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西醫結合工作的指導意見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2-01 · 808人看過

  中西醫結合是在我國既有中醫又有西醫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人民的醫療衛生保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西醫結合充分吸收兩種醫學特長,并使之相互溝通、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對繼承發展中醫藥學,實現中醫藥現代化,促進我國醫學和世界醫學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非常重視中西醫結合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促進我國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中西醫要加強團結,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促進中西醫結合”。2003年10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進一步規定,“推動中醫、西醫兩種醫學體系的有機結合,全面發展我國中醫藥事業”。到目前,我國中西醫結合機構建設取得長足進展,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體系正在形成,中西醫結合學術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出現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研究成果,中西醫結合學術活動日益活躍,國際交流與合作更加廣泛。但是,我們也應看到,中西醫結合工作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對發展中西醫結合事業的認識還需進一步提高,中西醫結合優勢和特色發揮的還不夠充分,人才培養體系還不夠健全,理論、臨床及方法學研究尚需進一步深入。

  為進一步加強中西醫結合工作,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特提出以下意見。

  一、中西醫結合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

  (一)中西醫結合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中西醫結合方針政策,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充分吸收中醫、西醫兩種醫學特長,發掘、整理、研究、闡釋中醫藥學的經驗真知和理論精華,以提高臨床療效和學術水平為核心,以基地建設為基礎,以人才培養為重點,以研究中西醫結合點為主線,積極探索,開拓創新,促進中西醫結合不斷發展,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

  (二)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中西醫結合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積極吸收和利用中醫藥及現代醫學的理論、技術和方法,通過多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深入探索中西醫的結合點;廣泛開展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特別是針對目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疑難疾病,提出中西醫結合防治的新理論、新方案和新方法;加強中西醫結合基礎研究,揭示中西醫結合防病治病原理,促進中西醫結合學術創新;培養和造就一支適應社會和學科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中西醫結合人才隊伍;建設一批特色突出、優勢顯著、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管理科學的中西醫結合醫療、科研基地;完善中西醫結合技術標準規范,整體提高中西醫結合學術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

  二、加強中西醫結合醫療基地建設,形成自身特色和優勢

  (三)進一步優化中西醫結合醫療資源配置。各地在制定區域衛生規劃和調整衛生資源過程中,應進一步明確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省級中西醫結合醫院應當成為區域性醫療中心之一,尚未建立省級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地方,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或改建)一所省級中西醫結合醫院。加強綜合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中西醫結合專科醫院建設。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向中西醫結合醫院方向發展。鼓勵和支持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間,以及與其他醫療機構間的合作、聯合,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發揮規模效益。

  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科室要以系統掌握中醫、西醫兩種醫學知識與技能的中西醫結合人員為主體,設置及裝備條件要逐步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有條件的中西醫結合醫院應設立研究機構,加強臨床研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全國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建設單位,要認真做好建設工作,完成建設任務,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中西醫結合醫院整體水平的提高。

  (四)進一步加強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科室內涵建設,逐步形成自身特色與優勢。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科室要全面開展中西醫結合診療工作。綜合性中西醫結合醫院要在完善綜合服務功能的同時,逐步形成若干中西醫結合優勢學科或技術中心;專科性中西醫結合醫院、科室要突出重點,逐步形成特色與優勢。要強化中西醫結合單病種的質量管理,鞏固已取得的成果,積極做好成果推廣工作。

  重視和加強中西醫結合專科建設。重點加強已有的2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五”重點中西醫結合專科項目建設,鞏固各級中西醫結合專科項目建設成果,在全國逐步形成專業覆蓋面廣、地區分布合理、專科優勢互補、運行機制良好、規模效益明顯的中西醫結合優勢專科基地,發揮其在技術指導、人員培訓和成果推廣等方面作用,使其成為全國中西醫結合醫療及臨床科研技術中心。

  (五)進一步深化改革,強化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管理。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要積極探索建立適應新形勢要求的管理體制和內部運行機制,深入開展人事分配制度、后勤服務社會化等方面改革。進一步強化科學管理,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積極利用現代科學管理手段,不斷提高科學管理水平。要以病人為中心,進一步規范服務行為,加強行業作風建設,確保醫療安全,控制醫療費用,提高工作績效,不斷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

  政府舉辦的中西醫結合醫院特別是二級以上中西醫結合醫院,要在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充分發揮人員培訓、技術指導和雙向轉診的作用,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醫療保健需求。

  (六)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在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中西醫結合是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力量,具有特色和優勢。有條件的地區爭取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中,開展中西醫結合傳染病醫院建設,使其成為中西醫結合防治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臨床基地、研究基地及人員培訓基地;鼓勵在地級以上傳染病醫院設立中西醫結合科和中西醫結合病房,保證傳染病患者能直接得到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室應積極開展中西醫結合防治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研究,加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條件建設,不斷提高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救治能力。

  三、加強人才培養,建設高素質中西醫結合隊伍

  (七)充分利用現有中醫藥和衛生教育資源,加強中西醫結合繼續教育。各地應采取多種形式,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西醫學習中醫的系統培訓工作。要充分利用中醫和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高等醫學院校,舉辦不同層次的西醫學習中醫培訓班、研究班,鼓勵西醫人員離職學習中醫,使各級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中的中西醫結合醫生比例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國家級重點學科、重點專科是中西醫結合專科人才培訓中心,應承擔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的培養培訓任務;各省級中西醫結合重點學科、專科要積極創造條件,承擔起本地區中西醫結合骨干人才的培訓工作。

  積極舉辦國家級中西醫結合繼續教育項目。不斷完善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考試的內容、標準,鼓勵和吸引更多有志于中西醫結合事業的人員充實到中西醫結合隊伍中去。

  在中西醫結合人才隊伍建設中,要培養中西醫結合人員堅持實踐第一的精神,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的最佳途徑。中西醫結合人員應加強與中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的團結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促進多學科的相互融合,不斷提高中西醫結合的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八)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的協調,促進和完善中西醫結合學歷教育,擴大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規模。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繼續辦好7年制中醫學專業中西醫結合方向,爭取開辦長學制中西醫結合專業教育,適當增加中西醫結合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學位授權點的數量,根據需要力爭在3年內使中西醫結合研究生的招生數量有較大增加。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醫學院校和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聯合舉辦中西醫結合研究生班。

  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做好中西醫結合教材編寫和師資隊伍建設工作,根據不同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的培養要求和培訓目標,組織高水平的中西醫結合專家編寫好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用書。有計劃地開展中西醫結合師資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九)進一步加強中西醫結合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的培養。要充分發揮老一輩中西醫結合專家的“傳、幫、帶”作用,促進年輕一代學科帶頭人脫穎而出。鼓勵老中西醫結合專家通過師承形式培養學術繼承人,加速中西醫結合臨床人才的成長。到“十五”期末,國家有計劃地培養中西醫結合學科帶頭人25名、技術骨干200名和高級管理人才100名。

  (十)各地要培養和造就一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救治專業技術隊伍,有計劃地選拔一批具有較好中醫理論和臨床基礎的中西醫結合專業技術人員,開展中西醫結合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知識培訓,提高中西醫結合專業技術人員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應急反應能力和救治水平,更好地發揮中西醫結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作用。

  四、加快中西醫結合科技進步,促進中西醫結合學術創新

  (十一)積極利用現代科學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繼承發展祖國傳統醫學的特色和優勢,以臨床研究為重點,以提高中西醫結合學術水平為核心,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相結合,通過多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深入探索中西醫的結合點,揭示中西醫結合防病治病原理,進一步完善中西醫結合的研究思路、方法,促進中西醫結合學術創新。

  (十二)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的重點是提高防病治病能力。要在總結中西醫結合優勢病種診療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診斷標準,優化治療方案,完善療效評價體系,使局部的診療優勢成為整體優勢;要選準優勢病種,探索新方法、新技術、新方案和新藥物,不斷有所突破。要加強中西醫結合防治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研究。以27個國家重點中西醫結合專科為基礎,有計劃開展單病種中西醫結合臨床診療研究,探索中西醫結合最佳診療方案。要進行中西醫結合臨床診療規律的系統研究,逐步形成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的理論框架和診療體系。

  中西醫結合基礎研究要面向臨床,重點是揭示中西醫結合防治疾病的作用規律和療效機理,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要深入開展中醫“證”與“治則治法”的現代研究、中藥方劑配伍規律及方藥效用物質基礎的研究以及中醫診斷客觀化的現代研究等,推動中西醫結合在理論上的創新與突破。

  (十三)深化中西醫結合科技體制改革,加強中西醫結合科研機構建設。保持科研隊伍的相對穩定,抓好重點研究室的規劃和建設,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組織保障與物質保障。鼓勵中西醫結合研究機構、醫療機構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生產單位的技術合作,增強科技發展的活力與后勁。

  (十四)加強中西醫結合科學研究的管理。科研項目的管理要實行課題制,重大攻關項目要突出首席專家的作用。對已經完成的科研項目,要及時總結,進行技術推廣。有條件的研究機構應成立中西醫結合科研工作的設計、評價中心,以承擔區域性技術咨詢與評估工作。鼓勵按照GCP的標準,開展大樣本、多中心、高標準的臨床科研協作攻關。

  各地應積極推廣技術成熟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認真總結老一輩中西醫結合專家的學術思想和典型經驗,同時,注意跟蹤國際上醫學和生命科學發展的新動態,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為中西醫結合研究工作提供新的借鑒。

  五、加強中西醫結合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

  (十五)加強中西醫結合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在總結中西醫結合優勢病種經驗的基礎上,參考國際上的做法,加強組織協調,建立和完善具有中西醫結合特點的診斷標準、治療方案和療效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建設標準。研究各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目標,促進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

  (十六)推進中西醫結合信息化進程。加快信息技術在中西醫結合領域的廣泛應用,鼓勵中西醫結合信息技術、設備的研制與開發,加強中西醫結合基礎數據庫建設,構建中西醫結合信息網絡,為中西醫結合醫療、教學、科研、產業開發、對外交流提供信息支持。

  (十七)多層次、多渠道開展中西醫結合對外交流與合作。各級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要重視建立國家和地區間的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的正常渠道,鼓勵各中西醫結合醫療、研究機構與國外學術機構建立比較固定的合作關系,加強中西醫結合人員交流,促進設立中西醫結合對外科技合作項目。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國際學術會議,交流科研成果,擴大中西醫結合在世界范圍的影響。

  六、加強組織領導,促進中西醫結合事業健康發展

  (十八)各級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把中西醫結合作為本部門重要工作職責,加強對中西醫結合工作的領導,安排具體人員負責此項工作。應按照本指導意見提出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在制定和實施中醫藥工作方案時,充實完善中西醫結合工作內容,并制定具體的工作規劃。要加強監督檢查,保證中西醫結合各項工作的落實。

  (十九)加強中西醫結合政策研究,為中西醫結合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各地應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積極爭取有利于中西醫結合發展的相關政策,對西醫人員離職、在職學習中醫,在職稱晉升、待遇等方面應有相應的政策保障。進一步加強對各級各類醫療、科研機構中的中西醫結合工作的業務指導。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學術團體在引導學術發展、促進學術交流、規范行業行為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十)加強對中西醫結合的投入,為中西醫結合發展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各地在爭取政府增加投入的同時,積極拓寬籌資渠道,廣泛動員和籌集社會各方面的資金,發展中西醫結合事業。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自愿捐資,支持中西醫結合事業發展。各級中西醫結合機構要本著勤儉辦事業的原則,健全規章制度,加強經濟管理,不斷提高效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李嘉駿

李嘉駿

執業證號:

14503202010239179

廣西劍化犁律師事務所

簡介:

李嘉駿律師,男,廣西劍化犁律師事務所主辦律師。 主辦民商事案件,債務糾紛,婚姻繼承,交通事故,勞動爭議,刑事案件等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李嘉駿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關于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2001-04-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2000-10-31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市轄區土地審批權限問題的答復

1990-11-12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的決議

1982-12-0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2002-06-29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修訂)

2017-04-14

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

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

2017-10-05

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4-23

農業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

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管理辦法

2014-06-22

違反《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24

中央政法補助專款管理辦法

1999-09-1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03-02

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

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2013-02-0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1-2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3-01-11

國務院關于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0-12-20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0-10-16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0-10-16

全國人口普查條例

2010-05-24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扶貧辦等部門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擴大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07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