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么是公共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收個人的房屋或者其他財產權利。該條確立了只有在公共利益需要的前提下,財產權利人才能無條件地將物權轉讓給國家的原則;對于非公共利益的商業拆遷,財產權利人可以決定是否轉讓其物權。這無疑是歷史上的一大進步,但法律沒有界定公共利益,卻是一大遺憾。目前,在某些情況下很難界定公共利益。征收屬于公共權力,不明確公共利益就無法達到立法目的,嚴重侵害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我認為,公共利益應當符合下列條件:第一,公共利益的受益人必須是國家或者不特定的人;第二,公共利益的受益人必須是多方面不特定的,不能由一個方面來確定;第三,公共利益的受益者必須是持久的;三是公共利益的受益者必須是永久的;四是要準確把握公共利益的層次,切實把握國家整體利益和地方利益。其次,誰界定了公共利益
物權法沒有界定公共利益。今后,公共利益的定義將由立法部門修改,或由司法部門根據物權法的適用情況作出司法解釋。但兩者都面臨著嚴重的滯后性,不能有效地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更可靠的是法院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和案件情況及時界定公共利益,這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但需要法院具有高度的中立性,不能受到任何武力的干涉,公正行使司法審查管轄權。第七條規定,財產權的取得和經營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三是強制搬遷問題在我國各地十分普遍,情況十分復雜。對于符合公共利益的拆遷,如果在實踐中符合《物權法》規定的條件,就不存在強制拆遷,因為被拆遷人拿到了拆遷款,現有的居住條件不降低,大部分被拆遷人就不會拒絕;對于非公共利益的拆遷,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權利人可以拒絕轉讓財產。在這種情況下,不應剝奪權利人的自由意志,因此本案不存在強制拆遷。四是符合公共利益的拆遷補償。
物權法第四十二條第三款規定,征收個人住房的,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征收個人住房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生活條件。這就確立了個人住房拆遷條件下的公共利益,雖然權利人必須轉讓財產,但得到兩個保障:一是得到補償,二是得到現有居住條件不減少的權利。這樣,在目前的情況下,任何人都可能成為釘子戶。目前,房價飛漲,過去拆遷是按照被拆遷房屋的價值來計算的,但在實踐中,按照這個標準計算的補償幾乎不可能獲得同樣的居住條件,因此如何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成為最現實的問題。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辦法是在房屋未被拆遷的情況下,按照房屋的市場價值計算補償,這樣問題就容易解決了。其實,拆遷問題還很多。如何有效地維護物權法下權利人的利益將是物權法下最重要的問題,這也關系到物權法的適用。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合同如何審查,買賣合同審查的注意事項
2020-12-03上課期間老師訓學生出去跳樓身亡學校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07股東投資未到位應如何處理
2021-01-27個體診所助理醫師獨立執業如何處罰
2021-01-13犯受賄罪一般會判死刑嗎
2021-02-10監視居住轉刑拘的條件
2021-02-20因一方過錯導致離婚的,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16一方不讓探望子女怎么辦
2020-12-23如何證明個人財產與債務無關
2021-01-16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如何處理
2020-11-27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贈與合同是雙務合同還是單務合同
2020-11-18偽造房產證,變賣他人房產會被判刑嗎
2021-02-23怎么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9勞務派遣工合同期滿是否解聘
2020-12-21試用期離職一直不批怎么辦
2021-03-21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有權拒絕露天作業嗎
2021-01-29公益崗糾紛是否勞動爭議
2021-01-10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