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稅費是進行二手房交易需要繳納的款項。那么,二手房交易稅費應該由誰出?二手房交易稅費標準是什么?二手房交易稅費有哪些法律的具體規定?二手房交易稅費應該由哪些主體繳納?
二手房交易稅費應該由誰出:
買賣房屋的稅收,國家列明買賣雙方各自應承擔的費用標準,各項費用應由誰承擔清晰可見,購房的承擔其自身的購房交易稅費,賣房的承擔其自身通過出售房屋所得收益應繳納的稅費;
但自2006年國家出臺“國十五條”,其中規定,“從2006年6月1日起,對購買住房不足5年轉手交易,銷售時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額征收營業稅”。
按國家相關部門規定,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及土地增值稅、教育附加費均是賣方支付的,前二者是房屋賣出所產生,而賣方就是所得者,所以,這以上稅費由賣方支付才是合理的。但這幾個稅費所占比例較大,就成了賣方定價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很多賣家相應降低房價,搞一刀切,凈收房價,所有稅費由買方負責了。不過生意場上,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當各自認為物有所值時,買賣就成功了。
稅費由誰交的問題,實際上國家有明文規定,全由買家交原則上說是不合理的。但實際上稅費與房價是相互關聯的,如果賣家交稅費,那么房價可能就高一些,買家交稅費,房價就相對低一些。合同中約定由誰交稅費是符合民法上自治原則的,從這個角度講稅費由買家交也是合理的。
相關知識:二手房稅費稅種
契稅
符合住宅小區建筑容積率在1.0(含)以上、
二手房交易稅費單套建筑面積在140(含)平方米以下(在120平方米基礎上上浮16.7%)、實際成交價低于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下等三個條件的,視為普通住宅,征收房屋成交價或評估價的1.5%。反之則按3%。
新政下的契稅:
普通住宅:90平米以下:1%、90-140平米:1.5%、
140平米以上或是非普宅:3%、商業房或公司產權:3%
城市維護建設稅
營業稅的7%。
教育費附加
營業稅的3%。
個人所得稅
普通住宅2年之內:{售房收入-購房總額-(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稅+印花稅)}×20%;2年以上(含)5年以下的普通住宅:(售房收入-購房總額-印花稅)×20%。出售公房:5年之內,(售房收入-經濟房價款-土地出讓金-合理費用)×20%,其中經濟房價款=建筑面積×4000元/平方米,土地出讓金=1560元/平方米×1%×建筑面積。出售不是家庭唯一住房的個稅按房價的1%征收。
交易手續費
3元/平方米×建筑面積
印花稅
房屋成交總額×0.05%
營業稅
2011年1月27日新通知規定:個人將購買不足5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全額征收營業稅;個人將購買超過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其銷售收入減去購買房屋的價款后的差額征收營業稅;個人將購買超過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營業稅。
住宅5年內:房屋評估總額×5.6% ;5年或5年以上普通住宅無營業稅。
土地增值稅
普通住宅免征;非普通住宅3年內:房屋成交總額×0.5% ,3年至5年:房屋成交總額×0.25%,5年或5年以上:免征。
房屋所有權登記費
80元,共有權證:20元
買賣合同公證費
買賣合同需要公證時才須繳納,房屋成交總額×0.3%;
(1)契稅;90平方米以下首次購房的按1%繳納;90-140平方米按房價1.5%繳納;140平方米以上按房價3%繳納。(二套房按3%收取)
(2)營業稅:房屋產權取得滿五年的免征,未超過五年的按房價5.6%繳納。
(3)土地增值稅;房屋產權取得滿五年的免征,未超過五年的按房價1%繳納。
(4)個人所得稅:房屋產權取得滿五年的免征,未超過五年的按房價1%或房屋原值—房屋現值差額20%繳納。(房屋原值一般按上道契稅完稅額計算
(5)房屋交易手續費;按房屋建筑面積6元/平方米交納
(6)房屋所有權登記費:80元。
(7)房屋評估費;按評估額0.5%繳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記結婚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0辦理離婚協議公證費用多少
2021-03-04涉外協議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0-12-05假離婚買房有哪些法律后果
2021-03-01單方起訴離婚程序有哪些?
2021-02-23離婚糾紛判決書范本
2021-01-27新婚姻法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0-11-11自愿離婚的程序是什么
2020-11-17撫養費糾紛怎么解決,如何處理撫養費糾紛?
2021-02-18離婚孩子的撫養權怎么判?
2021-02-12法定監護人證明模板
2021-03-15誰可以提出監護權撤銷申請
2021-02-26離婚孩子撫養權標準
2020-12-16婚前財產公證一個人可以辦理嗎
2021-03-17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是怎樣的,具體包括哪些財產?
2021-01-12離婚房產分割協議書如何書寫
2021-01-20婚外情離婚賠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15離婚賠償協議書范本
2021-02-12繼承權公證書費用是多少
2020-12-22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哪個優先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