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1條 煤炭是發展國民經濟和加速四化建設的主要能源,是國家統一分配,定量供應的重要物資。加強鐵路用煤管理工作,對于保證鐵路運輸暢通無阻,安全正點,降低運輸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鐵路各用煤單位要加強對煤炭管理和節約工作的領導。
第2條 鐵路各級煤炭管理人員,必須樹立為運輸生產服務的思想,增強整體觀念,加強組織性、紀律性,服從調度指揮,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制,保證安全生產,提高煤炭管理工作水平。
第3條 煤炭供應范圍:機車用煤;客貨列車餐茶、取暖用煤;工業生產用煤;基建工程用煤;各單位的生產和廠房取暖用煤;科研、設計的實驗用煤以及當地無煤炭供應單位的職工家庭生活用煤。非上述供應范圍的用煤,一律不予供應。
第4條 為保證鐵路運輸和工業生產,國家分配給鐵路的煤炭,必須堅持先機車后其它,優質煤炭用機車、低質煤炭用于生產生活的供應原則。生產生活用煤實行定量包干供應制度。
第5條 凡屬鐵路計劃供應的煤炭,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向路內外轉讓、出售及以煤易物,亦不得帶煤加工訂貨,更不得折價處理。
第6條 為保證鐵路運輸生產不間斷地進行,各鐵路局、部直屬各單位均應有三十天以上的周轉用煤量。
各鐵路局運輸部門,要做好鐵路用煤的發運工作,凡未經鐵道部主管部門同意,均不得削減計劃,不能限裝、停裝,保證計劃的完成。
第二章 統一計劃、分級管理
第7條 煤炭是國家統一分配的物資。鐵路用煤實行統一計劃、分級管理。全路煤炭計劃的分配、調撥權集中在鐵道部;鐵路局管內煤炭計劃的分配、調撥權集中在鐵路局;部直屬單位煤炭計劃分配、調整由部主管業務局(專業公司)負責。
第8條 為加強全路煤炭管理工作,鐵路各用煤單位的煤炭管理辦事機構應有專職或兼職人員,建立健全責任制。
鐵道部:煤炭管理辦事機構是機務局,其職責是:
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能源方針政策和法令。
2.制定和修改《鐵路用煤管理辦法》,編制年度用煤計劃和遠、近期的節約規劃、措施。
3.向國家申報全路用煤計劃;核定鐵路局、部直屬單位主管業務局用煤數量,組織訂貨、
簽訂合同;掌握煤炭合同兌現情況;按時收、報、統計“燃料調度報告”(鐵煤報22)。
4.監督檢查各單位的煤炭管理、使用和節約情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總結推廣先進經驗。
5.積極進行節煤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試驗和推廣工作。
6.組織燃料隊伍培訓,提高人員的技術業務水平。
7.按時向國家提報“煤炭收、支與庫存報告”(鐵煤報21)。
鐵路局:煤炭管理辦事機構是機務處,其職責是:
1.貫徹執行國家能源方針政策及鐵道部有關規章和措施。
2.審定各種煤炭消耗定額、編制機車、生產生活用煤計劃。
3.煤礦所在地的鐵路局要組織駐礦員按計劃做好煤炭均衡發運,確保運輸生產需要。
4.深入基層監督檢查各單位的煤炭管理、發放、使用和節約情況,總結交流先進經驗。積極組織試驗、推廣節煤新技術,不斷降低煤耗,努力完成節約任務。
5.經常深入煤礦了解煤炭質量、煤車裝載數量情況,發現問題按《煤炭送貨辦法》處理。
6.按日向鐵道部作“燃料調度報告”(鐵煤報22);按時向鐵道部提報“煤炭收、支與庫存報告”(鐵煤報21)。
7.組織培訓煤炭管理及有關人員,不斷提高技術業務水平。
鐵路分局:煤炭管理辦事機構是機務科,其職責是:
1.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能源方針政策和鐵道部、鐵路局制定的各項規定。
2.負責核定機車、生產生活用煤消耗定額、定量,編制年度用煤計劃。
3.負責組織煤炭季度清查和密度(比重)測定工作;組織業務檢查評比活動和總結推廣先進經驗。
4.按時向鐵路局提報“機務段用煤動態月報”(鐵煤報19)和“生產生活用煤核銷月報”(鐵煤報20)。
機務段:是煤炭管理的基層單位,其職責是:認真貫徹執行《鐵路用煤管理辦法》和鐵路局、分局制定的各項規定,做好機車與生產生活用煤的供應管理和節約工作。開展技術業務學習,提高人員業務水平。要按日向分局或鐵路局作“燃料調度報告”(鐵煤報22)和“機務段用煤動態月報”(鐵煤報19)。
部直屬單位及鐵路局各基層用煤單位應有相應的專職或兼職人員,根據《鐵路用煤管理辦法》和有關規定,做好煤炭計劃、管理、節約、統計等項工作,按時向部主管業務局(專業公司)和鐵路局機務處提報“生產生活用煤核銷月報”(鐵煤報20)。
第三章 計劃、發運
第9條 鐵路用煤計劃的編制,必須充分體現國家能源政策,保證鐵路運輸生產的需要。要優先安排機車用煤,妥善安排生產生活用煤。
第10條 各單位的用煤計劃,應根據工作任務、消耗定額,認真編制,逐級上報。
1.鐵路局用煤計劃,要按“鐵路用煤計劃表”(鐵煤1)、“機車用煤計劃核算表”(鐵煤2)、“生產生活用煤核算表”(鐵煤3)各項內容,由鐵路局編制上報;
部直屬主管業務局用煤計劃,按“鐵路用煤計劃表”(鐵煤1)、“生產生活用煤核算表”(鐵煤3)及“煤炭到站計劃表”(鐵煤4)各項要求,由部主管業務局編制提報。
2.鐵路局生產生活用煤(以財務決算單位為一個用戶),部直屬各用煤單位,均應按本“辦法”的第三條供應范圍編制“生產生活用煤核算表”(鐵煤3),連同“煤炭到站計劃表”(鐵煤4),由歸口單位審核匯總,分別逐級上報鐵路局機務處和部直屬各用煤單位主管業務局(專業公司)。
3.各鐵路局和部直屬單位的主管業務局的年度用煤計劃,應在年度開始前五十天報部機務局,然后根據部機務局核準的年度用煤計劃,做好平衡分配,參加訂貨。
第11條 屬地方平衡分配的鐵路局及部直屬單位的用煤計劃,由所在地鐵路局負責歸口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主管部門報送,并組織各單位與煤礦簽訂供煤合同。同時將計劃與合同一并抄報部機務局。煤炭消耗統計報表,統按本辦法規定上報。
第12條 遇有特殊情況,需要變更在途煤車到站和收貨單位時,按《貨規》有關規定辦理,但遇有通過限制口的變更時,可由部燃料調度提出,經運輸調度批準,下達命令執行。
第13條 為掌握鐵路用煤的發運情況,由煤礦所在鐵路局派出駐礦員。駐礦員受鐵路局機務處領導和部機務局的業務指導。駐礦員的編制定員,應根據年度發煤量和實際需要由鐵路局自行確定。
第14條 駐礦員擔負著各鐵路局、部直屬單位用煤的發運工作,對保證鐵路運輸生產關系很大。各鐵路局要加強對駐礦員工作的領導,負責解決辦公用房、宿舍、電話以及辦公用品、備品和費用。駐礦員的生產獎勵、勞動防護用品等,由各鐵路局按實際制定發放標準。
第15條 駐礦員的基本任務:
1.根據煤炭訂貨合同、“煤炭到站計劃表”(鐵煤4)與煤礦和發車站協商解決鐵路用煤發運等有關事宜,建立“礦發煤炭記錄簿”(鐵煤18),安排好日、旬發煤計劃,每天向主管局和收煤局以電話或電報報告當日煤炭發運情況。
2.熟悉所在煤礦生產的煤炭質量、規格等情況和機車、生產用煤所需的質量、規格要求,了解重點用煤單位的卸車及貯煤能力。
3.熟悉路礦交接制度、發運計劃和煤車變更手續,深入鐵路用煤裝車點,了解質量變化及數量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與煤礦共同解決。
4.根據“礦發煤炭記錄簿”(鐵煤18)的統計,于每月末與煤礦核對合同計劃、實際發運數量無誤時,填寫“礦發煤炭月報(鐵煤報11)報部機務局、主管業務局和有關鐵路局機務處。
第四章 驗收
第16條 各用煤單位收到礦發煤車后,要及時與車站辦理驗收交接手續。
1.由煤炭管理人員和車站貨運員,憑鐵路運單,逐車交接、驗收和登記“煤炭領收登記簿”(鐵煤5)。經確認煤車裝載數量后,立即組織卸車,按運單記載數量收帳。
2.到達煤車,經驗收發現裝載數量有疑跡時,煤炭管理人員應會同車站貨運員組織復查驗收(以軌道衡裝車的用軌道衡復查,以檢尺裝車的按檢尺方法復查),將復查結果記入“煤車復查驗收記錄”(鐵煤6)。按運單記載數量收帳,短少數量按《煤炭送貨辦法》的規定處理。
3.經計量檢測,確屬數量不足時,由車站貨運員填寫“貨運記錄”,分清責任,按《煤炭送貨辦法》有關規定向責任方辦理索賠,但不能影響卸車時間。
第17條 各用煤單位在驗收中,如發現煤石過多或質量低劣時,要單獨卸存,并通知煤礦,按《煤炭送貨辦法》有關規定處理。
第18條 為掌握煤炭質量,各鐵路局應對到達或貯存的煤炭,規定出定期或不定期的質量檢驗制度。煤炭采樣由機務段燃整車間負責,化驗室派員參加指導,化驗結果及時送鐵路局機務處,并報部機務局。
第五章 保管
第19條 為緩和冬季用量大,供應緊張的矛盾,各用煤單位一定要做好貯煤工作,給二、三季度增加庫存創造條件,以滿足冬季運輸生產的需要。
第20條 為避免煤炭風化變質、自然和雨水沖失,各用煤單位都要做好貯存保管工作。
1.收到的煤炭應及時按礦別、煤種分卸分存,登記“煤堆卡片”(鐵煤13)和記入“機務段用煤收、支總帳”(鐵煤14)。必須保持帳、卡、煤炭數量相符。
2.貯存煤炭要有計劃成堆和開堆,堅持存新用舊的制度。成堆煤要平整,排列整齊,并設“煤堆標示牌”,注明:煤種、數量、成堆日期和分管班組。
3.為防止煤堆自燃,煤堆應按設測溫管,定時測溫,并將檢測溫度記入“煤堆溫度測量記錄簿”(鐵煤15)。當煤堆溫度接近自燃時,應及時采取降溫措施或開堆使用。
4.煤堆高度、數量、貯存期限要根據煤種性質和各地區不同氣溫條件,由各用煤單位自行規定。
5.為保證人身和行車安全,煤堆底邊距鋼軌外側不得少于一點五米,卸車后必須清理。
6.貯煤場地要建成硬質地面,設有良好的照明、圍墻、排水設施(包括濾煤池),建設文明生產、環境整潔、優美的貯煤場。
第21條 各用煤單位貯存保管的煤炭,必須堅持日結算、月盤點、季清查制度。各鐵路局、部直屬單位的主管業務局每年要組織一次煤炭大清查,并將清查結果報部機務局。
季度清查應填寫“煤炭季度清查報告”(鐵煤16),其盈虧范圍:多余數量不超過當季發出總量的千分之三;不足數量不超過當季發出總量的千分之十時,報分局審批,按財務手續收帳或列銷,并抄報鐵路局。超出上述規定盈虧范圍時,為煤炭管理責任事故,由分局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制定改進措施,提出處理意見,經鐵路局審批后,抄報部機務局。
第22條 各用煤單位選出的煤石要方堆存放,經有關人員鑒定后(每立方米按一點五噸計算)做成“煤石列銷記錄”(鐵煤17),經段領導批準列銷。
第六章 發放
第23條 各用煤單位都要健全煤炭發放制度,正確填寫各項原始記錄和報告。凡發給機車、生產生活用的煤,必須嚴格計量,準確發放。
第24條 機車用煤必須堅持按比例混煤,混煤比例由機務段根據場存煤種自行確定。各種煤的密度(比重),由鐵路分局組織測定,報局機務處統一公布執行,不準用密度(比重)調整盈虧。
各種發放煤炭的計量設備(包括抓煤機),要經常檢驗,保持準確。
第25條 機車用煤的領發手續:
1.運用機車用煤(包括有火回送、有火停留)一律憑“司機報單”領發。由燃料值班員填寫“司機報單”和“機車領煤單”(鐵煤7)。本段機車填寫一式二份,按日送財務室、統計室各一份。外段機車填寫一式三份,送本段財務室二份(一份留存,一份作為向外段轉帳憑證),送外段統計室一份。填寫“司機報單”和“機車領煤單”的煤種、數量均用戳記,兩單數量必須一致。由燃料值班員和司機相互蓋章。
2.非運用機車用煤(包括貯備機車、段備機車點火、有火段備),段修機車用煤(包括架、洗、臨修和停修期間的點埋火、試運轉和試驗用煤)一律憑“用煤單(鐵煤8),辦理領煤手續,在機車投入運用前領完,過期作廢。
3.轉入段修的機車需要卸空斗時,司機與燃料值班員共同確認煤斗存量,填寫“煤水車卸煤登記簿”(鐵煤12),卸下煤炭按暫存辦理。等檢修完畢上煤時,司機應在“煤水車卸煤登記簿”上簽收,不再另辦手續。
4.新投入運用或解除貯備的機車,在第一次加入運用空斗上煤時,填寫“用煤單”(鐵煤8),辦理領煤手續,并以戳記記入“司機報單”,不填“機車領煤單”(鐵煤7)
5.入廠機車經鑒定報廢后,其煤斗存煤應與工廠辦理交接手續。由司機和工廠人員共同確認存量,憑“交接單”(鐵煤9)辦理交接。
工廠對報廢機車卸下的煤炭,按購入煤收帳,并按本廠購入煤單價,向機車所屬段直接辦理付款手續。
6.部屬單位機車、出租機車和路外機車上煤時,一律憑“機車領煤單”(鐵煤7)辦理領發手續,交財務部門按規定進行清算。
第26條 生產生活用煤(包括機務段)的領發手續:
鐵道部根據國家確定的煤炭分配計劃,核準各鐵路局、部直屬單位主管業務局的年度用煤定量,以文件公布下達。
1.各鐵路局和部直屬主管業務局根據鐵道部下達的核準定量,核定所屬用煤單位年度定量,以文件公布下達,并抄報部機務局。
2.各用煤單位根據上級下達的核定數量,分別落實到車間(班組),實行用煤包干制度。
3.鐵路局所屬單位的用煤,由機務處編列計劃,組織供應。零星用煤根據鐵路局填寫的“撥煤通知書”(鐵煤10),到指定供煤單位辦理領煤手續。
第七章 統計報表
第27條 煤炭統計是加強煤炭管理的基礎工作,各用煤單位都要按要求,加強煤炭統計、分析工作,做到及時、準確的填報,以提供可靠數據,指導工作。
1.“礦發煤炭月報”(鐵煤報11)是反映煤礦實際發煤數量的月報;
2.“機務段用煤動態月報”(鐵煤報19)是反映機務段的煤炭動態報表;
3.“生產生活用煤核銷月報”(鐵煤報20)是各用煤單位的煤炭收、支、存動態報表;
4.“煤炭收、支與庫存報告”(鐵煤報21)是反映各鐵路局的煤炭動態報表;
5.“燃料調度報告”(鐵煤報22)是反映機務段用煤、煤礦發煤動態日報表。
6.有關煤炭管理帳卡、憑證、報表如下:
鐵煤1 年度鐵路用煤計劃表
鐵煤2 機車用煤核算表
鐵煤3 生產生活用煤核算表
鐵煤4 煤炭到站計劃表
鐵煤5 煤炭領收登記簿
鐵煤6 煤車復查驗收記錄
鐵煤7 機車領煤單
鐵煤8 用煤單
鐵煤9 交接單
鐵煤10 撥煤通知書
鐵煤11 礦發煤炭月報
鐵煤12 煤水車卸煤登記簿
鐵煤13 煤堆卡片
鐵煤14 機務段用煤收、支總帳
鐵煤15 煤堆溫度測量記錄簿
鐵煤16 煤炭季度清查報告
鐵煤17 煤石列銷記錄
鐵煤18 礦發煤炭記錄簿
鐵煤報19 機務段用煤動態月報
鐵煤報20 生產生活用煤核銷月報
鐵煤報21 煤炭收、支與庫存報告
鐵煤報22 燃料調度報告
第八章 節約
第28條 合理利用,節約煤炭,是發展國民經濟,加速“四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各用煤單位應指定一名領導主管煤炭管理和節約工作。制定本單位的節約用煤長遠規劃、年度計劃,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為共同努力降低煤耗,提高經濟效益做出貢獻。
第29條 各用煤單位,要認真貫徹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方針,對長期費煤機車、爐、窯、灶和設備要徹底進行整修,必要時要進行更新改造,要積極采用新型節煤鍋爐,充分利用廢汽、余熱,廣泛采用代用燃料,提高煤炭利用率,切實抓好節煤工作。
第30條 部屬各單位都要建立健全煤炭消耗定額考核制度,對長期堅持節煤單位、車間、班組和個人,要及時總結推廣他們的先進經驗,對節約用煤做出顯著成績的有功人員,按有關規定給予適當獎勵,以調動廣大職工節約煤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