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
為了進一步完善國家政策性銀行的財務管理體制,加強對國家政策性銀行的財務監管,促使國家政策性銀行提高經濟效益,更好地貫徹國家有關政策,我部制定了《國家政策性銀行財務管理規定》,現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政策性銀行財務管理規定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加強政策性銀行的財務管理,規范政策性銀行的財務行為,依據《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及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政策性銀行應認真執行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支持相關產業的發展,堅持自主、保本經營,實行企業化管理,講究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實行“計劃管理,分級核算,統負盈虧,利差補貼,保本經營”的財務管理體制。政策性銀行應當遵循權責發生制的會計核算原則。
第三條 政策性銀行的財務管理實行行長負責制。各級行行長應高度重視本行財務工作,建立健全內部財會制度和機構,充實財會人員。政策性銀行財務收支和費用管理要相對集中,實行集體討論、“一支筆審批”制度。
第四條 政策性銀行應切實加強基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項內控制度,加強經濟核算,認真做好財務收支的計劃、控制、考核和分析工作,提高經濟效益,接受財政部和財政部駐當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以下簡稱財政專員辦)的管理和監督。
第五條 本辦法適用于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1第二章 資本金和資金籌集第六條 政策性銀行的注冊資本金總額由國務院確定或調整,并由國家財政全額持有。
第七條 政策性銀行的資本金分別由下列渠道解決:
一、中央財政分年核撥;
二、根據國家規定,在一定期限內將實際上繳的部分稅收予以返還,用于充實資本金;
三、經財政部批準從歷年提留的盈余公積或資本公積轉增;
四、其他經國務院或財政部批準增加的資本金。
國務院規定撥付政策性銀行的外匯資本金,由中央財政撥付相應的人民幣資金,政策性銀行按規定向外匯管理部門辦理購匯手續。
第八條 政策性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分支機構,應當按照規定撥付與其經營規模相適應的營運資金。撥付各分支機構營運資金的總和,不得超過總行資本金總額的60%。
第九條 政策性銀行應在國務院規定的范圍內籌集資金。
第三章 資金運用第十條 政策性銀行必須在國務院規定的范圍內運用資金,開展業務。政策性銀行應當建立健全貸款發放、項目管理和監督的內部控制制度,認真做好貸款項目條件評審和財務評估,加強對各項貸款的跟蹤、監督和管理,做好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和貸后檢查,落實抵押擔保措施,確保政策性信貸資金的安全,按期回收貸款本息,努力提高資產質量,降低不良資產的比重。對于被擠占挪用的政策性信貸資金必須嚴格按有關規定執行加罰息政策,并努力催收。
第十一條 經國家批準從事擔保業務的政策性銀行可自主決定開展擔保業務,但單項責任金額超過250萬美元或人民幣2000萬元的擔保,須報財政部批準。
第十二條 政策性銀行購建固定資產應從嚴控制,期末固定資產凈值(含在建工程及購買土地使用權形成的無形資產,下同)占資本金的比例不得超過30%。
第四章 財務計劃的申報與審批第十三條 財政部對政策性銀行的財務實行計劃管理。政策性銀行應按照財政部有關規定以及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對政策性銀行監管工作的通知》([94]財商字第622號,以下簡稱《監管通知》)認真編制年度財務計劃,履行申報、審批手續。政策性銀行年度財務計劃必須在1月31日以前上報財政部,財政部在3月底以前予以批復。
財政部主要批復業務管理費用率(或費用額)、實現利潤(或虧損)、利差補貼、固定資產購建資金、呆帳準備金提取和壞帳核銷計劃等6個指標。
第十四條 財政部對政策性銀行的業務管理費實行絕對額或費用率控制辦法。實行絕對額控制辦法的,由財政部核定政策性銀行業務管理費的總額;實行業務管理費用率控制辦法的,由財政部依據政策性銀行申報的財務計劃,核定其業務管理費占營業收入的比率。業務管理費用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業務管理費
業務管理費用率=————————×100%
營業收入
業務管理費按《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有關規定計算;營業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與人行往來利息收入、手續費收入、匯兌收益、其它營業收入,但不含同業往來利息收入和系統內往來利息收入。
在財政部核定的全行業務管理費用額或業務管理費用率指標之內,政策性銀行分別核定分支機構和總行本級以及直屬機構的業務管理費用或業務管理費用率計劃,不得超額分配。
第十五條 財政部對政策性銀行的固定資產購建資金按年度實行絕對額控制,以總行為單位進行考核。固定資產凈值占資本金比例未達到30%以前,每年上報財務計劃時,上報購建計劃,經財政部批準后,總行對下分解下達;固定資產凈值占資本金比例達到30%以后,按以下規定進行控制:
一、全行固定資產當年購建資金總額原則上不得超過當年提取的折舊額,嚴禁將購建的固定資產轉入帳外,以及通過掛往來帳等方式逃避固定資產購建資金規模控制。
二、年末考核固定資產當年購建資金規模按下列公式計算:
當年固定資產購建資金規模=本年末固定資產原值與在建工程余額之和-上年末固定資產原值和在建工程余額之和第十六條 政策性銀行總行應依據財政部批準的年度財務計劃在兩個月之內分解落實到各省級分行和直屬機構,并組織和監督全系統財務計劃的實施。總行分解下達的財務計劃抄送當地財政專員辦,全系統匯總計劃應抄報財政部。
第十七條 財政部批復的政策性銀行年度財務計劃為指令性計劃,一般不得調整。如國務院決定的重大政策和特大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計劃執行,確需調整計劃,由政策性銀行于10月底之前上報財政部,財政部根據各行年度財務計劃執行情況,在11月底之前下達調整財務計劃指標。
第五章 重要事項的申報與審批第十八條 政策性銀行凡根據國務院文件規定的范圍和業務發展確需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機構的,均應事先將設立計劃和可行性報告報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審查同意后,由中國人民銀行按規定程序審批。未經批準一律不得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機構。
第十九條 政策性銀行凡需在境內發行政策性金融債券和在境外發行有價證券以及從國內外金融機構籌資,均應將融資的數量、期限、利率、對象以及償還方式等報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審批。
第二十條 政策性銀行勞動用工計劃及工資福利計劃在上報國務院主管部門之前,必須報請財政部審核同意。
第二十一條 政策性銀行因委托其他金融機構代理金融業務而必須支付的費用標準,須報經財政部批準后執行。
第二十二條 政策性銀行的基本建設按規定程序報國家有關部門批準。政策性銀行總行購建營業辦公用房、職工宿舍、交通運輸工具、辦公自動化設備等資金安排必須事先報財政部審核批準;分支機構由總行在財政部批復的計劃內分解下達,并報財政部備案、抄送當地財政專員辦。
第二十三條 政策性銀行對外投資和公益救濟性捐贈必須報經財政部審批。
第二十四條 呆帳準備金的計提與核銷應嚴格按照財政部有關規定執行。政策性銀行分支機構的貸款呆帳由當地財政專員審查并報省級財政專員辦審核確認后上報總行,由政策性銀行總行按規定審批核銷;政策性銀行總行本級和直屬機構的貸款呆帳一律報財政部審核后,總行再具體辦理核銷手續。政策性銀行核銷呆帳的文件應抄報財政部備案。
第二十五條 政策性銀行的壞帳損失核銷計劃由財政部在審批政策性銀行的年度財務計劃中核定下達。在財政部批準的壞帳損失核銷計劃數和總行下達的壞帳損失核銷分解指標內,各政策性銀行分支機構的壞帳損失,單個企業金額超過500萬元(含500萬元)的,經財政專員辦審核后上報財政部審批;500萬元以下的,由財政專員辦審批后報財政部備案;總行本級和直屬機構的壞帳損失,不論金額大小,一律報財政部審批。經批準的壞帳損失在壞帳準備金中核銷,不足部分可列入當年成本。
第二十六條 政策性銀行應向財政部(包括財政專員辦)定期報送信貸收支、財務收支、勞動工資等統計報表資料,并及時提供與申報審批事項相關的其他報表資料。
第六章 財務收支的核算及管理第二十七條 政策性銀行必須根據《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和本辦法準確核算各項收入和支出。
第二十八條 政策性銀行以負債形式籌集的各項資金,國家有規定利率的按國家規定的利率提取應付利息,通過國內外資金市場籌集的,根據籌資協議利率提取應付利息。
第二十九條 政策性銀行委托其他金融機構辦理貸款發放及回收業務、發行政策性金融債券所支付的發行和兌付手續費、以及金融債券托管費按財政部批準的比例支付。
分攤現金庫存利息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條 政策性銀行呆滯呆帳貸款的利息收入按實際收到的金額確認,同時必須單獨設立表外科目反映呆滯呆帳貸款的應收未收利息情況。
第三十一條 政策性銀行承接的其他銀行和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業務,在未確定自營或代理,未經財政部同意之前應單獨核算,不得并大帳。
第七章 利差補貼、利潤及分配第三十二條 財政部根據當年財政預算平衡的要求和政策性銀行貸款的規模、利率、期限及其他因素,對政策性銀行的資產負債計劃和財務收支計劃審核后,核定政策性銀行或者承辦政策性貸款的利差補貼。
一、國家開發銀行承辦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政策性項目貸款所需貼息資金,由國家財政專項列入年度預算,具體貼息辦法由財政部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另行確定。
二、財政部根據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資金運用收入和資金來源的綜合成本,按照保本經營的原則,核定利差補貼額或確定利差補貼率,按季撥補,年終統一清算。 三、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財政部可以調整補貼:
(一)宏觀經濟政策和外交政策有重大調整,國家要求大幅度增加政策性貸款規模;
(二)國家統一調整利率,造成資金成本變化或者資產收益變化,導致盈虧大幅度增減;
(三)由于國家有關政策調整,引起政策性銀行的經營成本變化或者資產收益變化,導致盈虧大幅度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