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務院有關部委,有關企業:
為規范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的融資業務的會計處理,現將《關于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從事應收債權融資等有關業務會計處理的暫行規定》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執行中有何問題,請及時反饋我部。
附件:關于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從事應收債權融資等有關業務會計處理的暫行規定
二00三年五月十五日
附件:
關于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從事應收債權融資等有關業務會計處理的暫行規定
為規范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從事的融資業務的會計核算,現對有關業務的會計處理規定如下:
一、應收債權融資業務的會計處理原則
企業將其按照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的銷售合同所產生的應收債權出售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充分考慮交易的經濟實質。對于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有關交易事項滿足銷售確認條件,如與應收債權有關的風險、報酬實質上已經發生轉移等,應按照出售應收債權處理,并確認相關損益。否則,應作為以應收債權為質押取得的借款進行會計處理。
二、以應收債權為質押取得借款的會計處理
企業如將其按照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的銷售合同所產生的應收債權提供給銀行作為其向銀行借款的質押,在此情況下,與應收債權有關的風險和報酬并未轉移,仍由持有應收債權的企業向客戶收款,并由企業自行承擔應收債權可能產生的風險,同時企業應定期支付自銀行等金融機構借入款項的本息。
在以應收債權取得質押借款的情況下,企業應按照實際收到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實際支付的手續費,借記“財務費用”科目,按銀行貸款本金并考慮借款期限,貸記“短期借款”等科目。
企業在收到客戶償還的款項時,應借記“現金”、“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
企業發生的借款利息及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償付借入款項的本息時的會計處理,應按照《企業會計制度》關于借款的相關規定執行。
由于上述與用于質押的應收債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并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企業應根據債務單位的情況,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合理計提用于質押的應收債權的壞賬準備。對于發生的與用于質押的應收債權相關的銷售退回、銷售折讓及壞帳等,應按照《企業會計制度》及相關會計準則的規定處理。
企業應設置備查簿,詳細記錄質押的應收債權的賬面金額、質押期限及回款情況等。
三、應收債權出售的會計處理
(一)不附追索權的應收債權出售的會計處理
企業將其按照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相關的銷售合同所產生的應收債權出售給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企業、債務人及銀行之間的協議不附有追索權的,即在所售應收債權到期無法收回時,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能夠向出售應收債權的企業進行追償,所售應收債權的風險完全由銀行等金融機構承擔的情況下,應按以下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企業應按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達成的協議,按實際收到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協議中約定預計將發生的銷售退回和銷售折讓(包括現金折扣,下同)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科目,按售出應收債權已提取的壞賬準備金額,借記“壞賬準備”科目,按照應支付的相關手續費的金額,借記“財務費用”科目,按售出應收債權的賬面余額,貸記“應收賬款”科目,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應收債權融資損失 ”或貸記“營業外收入——應收債權融資收益”科目。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所售應收債權相關的銷售退回及銷售折讓如果等于原已記入“其他應收款”科目的金額,則應按實際發生的銷售退回及銷售折讓的金額,借記“主營業務收入”(如為現金折扣,應借記“財務費用”科目,下同)等科目,按可沖減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按原記入“其他應收款”科目的預計銷售退回和銷售折讓金額,貸記“其他應收款”科目;企業實際發生的與所售應收債權相關的銷售退回及銷售折讓與原已計入“其他應收款”科目的金額如有差額,除按上述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外,對應補付給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銷售退回及銷售折讓款,通過“其他應付款”或“銀行存款”科目核算。對應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收回的銷售退回及銷售折讓款,通過“其他應收款”或“銀行存款”科目核算。
企業上述銷售退回或銷售折讓如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應按《企業會計制度》及相關會計準則的規定處理。
(二)附追索權的應收債權出售的會計處理
企業在出售應收債權的過程中如附有追索權,即在有關應收債權到期無法從債務人處收回時,銀行有權力向出售應收債權的企業追償,或按照協議約定,企業有義務按照約定金額自銀行等金融機構回購部分應收債權,應收債權的壞賬風險由售出應收債權的企業負擔。在這種情況下,應按本規定中關于對以應收債權為質押取得借款的會計處理原則執行。
四、應收債權貼現的會計處理
按照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的協議,如實質上構成應收債權貼現,其會計處理應比照《企業會計制度》關于應收票據貼現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五、關于以應收債權為基礎的出售、融資業務的披露
企業如以應收債權為基礎進行上述各類出售、融資等業務,應將有關業務的具體情況在會計報表附注中進行披露。具體包括:
(一)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的出售、融資協議的主要內容;
(二)所涉及出售、融資業務的應收債權的基本情況,包括其金額、賬齡、已提取的壞賬準備等;
(三)以應收債權為基礎取得的質押借款的具體情況,如借款金額、利率、借款期限、用于質押的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等;
(四)作為銷售確認的應收債權出售交易,對當期凈損益的影響金額;
(五)已貼現的應收債權的賬面金額、貼現收到的金額、貼現期限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2013修訂)
2013-06-29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2008-03-1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2007-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9修訂)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2000修正)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辭去代表職務的辦法的決定
1999-01-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的決定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1992-11-0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
1992-09-04臺灣省出席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1983-03-05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修正)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04-09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3-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1996-03-17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
2003-03-04全國經濟普查條例(2018修訂)
2018-08-11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5號國務院令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質量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4-29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2修正)
2012-11-09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批轉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2-07-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3-11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
201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