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條規定:“承包地被依法征用,承包人要求發包人支付已收地上附著物和苗木補償的,應當予以支持。承包人以轉包、租賃等方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第三人的,青苗補償費歸實際出資人所有,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歸附著物所有人所有,但承包人另有約定的除外雙方。”
可以看出,地面附著物和幼苗的補償通常應支付給承包商。承包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歸實際出資人或者所有人所有。第二十三條規定:“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家庭承包人放棄統一安置,并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已經領取的安置補助的,規定安置補償是對被征地農民喪失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補償。只要農戶的包工頭放棄統一安置,費用就應該支付給農戶,而其他形式的包工頭則不享有這一權利。根據第二十四條規定,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協商程序,決定在集體經濟組織內分配領取的土地補償款。在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時,屬于集體經濟組織的,要求繳納相應份額的,給予扶持。”
根據本條規定,土地補償費分配的對象是確定土地補償安置方案時具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什么樣的人才是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他們享有多少分配權?在實踐中,每個村的集體經濟組織的做法也不盡相同,沒有統一的規定。即使是同一村、不同時期的不同集體經濟組織之間,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分配方式和分配依據也不盡相同。分配不公、糾紛不斷是必然的。由此可見,如何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是解決土地補償分配問題的前提。
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取得:
到目前為止,我省還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因此,不妨借鑒有關省份的相關規定。根據《山東省實施辦法》第六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村常住居民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一)村出(二)與村里的村民結婚遷入有戶口的村;(三)村里的村民依法收養(四)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或者二分之二以上成員同意,依法將戶口遷入本村,接受其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其他人員三分之一的村民代表。安徽省也有類似規定。
根據上述規定,顯然
1,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戶籍依據是一般原則,特別是原戶籍在這個村組,自然取得了村組的集體成員資格。當然,這是一種原始的收購。然而,這并不是唯一的依據。還應結合成員與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的經濟聯系以及是否與集體經濟組織簽訂了特別協議來考慮。例如,在農村,所謂的寄宿戶和空置戶,按照與集體組織的協議,不具備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集體經濟組織取得成員資格的方式可分為原始取得和加入取得。采集時間:原始采集從出生時開始。有出生證明的,以出生證明記載的時間為準。沒有出生證明的,以派出所或者村民委員會登記的時間為準。戶籍由戶籍轉入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自會議召開之日起取得成員資格。如果一個家庭中有一部分成員死亡,或者其戶籍遷往設區的城市,轉為非農戶籍,其成員身份自然會喪失和終止。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條規定,家庭承包人是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因此,只要作為承包人的農戶仍然存在,雖然其部分成員已經喪失,但農戶承包的土地必須仍然維持現狀,不能調整。
2。一戶只有一人突然或者正常死亡,或者戶籍遷往設區的市的,為非農業戶籍;或者一戶有多人突然死亡或者全部遷往設區的市的,則成為非農業戶口,在這兩種情況下,成員資格都將喪失。承包人不復存在,家庭承包的土地應當屬于集體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規定:承包期間,承包人全家遷入設區的城市,成為非農家庭的,承包的耕地或者草原應當返還發包人。承包人不履行承包義務的,發包人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或者草原。取得承包地后,應當提拔為士兵、工人、公務員,有固定工作,戶籍遷出,或者因經商辦企業而遷出。在這些情況下,其成員資格應視為喪失。但是,只要其他家庭成員仍在集體組織中,這些成員以前承包的土地就不應歸還或收回。因此,如果農民以書面形式放棄土地承包權,家庭將無權獲得直接補償給家庭的費用,但只要家庭成員不放棄集體成員資格,家庭可以間接獲得補償給集體的費用,并分享其他集體利益集體組織的書面形式,也就是說,他們不會失去集體組織的成員資格。
然而,對于應征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入伍、應征入伍、應征入伍入伍、應。我認為,學生在校期間和服兵役期間仍應被視為集體組織的成員,已婚移民入住當天應被視為集體組織的成員。第三,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權應享有兩項權利:經濟權利和集體事務管理權。經濟權利的具體表現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讓集體組織成員獲得土地,土地是集體組織成員作為集體土地所有者成員應當獲得的財產,關系到集體組織成員的生存和社會公平。根據物權法草案,物權應當是用益物權,但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繼承,可以繼承的是承包收益。
2。現在產生糾紛的原因大多是集體土地被征收后獲得的補償費不能落實到每一個農民身上,集體土地最終也是最直接的利益是農民。現在征地后,大部分補償都交給了集體組織,這很不公平。三。宅基地分配權。宅基地是一項重要的福利,蘊含著巨大的經濟效益。許多地區在宅基地分配上采取了不平等政策。表面上,他們侵害的是男女平等的權利,但實際上,他們侵害的是集體組織的成員權,因為成員權包含著不分男女、老少的宅基地平等分配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證據交換階段患者享有哪些權利
2021-02-11環境侵權公民監督
2021-01-16公司破產員工賠償標準
2021-03-24公司法 注冊資金 抽資
2021-03-03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限額是什么
2021-03-16財產保全后還能強制執行嗎
2020-12-18臨時卸車是雇傭關系嗎
2021-03-04玻璃窗意外掉落砸死男童,誰來負責
2021-01-20土地糾紛是找村長辦事嗎
2020-12-16集資合作建房包括哪些條件
2020-12-01房地產權屬調查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2020-12-17如何解除合同及解除合同程序
2020-12-05人身意外傷害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3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
2021-01-28已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帶病投保人可獲得理賠嗎
2020-12-05財產保險合同中有哪些免責條款
2020-11-27什么是自留地
2021-01-05農村可以自行出讓土地嗎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