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借用國際商業貸款是我國利用外資的一個重要資金來源,用好國際商業貸款,對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更好地適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需要,進一步提高國際商業貸款的使用效益,防止外債失控,必須切實加強對借用國際商業貸款的管理。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嚴格控制借用國際商業貸款的總規模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把境內機構以商業性條件在國際金融市場籌措,并以外國貨幣承擔契約性償還義務的資金,統稱為國際商業貸款。國際商業貸款包括:外國商業銀行(機構)貸款、出口信貸,發行境外外幣債券、可轉股債券、大額可轉讓存單和中期票據等股票以外的有價證券,國際融資租賃、以現匯方式償還的補償貿易、項目融資、海外存款及其他形式的商業性籌融資。
(一)國家對中長期國際商業貸款實行總量控制計劃管理。國家計委根據我國的外債結構、償還能力、外資需求、配套條件以及國際金融市場情況,在征求地方和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負責制訂中長期和年度利用外資計劃,下達借用中長期國際商業貸款的總規模。各金融機構借用中長期國際商業貸款年度指標,由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家計委下達的外債總規模內,根據各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狀況,提出分配意見,與國家計委協商后下達。
國際商業貸款指標可跨年度使用,但不得超過下一年度3月底。
借用的國際商業貸款不得用于外匯抵押人民幣貸款,不得結匯。
(二)國家對借用短期國際商業貸款實行余額管理。短期對外借款(償還期1年以下)只能用于金融機構頭寸周轉或用于企業所需的短期流動資金,不得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等國家規定不允許使用的范圍。中國人民銀行根據我國外債結構和實際需要,確定全國短期外債余額總量,核定下達各金融機構或企業的短期國際商業貸款余額指標。各金融機構和企業應將外債余額控制在核定的限額內。否則,將根據外匯管理有關規定取消其對外借款權并予以處罰。
二、嚴格按國家規定審批建設項目對外借款建設項目借用國際商業貸款,要按照國家規定的審批權限從嚴掌握。基本建設項目借用中長期國際商業貸款,其申請借款規模在國家規定限額以上的,由國家計委審批借款額度;技術改造項目借用中長期國際商業貸款,其申請借款規模在國家規定限額以上的,由國家經貿委會簽國家計委審批借款額度。限額以下的,由地方政府或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國家計委下達的國際商業貸款年度計劃內審批。借用國際商業貸款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并納入國家計劃。凡未經審批部門批準立項,配套人民幣資金不落實,能源、交通、原材料以及其他生產建設條件不具備,外資償還能力差的項目,不得借用國際商業貸款。
根據國家計委下達的年度借用國際商業貸款計劃,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審批對外借款的金融條件。任何地區、部門和單位擅自對外簽約借款或籌資,外匯管理部門將對其進行嚴肅處理,不予辦理外債登記,借款協議和擔保合同一律無效,銀行不得為其開立外匯帳戶,直至取消申請借款資格。
境外投資借用國際商業貸款要從嚴控制,由國家計委負責審批。
三、進一步加強對對外發債窗口單位的管理加強對對外發債窗口的管理,窗口單位數量要從嚴控制。國家計委、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金融機構資產規模、資產負債比例、資本風險比率及經營業績等狀況,負責對發債窗口的定期審核,實行定期評審制。窗口單位名單報國務院批準后由國家計委、中國人民銀行對外公布。
對外發債(包括境內建設項目以發債方式在境外從事的項目融資)必須有國家計委批準的借用國際商業貸款指標,由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具有國際融資業務經營權且具有發債資格的金融機構辦理。國家計委、中國人民銀行要加強對發債窗口的審核檢查,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做好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發債的協調和管理工作,保證發債工作的順利進行。
財政部代表國家對外發債,須經國務院批準,并納入國家借用國際商業貸款計劃。
地方政府不得對外舉債。
為了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市場有利時機,提高國際商業貸款的使用效益,降低籌資成本,在不增加外債余額、不延長還款期限的前提下,經國家計委和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允許金融機構借低還高,調整債務結構。
境內機構借用的國際商業貸款資金,必須調入境內,并用于外資計劃主管部門批準借用國際商業貸款的項目;未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不得存放境外。
國家鼓勵由金融機構牽頭,為經批準借用國際商業貸款的國內建設項目組織國際銀團貸款。
四、加強債務償還的監督管理按期償還債務是借用國際商業貸款單位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為維護國家的信譽,各地區、各部門和有關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或拒付到期應付款項。國家計委和中國人民銀行要加強對償還國際商業貸款的監督管理,金融機構要做好到期債務的預報和催還工作。
五、完善外債統計監測不論是直接從境外借入,還是通過國內金融機構轉貸的國際商業貸款,都必須列入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債統計監測系統進行外債登記或轉貸款登記。
六、加強國際金融市場的動態分析國家外匯管理局要加強對借用國際商業貸款的幣種、利率、期限、借款方式、國別、市場分布等情況的研究,及時向國務院報告并通報有關部門。
各地區、各部門必須嚴格執行本通知的各項規定,切實提高國際商業貸款的使用效益,保證對外債務按期償還,以維護國家信譽。各級計劃管理部門和外匯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借用國際商業貸款的監督、檢查和指導。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要嚴肅處理,并追究當事人和領導者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
2016-0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決定
2011-12-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的決定
2009-06-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1983)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協定》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2004)
200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2006)
2006-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廢物管理安全聯合公約》的決定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修正)
1991-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修訂)
2003-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國務院關于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
2015-08-18國務院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2013-11-30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務院工作規則》的通知
2013-03-23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
2012-06-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06-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58號
200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