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護權的具體類別是什么?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阻止他人行使權利的對抗權。他人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不是問題。狹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即債權人行使請求權時,債務人有權拒絕其請求。訴訟時效是指當事人行使訴訟時效的法律行為。也就是說,如果對方當事人已經(jīng)進入訴訟階段,違反了“訴訟時效”的有關規(guī)定,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時效抗辯”,請求駁回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一審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二審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新的證據(jù)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已經(jīng)過訴訟時效的除外。第二,第一訴抗辯權,又稱為搜查抗辯權或第一請求權,是指一般擔保的保證人在主要債權人要求履行擔保責任時,有權要求主要債權人對債務人的財產(chǎn)提起強制執(zhí)行的訴訟主合同的債權債務糾紛未經(jīng)審判或者仲裁,主債務人的財產(chǎn)被依法強制執(zhí)行的,保證人不能履行債務。保證人對主債權人在履行前拒絕承擔保證責任有特別抗辯權保證書的內容。就其性質而言,它是一種延期抗辯權。預先抗辯權行使的結果是暫時延長債權的行使,而不是消滅債權。因此,它的功能只是預防,而不是消除。第三,不安抗辯權,是指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有確鑿證據(jù)表明對方當事人喪失履行能力,在對方當事人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提供擔保之前終止履行合同的權利。不安抗辯權的界定,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合同欺詐,督促對方履行義務。順序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之間相互承擔債務,有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權在先履行的一方不履行之前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不履行的,先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傳統(tǒng)民法中有同時履行權和不安履行權的理論,但沒有先后履行權的概念。我國《合同法》第六十七條首次明確規(guī)定了這種抗辯權。序貫履行抗辯發(fā)生在序貫履行的雙向合同中。它基本上適用于先履行人違約的情形,不同于同時履行的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在雙向合同中,一方當事人沒有約定履行順序,有權在另一方當事人付款前拒絕付款的權利。通過以上介紹,相信您對辯護權的具體范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復雜的情況,建議你可以到律霸網(wǎng)上咨詢律師。根據(jù)你的需要,會有專業(yè)的律師來幫助你。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編碼的公章是否有效
2020-11-21錄音能否作為離婚證據(jù)使用
2021-02-27錄音去哪里司法鑒定
2021-01-04委托他人代理訴訟,有什么新規(guī)定
2021-02-11土地糾紛案有年限嗎
2020-11-17合同規(guī)定“可根據(jù)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保險公司中需要罰款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12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保險公司的押金怎么退
2020-11-07保險索賠要注意什么
2021-02-16車子被人放火保險有賠嗎
2020-11-25保險法告知義務的問題是什么
2021-01-14無責免賠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1財產(chǎn)保險事故發(fā)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2-08買了保險≠進了保險箱 六種情況下汽車出險不賠
2021-01-03承包期內,承包方流轉經(jīng)營權的要辦理變更嗎
2020-12-01承包合同應該怎么寫
2021-03-22房地產(chǎn)公司將預購房屋抵繳土地出讓金如何維權
2020-12-31高鐵拆遷房屋和其他公益拆遷有區(qū)別嗎,有沒有補償標準
2021-03-12攀枝花市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