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同意國家民委、商業部、輕工部、紡織部《關于加強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供應工作的意見》,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扶持和發展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是黨和國家的一貫政策,對加強民族團結,鞏固邊防,促進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意義。這項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族地區的穩定。改革開放以來,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供應,有了較快發展。但是,近幾年一些地區和部門對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重視不夠,一些優惠政策落實較差。有關地區政府和部門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把這項重要工作切實抓好。要按照國家民委等部門提出的意見,抓緊制定具體辦法,并狠抓落實,真正抓出成效。
國家民委、商業部、輕工部、紡織部、關于加強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供應工作的意見
近幾年,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供應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最近我們對十三個省(區、市)五十多個縣進行了調查研究,提出加強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供應工作的意見。現報告如下:
一、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有了較快發展
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供應,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民族政策的具體體現,對滿足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的特殊需要,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促進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意義。建國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十分重視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供應工作,根據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發展的優惠政策措施。一九八一年,國務院批轉了《全國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工作會議紀要》(國發[1981]113號),明確和重申了改革開放時期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的發展方針和優惠政策,得到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眾的擁護。各級地方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為保證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政策的貫徹執行,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也有了較快發展。一九八九年底,全國民族地區的民族貿易縣(旗)有四百一十二個,其中少數民族自治縣(旗)九十六個,邊境縣(旗)八十四個,貧困縣(旗)二百二十三個。全國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二千一百家,產品包括民族絲綢、民族服裝、民族靴鞋、民族家具及生活用品、民族手工藝品、特需小商品、民族金銀飾品、邊銷茶等十幾個大類。民族貿易縣和民族用品生產企業分布在全國二十六個省(區、市)。一九八九年全國民族貿易縣商品銷售總額三百二十一億元,比一九八0年增長一點六七倍;商品純購進總額二百九十六億元,比一九八0年增長兩倍。一九八九年全國民族用品產值二十五億元,比一九八0年增長二點三倍。
二、當前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近幾年,由于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由有關部門分別管理,各自的發展規劃和目標、年度產供銷計劃等缺乏總體上的協調配套,加上缺少必要的調控手段,有關扶持政策難以落實。有關方面在價格、物資、投資、財政、金融、稅收等改革措施出臺時,未充分考慮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的特殊性,一些優惠政策被變相取消或難以執行。
(一)民族貿易“三項照顧”政策和民族用品生產優惠政策不夠落實。原規定民族貿易企業的利潤留成為50%,比一般地區商業企業高三十個百分點。第二步利改稅后,留利照顧改為減征所得稅照顧,對小型民貿企業照顧不夠。稅收負擔較重,攤派太多,企業難以承受。
原規定民族貿易企業自有資金零售企業為80%,批發企業為50%,其不足部分由財政撥補。由于地方財政困難,這項優惠政策難以兌現。加上對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企業優惠利率貸款核定指標較低,影響了企業的生產和正常購銷業務。
(二)專項商品供應不足,專項原材料不落實,投資大幅度減少。隨著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原專項供應邊遠民族地區的生活必需品、特需商品和緊缺商品沒有相應增加,出現較大缺口。民族特需用品生產所需原材料,除了國家每年補助的部分外,各地方基本沒有按國務院要求納入各級物資部門的分配計劃,優先安排,保證供應。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升,造成原材料和產品價格倒掛,生產無利潤,企業轉產,一些民族特需品脫銷。
對民族用品生產企業的專項投資本來就少,近幾年又減少很多。民族地區商業網點建設投資占當地基本建設投資的比重,五、六十年代為4%,七十年代為2%,現已降至0.3%。
(三)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企業近幾年出現萎縮。一九八五年以來,許多地方撤并商業網點。越是邊遠山區、牧區、貧困地區,基層網點減少得越多。貴州、四川兩省民族貿易網點,一九八八年比一九八七年減少二千零四十四個,造成一些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必需品,如食鹽、煤油等供應困難,有些農副土特產品無人組織收購,買難賣難的矛盾十分突出。
基層民族貿易網點和民族用品生產企業設施簡陋,有相當部分是解放初期建造的簡易房屋,設備陳舊,技術落后,車間、營業室、倉庫、運輸工具等,亟待改善。據對十二個省(區)調查,民族貿易網點和民族用品生產企業用房,有許多是應停止使用或限期維修的危房。企業職工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艱苦,待遇低,長期得不到改善,人才大量外流。
三、從實際出發確定相應的扶持政策措施
為了適應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解決好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要求和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應繼續貫徹執行扶持政策,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滿足少數民族生產生活特殊需要,保障商品供應,改善人民生活,增強民族團結。據此,我們建議:
(一)統一認識,加強領導。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04%,而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則占國土總面積的64.5%。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各民族在生產生活、文化風俗、宗教信仰、地理環境等方面的特點和差異仍將存在。這些基本國情和少數民族自身的特點和差異,決定了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供應工作的長期性、重要性和特殊性。這一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和民族地區的穩定。因此,各地區各部門對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的扶持政策措施要保持穩定,如要改變,應報國務院批準。為加強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供應工作,建議由國家民委牽頭,商業部、輕工部、紡織部、國家計委、財政部、物資部、人民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稅務局、物價局、醫藥局、中醫藥局等有關部門參加,建立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檢查政策落實情況,制定發展規劃和管理措施,研究、協調和解決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少數民族聚居的主要省(區)也可建立相應的聯席會議制度。有關主管部門應完善專管機構,搞好生產、調撥計劃銜接,加強市場調查和統計信息等工作。
(二)對少數民族邊遠山區、牧區、貧困地區的民族貿易縣的商業、供銷、醫藥企業繼續給予照顧。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擬在現有基礎上,對民族貿易縣作適當調整。調整民族貿易縣要嚴格控制,要經國家民委、人民銀行、財政部、商業部批準。“八五”計劃期間,對民族貿易縣的縣和縣以下獨立核算的民族貿易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繼續按正常流動資金貸款月利率優惠二厘四執行;利息優惠部分70%以上應用于補充企業自有資金。對縣及縣以下民族貿易企業給予減免營業稅、所得稅的照顧,具體辦法由省(區)稅務局提出,報省(區)人民政府批準。對省(區)、地(州、盟)民貿公司、現有的民族用品商店,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給予照顧。
民族貿易企業要把適合少數民族需要的生產生活資料及時地供應給群眾,積極做好民族地區農牧土特產品的收購、加工、推銷工作,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對少數民族特需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一定要有必備商品目錄,定品種、定規格、定數量,保證供應。省、自治區財政要繼續給予必要的運費補貼。
對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和供應偏緊的部分商品,根據需要和可能,增加供應品種和數量,繼續由國家民委、商業部和有關部門單列計劃,專項供應。具體品種包括:棉花、棉布、棉紗、民族絲綢、銅鋁制品、搪瓷制品、民族瓷器、醫藥、化肥、農藥、農膜、鉛絲、元釘、食糖、食鹽、煤油等。
邊銷茶是少數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為避免生產和供應的大起大落,應本著以豐補欠、調劑余缺、保障供應的原則,由中央和有關省(區)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商品儲備,資金由銀行貸款解決,財政給予貼息。國家儲備十五萬擔邊銷茶,由商業部掌握,以應急需。
(三)對民族用品生產企業繼續給予扶持。在積極發展民族地區生產的同時,要繼續發揮沿海產區的作用。民族地區暫時不具備條件生產的民族用品,沿海傳統產區要繼續組織生產,保證供應。國家民委、輕工部、紡織部會同有關部門,本著合理布局、保證重點、擇優發展的原則,審批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下稱定點企業)。定點企業轉產非民族用品,應取消其定點企業資格。
“八五”計劃期間,對定點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按正常流動資金貸款利率月息優惠二厘四執行;對定點生產企業給予減免產品稅、增值稅和所得稅的照顧,具體辦法由國家稅務局商國家民委等部門制定。沿海省市承擔民族特需絲綢指令性生產計劃任務的企業(公司),其民族用品部分單獨核算,如有困難,按規定報經稅務機關批準后,給予減征產品稅、增值稅和所得稅的照顧。
部分民族用品生產所需的鋼材、銅、鋅、鉛、錫、塑料、玻璃、廠絲、人造絲、棉紗、金、銀等原材料,已納入中央有關部門計劃安排的,繼續由有關主管部門專項安排供應,并適當增加;沒有納入計劃的,有關部門要給予專項安排。各級地方有關部門應將民族用品生產所需原材料納入計劃,地產地銷的原材料應給予保證。計劃供應不足的,物資等部門要積極協助民族用品生產企業從市場采購解決,并建立穩定的供需關系。各級有關部門在供應民族用品生產用原材料時,在價格上要盡可能給予照顧。由國家計委安排一千萬美元,“以出頂進”二百噸廠絲,由紡織部用于一類民族絲綢生產。
(四)繼續加強基層民族貿易網點建設和民族用品生產企業的技術改造。民族貿易網點建設和生產企業技術改造,其投資以地方為主,國家適當支持。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基層民貿網點和生產企業設施簡陋以及生產經營條件落后的狀況有較大改善。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四年,每年由農業銀行總行安排四千萬元貸款,中央和地方財政各貼一半利息,其中二千萬元用于扶持基層民族貿易網點建設,二千萬元用于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技術改造。所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信貸指標,由國家計委和人民銀行安排。這筆資金由國家民委會同有關部門作出規劃,按項目和信貸原則重點安排使用,由農業銀行審批發放。鼓勵企業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設備,加強企業間、地區間的經濟技術協作、合作。
各地要把基層民族貿易網點建設和生產企業技術改造納入地方年度計劃。各地在城鎮建設投資中提取7%的商業網點建設資金,要安排一部分用于民貿基層網點建設。國家安排的“支援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要兼顧扶持比較困難的基層民族貿易企業和民族用品生產企業。
(五)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加強人員培訓。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企業要充分發揮和利用現有的資源、技術和資金,不斷提高經營管理和技術水平,改變目前經營管理水平低、經濟效益差、缺乏競爭能力的狀況。要眼睛向內,發揚自力更生、勤儉辦企業的精神,努力挖掘內部潛力。積極補充自有資金,壯大經濟實力和經營能力。要發展與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技術聯合,通過多種方式引進人才、技術和資金,把企業搞活辦好。在穩定傳統民族產品生產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產品、新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對民族用品中的小商品,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一步放開價格。一些重要民族用品的價格,要按照價格管理權限,報經物價部門批準后,適當進行調整。要采取多種辦法,加強對少數民族貿易、技術、管理人才的培養,提高其政治、業務素質。民族貿易企業和民族用品生產企業按職工工資總額提取的職工教育資金,必須保證用于職工培訓。
以上如無不妥,請批轉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15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2014年修訂)
201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免職的名單(2009年8月27日)
2009-08-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1修正)
2001-04-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
2004-04-06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修正)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的決定
2004-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決定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79-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3-09-02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議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長江南通港、張家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82-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決定
1996-03-24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2-06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2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
2017-05-28直銷管理條例
2005-08-10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2013-11-11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