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用購房合同抵押貸款可以嗎?
一般情況下,房子如果只有購房合同是不可以辦理抵押貸款。要用房子辦理房產抵押貸款,要求房子有房產證才可以辦理房產抵押貸款,如果沒有房產證,一般不可以辦理房產抵押貸款。
不過,既然房子是按揭房,沒有房產證的情況下,可以到銀行申請按揭二次抵押貸款。不過辦理這種貸款,要求辦理房屋按揭貸款的銀行有這項業務,同時要求申請人的房屋按揭貸款已經按時還款滿兩年以上,房子有一定的抵押價值才可以辦理。
如果個人想用按揭房找別的銀行或者擔保公司辦理二次抵押貸款。就要求先向銀行申請房產證,然后再辦理按揭房二次抵押貸款。個人也可以找當地中介擔保公司給按揭房墊資,先將房子從銀行贖出來,再用房子在擔保公司辦理房產抵押貸款。
而對于只有購房合同的按揭房,如果要辦理房產抵押貸款,只能看辦理房貸的銀行能不能辦理二次抵押貸款了。個人所需的貸款額度不高的話,也可以直接到銀行申請個人消費貸款或者經營貸款。
二、個人房屋抵押貸款的延伸補充:
個人房屋抵押貸款條件
目前,我國現行的個人抵押貸款有兩種:一是中國建設銀行等受托銀行使用公積金等房改資金發放的"個人住房委托貸款";二是金融機構的商業銀行利用銀行資金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下列條款僅介紹個人向商業銀行申請辦理"個人住房貸款"時應具備的條件。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中國建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辦法》、《中國工商銀行個人住房擔保貸款管理試行辦法》等的規定,個人申請住房貸款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城鎮常住戶口或合法居留身份。
(2)具有固定的職業和穩定的收入。
(3)信用良好,具有償還貨款本息的能力。
(4)有貸款人認可的資產作為抵押,并有足夠代償能力的單位或個人作為歸還貸款本息的保證人(抵押的資產一般情況下都為借款人購買的住房或修建的住房,因為借款人中很少有人擁有其他的相當于貸款金額的財產)。
(5)對個人發放用于購買自住住房的貸款,借款人的住房購買價格基本符合貸款行或其委托的房地產估價帥評估價值(由于供款人購買的住房一般情況都要作為貸款的抵押物,因此如果住房的購買價格遠遠大于其實際價值時,那么貸款行在借款人不能償還貸款的情況下,將該住房變賣所得的價款很有可能要少于借款人所欠的貸款,從而使貸款行受到較大的損失)。
(6)對個人發放用于修建自住住房的貸款,要求借款人已取得所修建住房的土地使用權,且土地使用權終止時間不早于貸款合同終止時間;貸款項目已經取得當地建設行政部門和城市市規劃部門的批準(貸款項目已經取得當地建設行政部門和城市市規劃部門的批準,是指借款人修建自住住房已經取得規劃部門頒發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設部門的《施工許可證》)。
(7)在商業銀行開立有住房存款戶(如在中國工商銀行開立有住房公積金專戶,公積金存款可與住房儲蓄存款余額合并計算,但需持有公積金管理部門的批準文件),存款余額必須在半年以上,并以此作為購房首期付款或先于銀行貸款投入修建住房(貸款銀行要求借款人必須至少有購房款或修建住房投資額30%的存款,以證明借款人具有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同時也使貸款銀行在行使房屋的抵押權時,變賣該房屋所得的價款能償還借款人所欠的款項,因為貸款銀行最多只貸相當購房款或修建住房投資額70%的貸款)。
(8)貸款人規定的其它條件。我國的商業銀行對個人申請住房抵押貸款條件的規定大致相同,其中有些銀行不需要單位或個人作為歸還貸款本息的保證人。
綜上所述,僅僅是有購房合同而不滿足其他的可以貸款的條件的話是不能夠辦理抵押貸款的,要嘛就要由房產證,要嘛滿足相關條件且銀行有相應業務的,就向銀行申請按揭二次抵押貸款。另外,介于各地政策存在差異,我們建議您到相應地銀行柜臺咨詢詳細的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訴訟離婚程序多長時間?
2020-11-21離婚協議書怎么寫才具有法律效力
2021-02-24哪些證據能夠證明夫妻感情破裂?
2021-03-11離婚如何打官司,打離婚官司應注意什么
2021-03-15外地可以辦離婚手續嗎?異地怎么辦理離婚手續?
2020-11-08子女撫養費標準是多少錢
2020-11-18離婚孩子的撫養權怎么判?
2021-02-12怎樣變更監護權
2020-12-27子女撫養費是否可以變更,子女撫養費變更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1最新撫養權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04離婚后怎么爭取孩子撫養權?
2021-03-10離婚案件中12歲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2-14怎么寫夫妻財產公證協議書?
2020-12-31離婚房產過戶費用是多少?
2020-11-26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1-03-03離婚財產分割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0-12-04婚內財產協議有什么法律效力
2021-01-05離婚房產過戶要交稅嗎?
2021-01-25遺產分割協議怎么公證
2020-12-11夫妻離婚財產怎么分割,如何處理夫妻離婚財產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