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機構和職責
第三章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制度
第四章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基本要求
第五章 檢驗人員
第六章 處罰
第七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加強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管理,促進企業貫徹執行產品技術標準,提高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確保鐵路運輸安全、高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鐵路工業產品是指用于鐵路運輸生產及建設的產品。
第二章 機構和職責
第三條 鐵道部科技教育司統一歸口并會同部內有關部門管理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貫徹國家有關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組織制定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
2.組織編制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的年度計劃,并組織實施;
3.組織對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的考核授權,負責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網的規劃、協調和管理;
4.管理鐵路工業產品質量認證、生產許可證、制造特許證和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
5.監督檢查鐵路工業產品技術標準的執行情況;
6.指導鐵路局的工業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鐵路局應在相關機構或部門中設專人管理本局范圍內的工業產品質量監督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貫徹國家和鐵道部有關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法規、辦法;
2.協助部承擔有關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實施工作,對本局范圍內無證生產、無標生產、采購無證企業產品及使用不合格產品的行為進行監督管理;
3.結合鐵路運輸安全生產,收集產品使用的質量狀況,向鐵道部提出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項目的建議。
第五條 鐵道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部質檢中心)是鐵道部授權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檢驗機構,負責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技術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提出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的年度計劃建議;
2.承擔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全國生產許可證辦公室鐵路專用產品技術審查部工作;組織對實行鐵路工業產品質量認證、生產許可證、制造特許證生產企業的質量體系考核和產品質量檢驗;
3.組織國家和鐵道部監督抽查產品的質量檢驗;
4.承擔重要鐵路工業新產品的鑒定檢驗;
5.參與鐵道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和試驗驗證工作;
6.指導各專業檢驗站的業務工作;
7.負責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信息的管理工作。
第六條 根據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工作的需要,建立若干專業檢驗站(試驗站),由部科教司組織部質檢中心進行考核授權。檢驗站(試驗站)業務上受部質檢中心的指導,行政隸屬關系不變,其機構設置要相對獨立,并獨立開展檢驗工作,在部質檢中心組織安排下,承擔授權范圍內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工作。
對部質檢中心檢測專業不能覆蓋的產品,可選擇具有相關資質和專業能力的實驗室,經部科教司組織考核確認,承擔產品檢驗工作。
第七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規定,凡為社會提供公證數據的檢測機構,必須經國家計量行政部門計量認證合格。
第三章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制度
第八條 鐵路工業產品的質量監督實行“產品質量認證”、“生產許可證”、“監督抽查”制度。產品質量認證分為安全認證和合格認證。保留“制造特許證”制度,隨著產品質量認證制度的日趨完善,應適時取消制造特許證。
第九條 對涉及人身和運輸安全,生產企業多、質量受控因素多的產品,由鐵道部發布“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目錄”(受檢目錄),凡列入目錄的產品實行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
第十條 對涉及人身安全和運輸安全的關鍵產品實行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和生產許可證、制造特許證制度。實行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管理的產品目錄,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鐵道部聯合發布;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目錄,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實行制造特許證管理的產品目錄,由鐵道部發布。
第十一條 機車、車輛等重大產品應按規定(如產品鑒定、變更設計、停產后重新生產、達到一定的生產批量或周期等)進行型式試驗。
第十二條 對實行安全認證、生產許可證和制造特許證的產品,要嚴格管理,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采購、使用無證產品。
第四章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基本要求
第十三條 檢驗機構必須對出具的檢測報告的正確性、公正性負責,必須嚴格保守技術秘密,不得擅自公布或泄露檢測數據和有關技術資料,不得利用受檢產品的技術資料直接或間接從事科研開發、技術咨詢等工作。
第十四條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的技術依據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技術規程、經備案認可的企業標準、鐵道部發布的技術條件等。
第十五條 鐵道部實行的產品質量監督制度,是政府對產品質量宏觀管理的措施,不代替企業日常質量檢驗。產品生產、銷售單位應承擔《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責任和義務。
第十六條 企業應積極配合鐵道部對鐵路產品質量的監督工作,如實提供產品檢驗樣品和有關資料,并在檢測手段和工作條件方面提供方便。檢測結束后,檢驗機構應及時將樣品和資料退還給企業。
第十七條 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及產品質量檢驗機構不得進行產品監制活動。
第五章 檢驗人員
第十八條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工作應由熱愛本職工作、積極鉆研技術業務、工作踏實、具有中專以上文化程度并從事相關技術工作2年以上的人員擔任。
第十九條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人員必須進行崗位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從事相應項目的考核和檢驗工作。部質檢中心和各檢驗站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人員由部科教司組織考核發放《檢驗員證》。
第二十條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的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檢驗人員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等的考核,考核結果應作為獎懲和晉級的依據;質檢機構的組織機構、技術骨干應保持相對穩定。部質檢中心主任、副主任和檢驗站站長、副站長的任命和變動,應征得部科教司的同意。
第二十一條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人員應堅持“公正、廉潔、科學、高效”的原則,做到正確行使職權,堅持原則,秉公辦事,不得接受被檢單位任何形式的饋贈。
第六章 處罰
第二十二條 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人員,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行政處分,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第二十三條 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出具虛假檢驗結果或證明的,要責令其改正,提出警告;情節嚴重的,撤銷其檢驗資格,并對有關人員進行處理。
第二十四條 對不執行技術標準、以次充好、弄虛作假、粗制濫造、產品質量低劣的企業,按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二十五條 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中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該產品停止在路內使用;已取得產品質量認證、生產許可證、制造特許證的,撤銷其有關證書和標志。
1.監督抽查不合格,經復查仍不合格的;
2.連續2次監督抽查不合格的。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六條 鐵路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由部撥專項經費,檢驗機構不得向企業收費;監督抽查的不合格復查,由企業承擔檢驗費用。實行產品質量認證、生產許可證和制造特許證的鐵路工業產品,質量體系考核和產品質量檢驗費按有關規定收取,由受檢企業承擔。
第二十七條 受檢企業如對檢驗結果有異議,可在檢驗結果公布15日內向鐵道部科教司提出申辯,并提供確切的依據。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由鐵道部科教司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2010-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10.27)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1983年修訂)
1983-09-0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一)
1988-04-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1978年文本)》的決定
1998-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廢物管理安全聯合公約》的決定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2000-08-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01-2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1989-02-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的決議
1978-05-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郵票過渡性安排的意見
1998-07-12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機關具體產生辦法
1999-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宗教事務條例(2017修訂)
2017-08-26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
2014-01-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消防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2-26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泰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2-10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2010修訂)
2010-12-04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
2010-09-0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