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歲的戴紅梅居住在
浙江省黃巖、臨海、仙居3縣(市、區)交界處的一個小山村。今年8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將她推進悲傷的深淵:在椒江打工的19歲兒子被一群流氓誤殺。盡管案件發生后,浙江省
臺州市
法律援助中心及時出手,無償提供法律援助,但由于6名
犯罪嫌疑人全部來自外省農村,身無分文,戴紅梅最終還是得不到一分錢賠償。喪子之痛加上貧困之苦,戴紅梅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終日以淚洗面。就在她悲觀絕望之際,11月7日,臺州市司法救助工作委員會雪中送炭,給她送來了5000元司法救助資金。
臺州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林金榮說,與戴紅梅一樣,自臺州首創以“經濟救助、法律援助、人身安全保障”為主要內容的司法救助工作新機制以來,已有許多臺州本地公民和在臺州工作的“新臺州人”從中受益。到目前為止,臺州市已發放司法救助資金25次33.5萬元,提供各類法律援助194人次,查處打擊報復證人案件6起7人。
????新難題
????工作沒有少做效果卻不理想
臺州市是中國黃金海岸線上一個年輕的濱海城市,北毗
寧波,南臨
溫州,是浙江省重要的制造業基地。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外來人口大量涌入臺州,原先潛伏的各種社會矛盾日益顯現,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大幅度上升。僅去年一年,全市政法機關實施的各類司法救助總額就達六百多萬元。
然而,在司法救助工作實踐中,臺州政法部門發現,這些年來,司法救助“工作沒有少做、效果卻不理想”。許多急需司法救助的貧弱當事人因為得不到有效的司法救助打不起官司、過不下日子,只得在法律途徑之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進一步激化了矛盾,以至于發生了許多不該發生的悲劇。
“臺州市的司法救助工作之所以遇到新難題,首要原因是現行法律法規缺乏詳細規定。”臺州市委政法委執法監督處處長費敏輝說,通過分析研究,他們發現,對司法救助,我國
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法律援助條例都有規定,但這些法律法規里都是原則性的規定,實際操作性不強。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7月12日頒布的《關于對經濟確實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倒是一部直接規定司法救助的法規,但這一規定所涉及的主要是民事、行政案件
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和免交,范圍過于狹窄,受惠面不大,無法滿足群眾司法救助方面的需求。
“受法律限制,臺州市過去實施司法救助的僅限于人民法院,而在執法實踐中,公、檢、法、司各家都需要開展司法救助。而且,臺州市過去的司法救助,其對象僅局限于訴訟案件的案件當事人,
非訴訟案件與非案件當事人,都無法得到司法救助。”費敏輝進一步分析道。
“最實際的問題是,司法救助資金沒有制度保障。”費敏輝說,去年,臺州市對92件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發放司法救助資金,這些資金43件來自政法機關,49件來自政府部門。“一方面,杯水車薪,無法滿足廣大群眾的司法救助需求;另一方面,這些資金基本上憑面子靠關系爭取而來,一旦出錢單位人事發生變化,很可能第二年就沒了著落,缺乏制度保障。”
????新試點
????擴大司法救助內涵和外延
如何解決這個新難題?臺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朱賢良與大家達成共識:必須進行制度創新,在臺州市盡快建立起健全、規范、協調、高效的司法救助工作新機制。
2006年8月18日,臺州市委、市政府辦公室發出了《關于加強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如何進一步做好司法救助的各項保障工作提出了操作要求。一個全國首創的司法救助工作新機制由此開始在臺州出現。
朱賢良、林金榮解釋了臺州市對司法救助給出的新定義:司法救助制度是政法機關為保障案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實行公正執法、化解社會矛盾,在辦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中施行經濟救助、法律援助和人身安全保障的一項制度。這意味著,與傳統意義上的司法救助相比,無論是內涵還是外延,臺州市的司法救助都有了很大的創新與突破。#p#分頁標題#e#
????三大創新
????主體對象范圍擴大方式多樣化
臺州市的司法救助創新工作一開始就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認同與支持。
黃巖區是臺州市3大城區之一,以出產黃巖蜜橘而聞名于世。接到市兩辦的“意見”后,黃巖區財政立即撥款100萬元,超出市兩辦規定的下限40萬元,在全市率先成立司法救助基金,一些企業與區慈善總會聞訊后紛紛跟進,幾天后,黃巖區司法救助基金就超過140萬元。區長徐一平說:“司法救助基金相當于為社會和諧穩定買保險,花錢買平安,這錢花得值。”
路橋區的司法救助基金達到一百多萬元……
椒江區的司法救助基金達到一百五十多萬元……
朱賢良介紹,目前,兩級財政撥款都已到位,加上社會捐助,臺州全市司法救助資金已達一千萬元以上。
為籌措市本級司法救助基金,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姚永江帶著費敏輝他們幾個,一個單位一個單位游說“化緣”。剛開始,他們還在犯愁能不能籌集到錢,沒想到一聽完來意,許多單位領導立即爽快地拍板捐助。費敏輝說,在籌集司法救助資金的日子里,他一次又一次地體會到,在追求效率、經濟繁榮的臺州,善良還在,正直還在,理性、責任和道義還在,很多次,他都被人們對法律貧弱人的同情與關懷,對司法救助工作的理解與支持所感動。
臺州市司法救助工作委員會設在市委政法委。負責這項工作的政法委副書記姚永江介紹,為把一筆筆來之不易的司法救助資金發到急需司法救助的當事人手上,臺州市制定了《司法救助工作委員會工作規程》與《司法救助基金管理使用辦法》兩個規范性文件,以制度來保證司法救助工作及救助資金審批發放的陽光與透明。年終,還要接受紀委、財政、審計等部門的依法監督。
2006年9月11日,浙江省在臺州市召開司法救助工作新機制經驗推廣會。會上,浙江省委政法委副書記夏阿國評價說,臺州市的司法救助新機制體現了3大創新:“一是救助主體上的創新。將司法救助的主體擴大至公、檢、法、司政法各部門;二是救助對象上的創新。不僅落實了法律規定的司法救助,而且對法律沒有規定的6種情形也實施救助;三是救助方式上的創新。將以往單一、減免式的經濟救助擴大至經濟救助、法律援助、人身安全保障3種方式并存。”
????效果凸顯
????每份救助表格背后都有故事
臺州市司法救助工作新機制實施以來,已發放司法救助資金25次33.5萬元。姚永江、費敏輝翻著一份份《臺州市司法救助基金項目審批表》對記者說:“幾乎每份表格都有故事。”
潘妙飛不服臺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向臺州市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經審查,檢察院認為其申訴合理,提請省院抗訴。不料案件發回重審后,法院仍維持原判。檢察院負責司法救助的同志了解到,潘家多年訴訟,耗費甚大,女兒大學畢業后至今尚未就業,生活確實困難,提出給予司法救助金5000元,結果獲得批準。接過這筆錢,潘妙飛的手微微一抖,說:“臺州的檢察官真有人情味。”
32歲的辛建國來自
河南省鄧州市,在浙江省臺州市開發區順豐速運公司擔任駕駛員。2006年8月3日上午,辛建國車上兩箱共55只手機被盜,價值4萬多元。案件發生后,開發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當天立案,但案件至今未破。出事后,速運公司解聘了辛建國,不但扣留了其全部工資,還要其賠償經濟損失。
拖家帶口的辛建國在臺州人生地不熟,失去經濟來源后,一籌莫展,煩躁之下,流露出以極端方式解決問題的情緒。臺州市公安局司法救助機構了解情況后,一方面上門做思想工作,批評他的錯誤想法。另一方面,立即填寫了審批表,啟動了救助程序;市司法救助工作委員會很快批準,給予5000元司法救助資金。一場有可能發生的悲劇因此得以避免。#p#分頁標題#e#
王大林與他人房屋產權糾紛案,法院的判決已生效。22年來,法院3次駁回其再審申請,王大林就是不服,一直上訪要求再審改判。臺州市司法救助工作新機制實施后,臺州市中院從事司法救助工作的
法官多次找他談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喻之以法,最后,王大林同意接受法院給其發放司法救助資金5000元,解決其實際困難,保證今后不再上訪。一個困擾各級領導機關多年的信訪老戶就這樣息訴罷訪。
浙江大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會學者認為,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比較突出。這部分信訪群眾由于情緒多次受挫,容易出現沖動失衡心態和對抗社會心理,如果疏導不當,將給社會穩定帶來不安定因素,進而影響和諧社會構建。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臺州市創造的司法救助工作新機制給了人們諸多啟發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