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10月13日,國家統計局以第7號令公布了《涉外調查管理辦法》 (以下簡稱《辦法》),并從公布之日起施行,1999年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涉外社會調查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同時廢止。這標志著我國對涉外調查的管理工作進行了較大調整。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統計局負責人。
??? 問:為什么要制定和公布《辦法》?
??? 答:制定和公布《辦法》,主要是為了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關于第三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進一步規范涉外調查行為,提高涉外調查管理績效。1999年7月,國家統計局公布《暫行辦法》,明確了涉外社會調查行政許可事項。同年8月,統計部門開始涉外調查項目審批工作。2000年7月,國家統計局開始對涉外社會調查(含市場調查)機構進行資格認定,頒發《涉外社會調查許可證》。按照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承諾,自2001年12月起,國家統計局對涉外市場調查項目實施備案管理。實踐表明,對涉外社會調查實施管理很有必要。通過管理,規范了涉外社會調查活動,維護了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秩序,對促進改革開放發揮了積極作用。
??? 去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行政許可法》。對照《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涉外社會調查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將一些可以通過事后監督方式管理的事項也納入了事前審批。為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提高監管效果,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進一步促進我國的對外開放,今年5月19日,國務院決定調整涉外社會調查行政審批事項:保留涉外調查機構資格認定制度和涉外社會調查項目審批兩個項目;取消境外組織、個人在中國境內進行市場調查項目審批,“三資”企業開展社會調查、市場調查活動審批,以及境外組織、個人在中國境內進行社會調查結果審核三個審批項目。對取消的審批項目,并不是不管了,而是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對其實施事后監管。國務院要求,對保留的項目要依照《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制定許可條件等配套辦法,健全監督和制約機制。為此,國家統計局制定并公布了《辦法》。
??? 問:制定并公布《辦法》有什么重大意義?
??? 答:《辦法》體現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精神。
??? 一是有利于國外企業、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深入了解,促進招商引資,促進改革開放。《辦法》重新界定了涉外調查的范疇,“三資”企業所開展的調查項目不再納入涉外調查管理,從而使“三資”企業取得了與內資企業一樣的國民待遇。《辦法》規定,境外組織、個人或者境外組織在華機構在我國境內進行的市場調查,只需通過取得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進行,不再向行政機關報批或備案,大大簡化了行政管理程序,并且比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就涉外市場調查實施備案管理的承諾前進了一大步。同時,取得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都是經過政府統計部門認定的機構,具備了一定的調查能力,境外組織、個人通過這些機構進行調查,可以獲得較高質量的市場調查服務。
??? 二是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辦法》規定了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進行可能導致8種后果的涉外調查,主要包括:可能違背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可能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可能竊取、刺探、收買、泄露國家秘密或者情報,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國家利益的;可能違反國家宗教政策,破壞民族團結的;可能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破壞社會穩定,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等涉外調查。這樣規定,不僅為行政機關審批涉外社會調查活動提供了標準,也有利于調查機構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在日常業務中對可能損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調查自覺抵制,同時還便于廣大公民和組織監督各種涉外調查活動。 #p#分頁標題#e#
??? 三是有利于提高行政機關的行政審批績效。從五年多的管理實踐看,市場調查一般不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在項目審批時,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調查項目不會被批準,調查機構按照經過審批的調查方案開展調查所獲得的調查結果,一般不會危及國家安全和利益。《辦法》對數量巨大的涉外市場調查不再審批或備案,原則取消涉外調查結果的審核,大大縮小了行政審批范圍,使得行政機關能夠集中力量管理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調查。《辦法》還要求各調查機構要建立涉外調查業務檔案,行政機關通過不定期的對業務檔案的檢查,可以有效地防止一些調查機構以市場調查名義從事社會調查。
??? 問:《辦法》主要確定了哪些管理制度?
??? 答:《辦法》主要確定了行政機關對涉外調查實施管理的三個方面的制度:
??? 一是涉外調查許可證管理制度。只有取得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頒發的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才有資格接受境外組織、個人以及境外組織在華機構委托、資助的市場調查項目和社會調查項目。其中調查范圍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的,由國家統計局頒發涉外調查許可證。任何個人和沒有取得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涉外調查。
??? 二是涉外社會調查項目審批制度。取得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接受境外組織、個人以及境外組織在華機構委托、資助的社會調查項目,應報送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審批,經批準后才可以進行調查。其中調查范圍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的,應報國家統計局審批。
??? 三是加強對涉外調查的事后監管制度。對境外組織、個人或者境外組織在華機構在我國境內依法進行的市場調查,不再審批或備案,而是以事后監管為主。《辦法》規定,境外組織、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直接進行市場調查,需要進行市場調查的,必須通過境內取得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進行。《辦法》要求取得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建立包括市場調查和社會調查的涉外調查業務檔案,以備行政機關檢查。同時,統計部門將會同國務院及各級政府的有關部門,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加強對涉外調查活動的監督,加大對非法從事涉外調查的查處力度。
??? 問:《辦法》公布后,境外組織和個人以及境外組織在華機構將如何在中國境內進行市場調查和社會調查?
??? 答:中國政府歡迎世界各國了解中國,歡迎對華投資和貿易,也歡迎境外組織和個人來華進行正當的市場調查和社會調查。這有利于增進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中國的改革開放。《辦法》公布后,境外組織、個人和境外組織在華機構在中國進行市場調查和社會調查,應把握以下四點:
??? 一是境外組織、個人在中國境內開展市場調查,應當通過中國境內取得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進行。其中調查范圍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的,應通過取得國家統計局頒發的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進行。市場調查項目無需報批和備案。
??? 二是境外組織、個人以及境外組織在華機構在中國境內開展社會調查,應當通過中國境內取得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并由調查機構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批準后方可進行。其中調查范圍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的,應通過取得國家統計局頒發的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報經國家統計局批準后進行。
??? 三是業務范圍中含有市場調查內容的境外組織在華機構可以申請涉外調查許可證,在境內直接進行與本機構有關的商品或商業服務的市場調查,但不得從事社會調查,也不能接受委托進行調查。
??? 四是境外組織、個人在中國境內不得直接進行調查,也不得委托任何個人或沒有取得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進行調查。#p#分頁標題#e#
(文章原載國家統計局網站)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建筑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2013年修訂)
2013-12-11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2011-0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的決定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1988-09-05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2001修訂)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銜條例
2003-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原由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的監督管理職責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聯合國人員和有關人員安全公約》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
1997-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英文本的決定
1990-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武漢、九江、蕪湖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91-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使用暫行辦法
1996-08-10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中央銀行財產司法強制措施豁免法
2005-10-25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生豬屠宰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2017-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2018-07-31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中藥品種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