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關于開展國土資源科技成果獎勵的通知 附: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獎勵范圍與評審標準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2-14 · 6024人看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局),各直屬單位:

  為了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勝利召開,宣傳國土資源科技領域為國土資源的調查、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推動國土資源科技創新與科技進步,經研究決定,對“九五”以來國土資源科技領域的優秀科技成果進行獎勵,獎勵名稱為“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為了做好這次科技獎勵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薦方式

  各省國土資源廳科技主管部門和部各直屬單位負責獎勵項目的推薦工作。

  推薦單位應按照“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獎勵范圍與評審標準”(附件1)的要求填寫推薦書(附件2)及有關材料,各省國土資源廳科技主管部門和部各直屬單位對報獎材料要進行認真審核,經初審合格后統一推薦報部指定地點。

  二、推薦指標

  申報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項目實行限額擇優推薦,嚴格按照下達的指標推薦,具體推薦指標見附件3.

  三、推薦材料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要求報送推薦項目匯總表、推薦書及有關報獎材料,具體要求如下:

  1.推薦項目是按照《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管理辦法》(試行)要求登記過的科技成果,成果登記請與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科技成果辦公室聯系;

  2.推薦書、評價證明、應用證明、引用證明、科技成果登記證明及有關材料需裝訂成冊一式三份,其中有一份須蓋有紅章的原件材料并在推薦書封面左上角注明歸檔材料,與其成果相關的研究報告或論著報一份。

  3.請認真閱讀“推薦書填寫說明”(附件4),按要求提供必備的附件材料及相關材料;

  4.各種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個人信件評價不得作為評價證明;

  5.推薦單位報送推薦項目匯總表(附件5)二份。

  四、推薦時限和報送地點

  推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項目截止日期為2002年6月30日,逾期不予受理。

  推薦材料請報送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科技成果管理辦公室。

  五、組織評審

  部聘請有關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負責獎勵項目的評審工作;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設立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負責獎勵評審工作的組織實施工作。

  聯系單位: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科技成果管理辦公室

  (部機關大院內)

  聯系人:夏祖葆、王淑梅

  電 話:66558766 66558721

  聯系單位:國際合作與科技司

  聯系人:施俊法、馬巖

  電 話:66558719 66558411

  聯系地址:北京市阜內大街64號 100812

  附件:1.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獎勵范圍與評審標準

  2.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推薦書

  3.推薦書填寫說明

  4.推薦指標(略)

  5.推薦項目匯總表

  二ΟΟ二年五月十二日

  附件1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獎勵范圍與評審標準

  一、獎勵范圍和條件

  (一)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范圍包括:

  土地資源調查、評價,土地規劃、開發整治及土地可持續利用領域;

  基礎地質調查與評價領域;

  礦產資源勘查、規劃、保護和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新礦種新類型的發現等領域;

  地質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地下水資源勘查評價與合理利用領域;

  地質科學理論研究,土地科學理論研究領域;

  國土資源方法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領域;

  國土資源信息技術應用研究領域;

  國土資源管理科學研究領域。

  (二)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應授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

  1.應用先進的土地調查、評價理論和方法,查明土地資源數量和質量、土地利用變化規律、土地開發整理復墾潛力和土地集約利用潛力,科學分析和預測耕地保護前景和土地結構變化趨勢,提出科學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理論和方法,提出土地合理利用及整治方案、耕地保護措施,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或生態環境效益的成果;

  2.運用先進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開展基礎地質調查,在科學理論、技術方法上有創新,取得重大突破,為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地質調查工作做出突出貢獻,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成果;

  3.運用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勘查礦產資源,取得重要找礦勘查成果;提出科學合理的礦產資源規劃體系、理論和方法,在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方面成效顯著;在勘查找礦、地質科研過程中發現新礦種或新礦石類型,填補國內、國際空白,對地質找礦和資源利用有重要作用,經可行性評價,具有現實的或潛在的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成果;

  4.地質環境勘查評價、監測與保護,地質遺跡保護,地質災害勘查、監測與防治,地下水資源評價與合理利用,經實踐證明具有提高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的預測與防治水平、提高地下水資源勘查與評價手段,為工業、農業、畜牧業和城市發展提供新的水源地,具有顯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或生態環境效益的成果;

  5.在土地科學、地質科學理論上有創造性進展,在理論與學術上有建樹,對推動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具有顯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或生態環境效益的研究成果;

  6.在技術開發應用上與國內外同類技術相比其主要技術性能、技術指標和技術水平有創新,提高土地調查評價和地質調查評價應用水平,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開發整治提供新的技術和方法手段,為地質調查提供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并已轉化應用,取得重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研究成果;

  7.在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國土資源技術資料利用及社會化服務方面,采用先進的信息關鍵技術,實現國土資源信息的社會共享,提高國土資源信息利用的整體水平,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研究成果;

  8.在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基礎上,為推進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管理職能到位,解決當前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等重大問題,提供決策性服務的,具有顯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管理科學研究成果。

  二、評審標準

  根據獎勵范圍和條件,按土地調查與評價、土地開發整理與保護、地質調查與評價、礦產資源勘查與保護利用、地質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基礎研究、應用技術開發、管理科學與應用八大領域研究成果類型制定相應的評審標準。

  (一)土地調查與評價

  獎勵范圍: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與保護,土地利用和土地價格動態監測等方面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研究成果,經技術評價后,在較大范圍實施應用一年以上的研究成果。

  評審標準:

  一等獎:技術難度很大,達到同類成果的國際領先水平,對推動土地調查評價科技進步作用重大,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

  二等獎:技術難度大,達到同類成果的國際先進水平,對推動土地調查評價科技進步作用很大,并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

  (二)土地開發整理與保護

  獎勵范圍:土地規劃,土地開發,土地整理,耕地保護與占補平衡,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創新研究成果,經技術評價后,在較大范圍的實施應用一年以上的研究成果。

  評審標準:

  一等獎:土地規劃、管理與保護方法先進、科技含量很高,成果達到同類成果的國際領先水平,推廣價值高,應用范圍廣,對推動土地管理作用重大,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等獎:土地規劃、管理與保護方法先進、科技含量高,成果達到同類成果的國際先進水平,推廣價值高,應用范圍廣,對推動土地管理作用很大,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地質調查與評價

  獎勵范圍:在區域地質調查,區域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海洋地質調查、區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遙感地質調查以及基礎地質綜合研究方面,科學理論、技術方法上有創新,其成果對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經過綜合評價,一年以上廣泛應用的成果。

  評審標準:

  一等獎:調查工作難度很大,調查工作有重大創新,對推動地質調查工作有重大作用,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地質調查成果。

  二等獎:調查工作難度大,調查工作有創新,對推動地質調查工作有很大作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地質調查成果。

  (四)礦產資源勘查與保護利用

  獎勵范圍:在礦產資源找礦勘查、礦產資源規劃、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礦產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方面,新礦種、新類型重要發現,經過綜合評價,一年以上廣泛應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評審標準:

  一等獎:技術經濟條件優越,勘查工作難度很大,已開發利用或可供近期開發利用,或可供進一步商業勘查的國家急缺礦產的大型特大型礦床(地下水開采量大于 5萬立方米/日),國家重點礦產和具有重大價值的一般礦產的特大型礦床;對推動礦產資源的規劃、保護與合理利用以及科技進步有重大作用,技術難度很大,達到同類成果的國際領先水平,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

  二等獎:技術經濟條件優越,勘查工作難度大,已開發利用或可供近期開發利用,或可供進一步商業勘查的國家急缺礦產的中大型礦床(地下水開采量1-5萬立方米/日),國家重點礦產和具有重大價值的一般礦產的大型礦床;對推動礦產資源的規劃、保護與合理利用以及科技進步有重大作用,技術難度大,達到同類成果的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

  (五)地質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

  獎勵范圍:地質環境評價、保護與開發利用,地質災害調查、區劃和信息系統建設;工程建設用地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經綜合技術評價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其中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投入使用兩年以上,證明具有科學性、實用性或工程安全可靠性,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生態效益。

  評審標準:

  一等獎:地質環境條件很復雜,地質災害很嚴重,地質災害調查、區劃和信息系統建設全面扎實、科學合理;重大工程建設用地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針對性很強;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確實消除了重大危害或極大隱患。在本工作階段減災防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巨大,且有較大理論創新或技術創新,較大地推動了地質災害防治科學技術的發展。

  二等獎:地質環境條件復雜,地質災害嚴重,地質災害調查、區劃和信息系統建設全面合理;工程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針對性強;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確實消除了大危害或大隱患。在本工作階段減災防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大,且有較大理論創新或技術創新,推動了地質災害防治科學技術的發展。

  (六)基礎研究

  獎勵范圍:在土地科學、地質科學及地質環境研究方面,科學理論、學術上有創見,研究方法、技術手段上有創新,對推動科學發展有重大意義,主要論著已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上發表或者作為學術專著出版一年以上。

  評審標準

  一等獎:在國內外首次闡明科學理論,科學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學術上為國際領先水平,為學術界所公認和廣泛引用,推動了本學科或者相關學科的發展,對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成果應用后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等獎:科學上取得重要進展,學術上為國際先進水平,為學術界所公認和引用,推動了本學科或者相關學科的發展,對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成果應用后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七)應用技術開發

  獎勵范圍:國土資源調查應用技術,地質工程勘查技術,分析測試技術,信息技術應用,國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等,經技術評價后,一年以上較大規模生產實施應用,證明完全達到設計技術指標,性能穩定可靠,成果經轉化推廣應用后,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評審標準:

  一等獎:在技術上有重大創新,技術難度大,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果轉化程度很高,創造重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對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重大作用。

  二等獎:在技術上有大的創新,技術難度大,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果轉化程度高,創造很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對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有較大意義。

  (八)管理科學與應用

  獎勵范圍:為國土規劃,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制度創新和決策支持作出重大貢獻的研究成果,經技術評價后,一年以上的實施應用,取得顯著的示范效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評審標準

  一等獎:理論上有重大創新,研究難度大,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上有重大突破,在國土資源管理與決策中得到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重大意義。

  二等獎:理論上有較大創新,研究難度較大,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上有較大突破,在國土資源管理與決策中得到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較大意義。

  三、項目推薦及要求

  (一)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獎勵項目總數不超過50項,設一等獎、二等獎2個等級。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單項授獎人數和授獎單位數實行限額。每項一等獎成果獎勵的主要完成人數不超過15人,主要完成單位不超過10個;每項二等獎成果獎勵的主要完成人數不超過10人,主要完成單位不超過7個;

  (二)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實行限額推薦制度,各推薦單位應在下達的推薦指標范圍內進行本單位項目的推薦。

  (三)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由各省國土資源廳和部各直屬單位科技主管部門組織項目推薦。

  (四)申報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要求:

  1.申報單位推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項目應征得項目完成人和項目完成單位的同意,并填寫統一的申報推薦書,提供必要的技術評價證明(指在國內外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情況,鑒定、驗收證書,查新報告,檢測報告及有關法定的審批文件等)和引用、應用證明,推薦書及有關材料應當完整、真實、可靠。

  申報材料包括推薦書、技術評價證明、應用或引用證明、科技成果登記證明等,裝訂成冊,一式三份,其中一份為加蓋紅章的歸檔材料,另附研究報告及有關材料一套。

  2.凡存在知識產權、主要完成單位和主要完成人員爭議的成果,在爭議未解決前不得申報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3.多個單位共同完成的重大項目,原則上應按整體成果報獎。總項目中的某子項目成果單獨報獎,需征得總項目主持者同意。總項目再報獎,應扣除子項目獲獎部分。

  4.申報獎勵的成果必須是嚴謹的科學體系,豐富的研究內容和科學的表達方式。一般性的材料如講話、匯編、建議、簡報、政策文件、行政法規不屬獎勵范圍。

  5.凡已獲獎項目或未評上的項目均可再次申報獎勵,但再次申報項目內容必須扣除已獲獎內容或上次評過的內容。

  6.論文或專著是指在國內外公開的學術刊物上正式發表或出版與報獎成果相關的論文或專著。論文或專著被引用是指正面引用,交流、通信或本人及課題組成員的引用不作為引用材料列入。

  7.軟科學類成果是指對國民經濟或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具有創造性理論或學術研究成果。如:發展戰略研究、政策研究報告、發展規劃研究及管理科學等。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推薦書

  一、項目基本情況

  獎種:

  學科(專業)評審組代碼:

  序號:

  編號:

  項目

  名稱

  中文

  英文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單位

  推薦單位

  (蓋章)

  項目名稱可否公布

  可 否

  密級及保密期限

  主 題 詞

  學科(專業)

  分類名稱代碼

  名稱:

  代碼:c c c c c c c

  所屬國民經濟行業

  ABCDEFGHIJKLMNOP

  任務來源

  國家計劃 B、部委計劃 C、省、市、自治區計劃 D、基金資助

  E、國際合作 F、其它單位委托 G、自選 H、非職務

  計劃(基金)

  名稱和編號

  項目起止時間

  起始: 年 月 日

  完成: 年 月 日

  二、項目簡介

  項目所屬科學技術領域、主要內容、特點及應用推廣情況

  (不超過800個漢字)

  三、項目詳細內容

  1、立項背景

  (不超過800個漢字)

  2、詳細科學技術內容

  (紙面不敷,可另增頁)

  3、創新點

  (不超過400個漢字)

  4、保密要點

  (不超過100個漢字)

  5、與當前國內外同類研究、同類技術的綜合比較

  (不超過800個漢字)

  6、應用情況

  (不超過800個漢字)

  7、經濟效益 單位:萬元人民幣

  項目總投資額

  回收期(年)

  欄目

  年份

  新增利潤

  新增稅收

  創收外匯(美元)

  節支總額

  各欄目的計算依據:

  8、社會效益

  四、本項目曾獲科技獎勵情況

  獲獎時間

  獎 項 名 稱

  獎勵等級

  授獎部門(單位)

  本表所填科技獎勵是指:

  1.國務院設立的科技獎勵;

  2.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設立的科技獎勵;

  3.經科技部批準的社會力量設立的科技獎勵。

  五、申請、獲得專利情況表

  國別

  申請號

  專利號

  項目名稱

  六、主要完成人情況表

  第X完成人

  姓 名

  性 別

  民族

  出生地

  省(自治區、市) 市(縣)

  出生日期

  年 月

  黨派

  工作單位

  聯系電話

  通訊地址

  郵政編碼

  家庭住址

  住宅電話

  電子信箱

  畢業學校

  文化程度

  學 位

  職務、職稱

  專業、專長

  畢業

  時間

  曾獲獎勵及榮譽稱號情況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自 年 月 至 年 月

  主要學術或技術貢獻

  本人簽名: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七、主要完成單位情況表

  單位名稱

  第X完成單位

  單位性質

  A 研究院所 B 學校 C 社會團體 D 事業單位 E 國有企業 F 民營企業 G 其它

  聯系人

  聯系電話

  傳真

  電子信箱

  通訊地址

  郵政編碼

  技術開發和應用的主要貢獻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八、推薦單位意見

  推薦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九、附件目錄

  1.技術評價證明(復印件)

  2.應用證明

  3.引用證明

  4.其它證明

  附件3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推薦書》填寫說明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推薦書》是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評審的基本技術文件和主要依據,必須嚴格按規定的格式、欄目及所列標題如實、全面填寫。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推薦書》要嚴格按規定格式打印或鉛印,大小為大十六開本(A4復印紙大小,高297毫米,寬210毫米)豎裝。文字及圖表應限定在高257、寬170毫米的規格內排印,左邊為裝訂邊,寬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內容所用字型應不小于5號字,推薦書及其指定附件備齊后應合裝成冊,其大小規格應與推薦書一致。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推薦書》嚴格按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當年推薦通知規定要求報送材料。

  一、項目基本情況

  《獎種》、《學科(專業)組代碼》、《序號》、《編號》推薦單位不填寫。

  《項目名稱》(中文)應當簡明、準確地反映出項目的技術內容和特征,字數(含符號)不超過30個漢字。

  《項目名稱》(英文)項目的英文名稱應翻譯準確,不超過200個字符。

  《主要完成人》、按《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暫行規定》的有關要求填寫,并按照貢獻大小從左至右、從上到下順序排列。

  《主要完成單位》按《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暫行規定》的有關要求填寫,并按照貢獻大小從左至右、從上到下順序排列。主要完成單位指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

  《推薦單位》指組織推薦項目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局和部直屬單位科技主管部門。

  《項目名稱可否公布》在“可”或“否”上劃“√”。

  《密級、保密期限及批準號》應填經上級主管部門審定批準的密級、保密期限及批準號。

  《主題詞》按《國家漢語主題詞表》填寫3個至7個與推薦項目技術內容密切相關的主題詞,每個詞語間應加“;”號。

  《學科(專業)分類》不填寫。

  《所屬國民經濟行業》按推薦項目所屬行業在相應字母上劃“√”。

  國家標準《GB 4754-94》國民經濟行業分16個門類:(A)農、林、牧、漁業;(B)采掘業;(C)制造業;(D)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E)建筑業;(F)地質勘察業、水利管理業;(H)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I)金融、保險業;(J)房地產業;(K)社會服務業;(L)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M)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事業;(N)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O)國家機關、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P)其它行業。

  《任務來源》在相應的字母上劃“√”。

  A.國家計劃:指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項目;

  B.部委計劃:指國家計劃以外,國務院各部委下達的任務;

  C.省、市、自治區:指國家計劃以外,由省、市、自治區有關廳局下達的任務;

  D.基金資助:指以國家基金形式資助的項目;

  E.國際合作:指由外國單位或個人委托或共同研究、開發的項目;

  F.其它單位委托:指各種企事業單位委托的項目;

  G.自選:指本基層單位提出或批準的,占用本職工作時間研究開發的項目;

  H.非職務:指非本單位任務,不利用本單位物質條件和時間所完成與本職位無關的或者無正式工作單位的研究開發項目;

  I.其它:不能歸屬于上述各類的研究開發項目。

  《計劃(基金)名稱和編號》指上述各類的研究開發項目列入計劃的名稱和編號。

  《項目起止時間》起始時間指立項研究、開始研制日期,完成時間指項目通過驗收、鑒定或投產日期。

  二、項目簡介

  《項目簡介》是向國內外公開宣傳、介紹本項目的資料,要求按欄目內的提要簡要、扼要地介紹,同時不泄露項目的核心技術。

  三、詳細內容

  《詳細內容》應當按照《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推薦書》規定的欄目內容及本說明的有關要求,詳實、準確、全面地填寫,必要的圖標須就近插入相應的正文中,不宜另附。

  1、《立項背景》簡明扼要地概述立項時國內外相關科學技術狀況,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尚待解決的問題及立項目的。

  2、《詳細科學技術內容》是考核、評價該項目是否符合授獎條件的主要依據,因此,凡涉及該項技術實質內容的說明、論證及實驗結果等,均應直接敘述,一般不應采取見**附件的表達形式。

  本欄目根據科學技術項目的特點,按所推薦獎勵內容敘述:

  基礎研究成果敘述:

  (1)總體思路。總體思路是指解決該項科學研究的總體構思,利用什么新思想、新研究方法,創造出什么樣的新成就。

  (2)研究成果。重要的是寫明主要學術觀點,著重在自然現象和規律發現,在科學理論上的創見。應詳細寫明利用哪些新理論、提出什么樣的新理論,研究及實驗論證過程中的新方法以及所采取的具體措施。研究方法的創新以及綜合分析上的創造成就。

  (3)實施效果。應詳細寫明在國內外何類何種學術刊物上發表及被他人正面引用情況,以及在學科發展上所起的推動作用和意義等。同時須列出主要論著目錄(不超過20篇,文包括作者、出版年份、題名、刊名、卷期頁;專著包括作者、出版年份、書名、出版者、頁碼)。

  技術應用研究成果敘述

  (1)總體思路。應簡要闡述針對立項目的,利用什么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來解決什么樣的技術問題,創造出什么樣的新成果。

  (2)技術方案與創新成果。應詳細闡述具體技術方案和實施步驟,應用了哪些理論、技術和方法,在技術開發、推廣及產業化過程中,攻克了哪些關鍵技術,在技術上有哪些創新,取得了哪些創新成果。

  (3)實施效果。應簡要闡述該項技術的轉化程度,應用范圍及推廣情況。

  3、《創新點》的填寫,是推薦項目和推薦書的核心部分,也是審查項目,處理爭議的關鍵依據。“創新點”是項目詳細內容在創新性方面的歸納與精煉,應簡明、準確、完整地闡述,無須用抽象形容詞。每個創新點的提出須是相對獨立存在的。

  基礎研究成果的創新點是指:闡明自然科學研究領域自然的現象、特性或規律方面的發現。即自然現象規律的新認識,科學理論、學說上的創見;原理、機理的進一步闡明;通過基礎資料的科學積累總結出的規律性新認識以及研究方法手段上的創新等。

  技術應用研究成果創新點是指:在研究、開發、推廣以及產業化中做出的創造性貢獻和解決的關鍵技術。

  4、《保密要點》是指推薦項目的詳細科學技術內容中需要保密的技術內容。

  5、《與當前國內外同類研究、同類技術的綜合比較》,應就推薦項目的總體科學技術水平、主要技術經濟指針同當前的國內最外先進的同類研究和同類技術資料或圖表方式進行全面比較,加以綜合敘述,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6、《應用情況》推薦基礎研究成果的項目應就該項目的科學結論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書刊中的評價及引用情況進行闡述。技術應用研究成果推薦項目的應用、推廣情況及預期應用前景進行闡述。

  7、《經濟、社會效益情況表》欄中填寫的數字應以主要生產、應用單位財務部門核準的數額為基本依據,只填寫在推薦前三年取得的新增直接效益。

  各欄目的計算依據,應就生產或應用該項目后產生的直接累計凈增效益以及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等做出簡要說明,并具體列出本表所填各項效益額的計算方法和計算依據。

  8、《社會效益情況表》是指推薦項目在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保護自然資源或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及健康水平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應扼要的做出說明。

  四、本項目曾獲科技獎勵情況

  《本項目曾獲科技獎勵情況》應填寫獲得國務院、省部或經科技部批準的社會力量設立的科技獎勵情況。

  五、申請、獲得專利情況表

  《申報、獲得專利情況表》應包括推薦項目中所含的全部專利申報情況及已獲得的國內外專利。

  六、主要完成人情況表

  《主要完成人情況表》此表是核實完成人是否具備獲獎條件的重要依據,應按表格要求逐項填寫。

  “創造性貢獻”一欄如實地寫明該完成人對本項目獨立做出的創造性貢獻,并與《創新點》欄中的內容相對應。

  七、主要完成單位情況表

  《主要完成單位情況表》是核實推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主要完成單位是否具備獲獎條件的重要依據,應準確無誤,并在單位名稱欄內加蓋完成單位公章。

  “主要貢獻”一欄應如實地寫明該完成單位對本項目做出的主要貢獻。

  八、推薦意見

  《推薦意見》由推薦單位填寫,內容包括:根據項目創造性特點,科學技術水平和應用情況并參照相應獎種條件寫明推薦理由和結論性意見。加蓋推薦單位公章。

  九、附件

  附件是推薦項目的證明文件和輔助補充材料,推薦不同的獎種應提交相應的附件材料。

  基礎研究成果附件:①主要論著的復印件;②被他人引用情況檢索復印件;③科學評價證明。

  技術應用研究成果附件:①技術評價證明;②發明專利證書、查新報告的復印件;③應用和引用證明。

  附件4(略)

  附件5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推薦項目匯總表

  推薦單位:(蓋章) 推薦日期 年 月 日

  序號

  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單位

  主要完成人

  推薦等級

  備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胡春華

胡春華

執業證號:

14503201310750031

廣西翔合律師事務所

簡介:

2005年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法學專業,2011年開始從事法律工作,長期的法律實踐工作讓我養成了認真細致,沉穩的工作作風。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胡春華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修訂)

2006-06-29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007-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0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06修訂)

2006-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2001-10-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7-05-2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8-11-0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的決定

1999-04-10

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30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2003-03-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2005-02-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

農業保險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

科學數據管理辦法

2018-04-02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

關于印發《出國留學經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11-0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3-02-08

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3-02-0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1-03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11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11-04-20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工作的通知

2010-01-1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

2009-10-18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陵县| 辉南县| 泸西县| 双辽市| 昂仁县| 镇康县| 高要市| 龙里县| 彭泽县| 尼勒克县| 仁布县| 田东县| 安岳县| 双峰县| 宜丰县| 梅河口市| 洛阳市| 安溪县| 石棉县| 聂荣县| 绩溪县| 太和县| 探索| 凤阳县| 郓城县| 柳州市| 尤溪县| 什邡市| 苗栗市| 永城市| 双鸭山市| 突泉县| 碌曲县| 嘉峪关市| 河曲县| 彰化县| 卢氏县| 什邡市| 陆河县| 中超| 博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