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條????因產品質量發生民事糾紛時,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當事人不愿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當事人各方的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各方沒有達成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釋義】本條是關于產品質量民事糾紛解決途徑的規定。
在日常生活中,因產品質量問題發生民事糾紛并不少見。例如,購買產品的消費者認為其購買的產品不符合本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或者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或者與產品廣告、說明書中表明的質量狀況不符、或者與銷售者展示的實物樣品的質量狀況不符等等,要求銷售者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承擔修理、更換、退貨和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而銷售者則認為自己銷售的產品不存在質量問題,不應承擔違約責任。或者是產品的使用者認為因其使用的產品存在缺陷,造成自己的人身、財產損害,要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賠償責任。而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認為產品不存在缺陷,損害是由于使用者使用不當造成的,自己不應承擔產品責任。或者是產品生產者、銷售者與消費者就賠償數額問題不能達成一致,引起糾紛等。
在經濟生活中,因產品質量發生糾紛是正常的,正確地對待糾紛,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解決糾紛,對維護市場秩序,使當事人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生活,保護當事各方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應當采取何種方式解決因產品質量問題引起的糾紛,本法作了具體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解決產品質量民事糾紛的途徑包括:
1.提倡當事人各方相互協商,自行和解。損害發生后,當事人如能本著依法處理、互諒互讓的精神,自行解決爭議,損害方如能主動地承擔賠償責任,即可迅速的解決糾紛。采用這種方式,可以減少當事人為解決糾紛所耗費的精力和費用,節約時間,有利于化解矛盾,防止損害的擴大,有利于保持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
2.調解。產品因質量問題發生損害后,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請當地的有關部門、消費者組織等進行調解,幫助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調解具有以下兩個特點:(1)調解必須是當事人各方自愿的,這種自愿貫穿于調解的全過程,即在調解的任何階段,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對調解提出異議,當事人不同意調解的,無法達成調解協議,調解即為失敗。應當指出,為了方便解決糾紛,有關行政部門可以參與對糾紛的調解,但這不是行使行政職能,行政機關不可以其行政職權迫使當事人簽訂調解協議。(2)當事人各方在自愿基礎上達成的調解協議的,應當依協議的約定履行義務。
3.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不愿通過協商、調解解決產品質量爭議,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申請仲裁應注意如下事項:(1)仲裁需當事各方在仲裁前達成仲裁協議。根據我國仲裁法的規定,當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愿,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仲裁協議可以在糾紛發生前簽訂,包括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也可以在糾紛發生后臨時簽訂。當事人應當合意選擇仲裁委員會。(2)仲裁協議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一是要有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是要有請求仲裁的事項;三是要選定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時,當事人還應提交仲裁申請書。仲裁申請應當包括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以及必要的證據,所申請的仲裁事由應屬于仲裁委員會的受理范圍。仲裁采用一次裁決的辦法。
當事人各方沒有達成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這里所規定的仲裁協議無效是指:(1)約定的仲裁事項超出法律規定的仲裁范圍;(2)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仲裁協議;(3)一方采取脅迫手段,迫使對方訂立仲裁協議的;(4)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未約定或約定不明確,需簽訂補充協議,而達不成補充協議的。另外,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條、二百一十七條的規定認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時,當事人各方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仲裁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我國實行或審或裁制度,即只要申請仲裁的,當事人再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不予受理;已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也不再受理仲裁申請。但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條和二百一十七條的規定,法院對仲裁裁決有監督的權利。遇有下列情況,法院可裁定仲裁裁決不予執行:(1)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后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2)裁決的事項不屬于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3)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4)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5)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6)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另外,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除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上述情形外,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發現被申請人沒有得到指定仲裁員或者進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于其他不屬于被申請人負責的原因未能陳述意見的,也可以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就該糾紛重新達成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本條是關于解決產品質量民事糾紛的規定,如果該質量損害行為觸犯了我國刑事、行政法律的有關規定,仍應按本法及有關法律的規定追究有關當事人的刑事、行政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
2008-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10.27)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成立香港各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活動委員會的決定
1996-03-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2003-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1991-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汕頭市和珠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各自的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的表決辦法
2003-03-06反分裂國家法
2005-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監督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3-07-18國務院關于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
2013-06-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12-26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1-04-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07-23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
2010-04-17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調整鋁合金焦炭和煤炭出口關稅的通知
2008-08-15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電監會關于加強電力系統抗災能力建設若干意見的通知
200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