賄人,盡管有些行賄人確感無奈,但也只能忍氣吞聲。其中,65.5%的人明確表示會付款給索款的受賄人,但也有16.7%的人會明確表示拒絕索款請求,而只有17.8%的人能夠勇于抗爭,他們會以寄發舉報信件等形式向索款人的單位或其他紀檢機關反映。(記者 游春亮 通訊員 黃固鋒 李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