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愿條例》規定了請愿人的哪些權利?首先,知情權。知情權,又稱知情權或知情權,是指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對有關制度、信訪事項的處理、處理結果以及有關征求意見、答復的請求等的了解權。二是回避申請權。為保證信訪事項處理的公正性,賦予信訪人申請回避權,申請直接利害關系人的回避權。信訪工作人員提出的信訪事項與信訪人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可能影響公正處理的關系時,信訪人有權申請回避,要求信訪工作人員不得參與信訪事項的處理。第三,需要保密權。要求保密權的目的是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商業秘密、個人信息和隱私。為消除信訪人的后顧之憂,《條例》賦予信訪人要求保密的權利,為信訪人如實反映情況、提供真實姓名提供法律保障。第四,申請復審的權利。申請復審和復審的權利,是指申訴人對申訴事項的處理結果不服的,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向原處理機關的上級機關申請復審。對復審意見不服的,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向復審機關的上級機關申請復審。有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二十三條信訪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將信訪人的情況向被舉報的個人或者單位泄露或者傳遞。第三十條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信訪事項或者信訪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第三十四條信訪人對行政機關的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三十日內,請求原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核。收到復議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復議意見,并作出書面答復。第三十五條申請人對復議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收到復議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復議意見。審議機關可以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舉行聽證,聽證后的審議意見可以依法向社會公布。聽證所需時間不計入前款規定的期限。
信訪人對復議意見不服,仍以相同事實和理由提出申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信訪條例》的規定,信訪人的權利包括知情權、申請撤銷權、要求保密權、申請復議和復審權等。信訪機構要切實維護信訪人的利益。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公婆能否看望孫子
2020-12-03患者能否要求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
2021-02-12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3抗辯權的分類具體有哪些?
2021-02-21被脅迫結婚者如何進行救濟
2020-12-28房產抵押給個人還能查封嗎
2021-02-23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3-07關于商業銀行的擔保規定
2020-12-02個人獨資企業能否履行合同責任
2021-03-20債權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2-26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當事人在房地產糾紛訴訟中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1-25派遣到其他公司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15被競業限制的對象如何界定
2021-01-12交通意外險與人身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1-11財產保險合同指定受益人沒有法律依倨
2020-12-05保險索賠的四個要點
2021-02-26被盜車失而復得引起糾紛的保險理賠
2021-01-08遭綁架致死屬意外 可獲保險理賠
2021-03-14保險代理人對保險經紀人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