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保人缺乏法律常識。
主要表現在:
第一,對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當事人訴訟主體地位缺乏認知。
有的投保人對保險公司的營業部及其分公司的訴訟主體地位認識不足,本該起訴分公司的卻起訴總公司或直接起訴沒有獨立訴訟地位的營業部;有的投保人混淆了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的內部關系以及其分別與保險公司的相互關系,本應由投保人主張要求解除保險合同的卻誤將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列為原告,或者本應由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主張要求保險公司理賠的,卻誤將投保人列為原告,導致由于原、被告主體不適格被法院裁駁后進行重復訴訟。
第二,過分想念保險代理人的口頭承諾,而輕視保險合同條款的書面約定。
有的投保人以保險代理人的口頭承諾與保險合同條款不一致為由,認為保險公司存在欺詐行為、要求撤銷合同或者認為保險公司應當按照保險代理人的口頭承諾進行理賠,但由于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易陷入舉證不能的尷尬境地。
第三,因未履行法定義務而導致保險公司拒賠。
例如投保人作為保險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常常不履行如實告知的法定義務:有的投保人是由于一時疏忽過失未盡到如實告知義務,還有的投保人是由于缺乏誠信意識故意不履行告知義務,從而導致保險公司拒賠。
2、保險公司管理不夠規范
第一,結保險業務員管理不到位。
部分保險公司為了拓寬銷售渠道,一味壯大保險業務員隊伍,而不嚴把從業資格關,不考慮業務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允許沒有保險代理資格證書的列證業務員對外開展銷售業務,對有證業務員不進行充分的崗前業務培訓,導致保險業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
第二,對事務性工作管理不到位。
有的保險公司不注重工作細節,經營過程中的營銷理論、理賠管理、服務舉措等工作存在許多薄弱環節。有的保險公司營銷理念滯后,偏重短期利益,重點在于推銷保險產品,而缺乏圍繞滿足投保人的需要開展包括保險市場的調查和預測、營銷環境分析、投保人行為的研究、保險銷售渠道的選擇及售后服務等到整體營銷理念,給人們造成厭煩情緒和逆反心理,損害了保險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第三,對與保險合同的相關法律知識培訓不到位。
實踐中很多保險公司疏于對法律部門人員的管理,不重視對工作人員的法律知識培訓,導致保險公司經常在簽訂和履行保險合同中出現一些常識性錯誤。
3、隱瞞病情投保敗訴
蘇某被某醫院檢查出患有肝臟彌漫性病變。醫院確診后,蘇某作為投保人、被保險人向某保險公司分別投保了萬全人生重大疾病保險、**盛世·**安康終身壽險(B)等險種,身故受益人均為蘇某的兒子。
投保時,保險公司向蘇某詢問其是否患有疾病,蘇某隱瞞了他剛剛被檢查出的疾病情況,沒有將真實患病情況向保險公司如實告知,保險公司簽發了3張保險單。
蘇某病故后,他的兒子以受益人身份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請。保險公司經調查發現蘇某在投保前患病的事實,作出不予理賠并不退還保費的決定。
由此,蘇某的家人訴至法院,要求判令保險公司賠付保險金23萬元并退還已交納的保費6240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蘇某故意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保險公司對于保險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并不退還保險費的決定依法有據,判決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在司法實踐中發現,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情況非常普遍,而這恰恰成為保險公司拒絕承擔保險責任進而引起糾紛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被保險人、受益人在訴訟中敗訴的最主要原因。投保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保險公司在訂立保險合同時對投保人的指導不到位甚至存在誤導;二是部分投保人缺乏誠信意識,刻意隱瞞重要事實。
4、代簽字人身保險合同無效
張某以兒子為被保險人投保了3份壽險,由于父子兩人關系不是很好,張某暫時不希望兒子知道其財產狀態,于是沒有告訴兒子為其投保的事。但是,因為保險必須由被保險人本人簽字,在保險公司業務員的默許之下,張某代替其兒子在被保險人處簽了張某的名字,保險公司簽發了保險單。之后,張某發現該保險需要長期支付數額較大的保費,其財力不足以支撐,于是訴至法院要求確認保險合同無效,判令保險公司退還保費并支付利息。
法院在審理此案時,找到張某的兒子了解情況,其子才知道張某投保一事,并明確表示不同意張某為其投保,他本人也沒有在投保單上簽字。
鑒于張某代簽字且被保險人不同意張某為其投保的事實,法院依法認定3份保險合同無效。代簽字行為涉及到保險合同的成立、效力、主要義務的履行等諸多爭議焦點問題,而保險業務員或者代理人的利益驅動成為代簽字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
5、輕信“保險當存款”引糾紛
陳先生和老伴都是退休人員,多年來省吃儉用也積攢下來一些錢。
一次在銀行存錢時,陳先生遇到了某保險公司的業務員。這名業務員極力勸說陳先生購買某款萬能型投資理財保險,并介紹說這種保險和存款一樣,可以隨時提取保險金,比存款收益高,又能收獲一份保障。聽了業務員的介紹,陳先生購買了該款終身壽險,并先后交納了7萬元保費。依據合同約定,陳先生所交的7萬元保費均被保險公司扣除了初始費用。
投保半年后,陳先生向保險公司申請提取4萬元現金。一個月后,陳先生又將另外4萬元現金打入了保險賬戶,卻發現又一次被扣除了3200元的初始費用。對此十分不解的陳先生找到業務員詢問,業務員解釋稱這4萬元被認定為陳先生追加的保費,因此需要扣除初始費用。
陳先生訴至法院要求判令保險公司退回收取的初始費用3200元及其利息。
法院調查發現,陳先生在投保時簽署了投保書和《人身保險投保提示》,同時陳先生在提取以及歸還4萬元保費時均簽署了委托書和保險合同變更書,上述書面證據內容表明了保險公司對保險條款進行了明確說明。法院最終依據書面證據判決駁回了陳先生的訴訟請求。
保險代理人的銷售誤導和投保人對于保險產品的錯誤認知也是引發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一大原因,尤其體現在投資理財類保險糾紛中,這種銷售誤導導致投保人的收益預期被人為提高,投保人一旦發現與自己的理解不一致、保障或者收益達不到預期或者無力繼續支付保費等情形,往往選擇解除合同,但退保產生的損失往往導致投保人不滿,進而引發訴訟。
此外,人身保險合同中存在很多專業性很強的概念、術語和條款,這些概念、術語和條款對于一般的消費者來說,理解相對困難,極容易引起歧義和誤解,另外,部分保險條款在對涉及重大權利義務的關鍵問題上過于簡略,往往只注明詳見某些手冊等等,而投保人并不能得到這類資料,保險公司援引這類資料進行解釋往往不能得到保險相對人的認同,導致糾紛產生。
同時,根據調研,西城區法院的法官發現,目前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各壽險公司不斷追求保險產品的創新,但是個別保險產品的設計對道德風險和投保人的逆向選擇考慮不足,產品設計存在缺陷,導致了后期糾紛的集中出現,訴訟中保險公司往往處于不利地位。
【幾點建議】
1、提高全民保險意識。雖然目前一部分人具有較高的保險意識,但是大部分人對于保險的保障功能、風險防范功能認識尚有不足,因此有必要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保險意識。
2、重塑對保險公司的信心。目前人們對保險推銷存在厭惡和逆反心理,保險公司應當轉變服務理念,提升服務水平,一切從滿足投保人需要出發,重塑人們對保險公司的信心。
3、規范市場秩序。為規范市場秩序,促進保險業的長期發展,保險公司必須查堵管理漏洞,從薄弱環節入手,加強內部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4、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針對目前保險公司誠信缺失的問題,有必要建立健全由法律制度、市場監督和信用評價組成的保險誠信體系,樹立保險公司良好的社會形象。
獲取相關幫助請咨詢秦皇島合同糾紛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下設子公司是否屬于公司分立
2020-12-05職務發明的申請權是單位嗎
2020-12-19解除抵押需要擔保公司出面嗎
2021-02-23什么是婚姻自由權,哪些行為屬于破壞婚姻自由
2020-11-15醫療事故賠償行政調解申請書
2021-03-14交通肇事死亡逃逸的認定
2020-12-29拆入資金用于什么方面
2021-02-08合同擔保的擔保方式有哪些呢
2020-11-17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試用期時間有啥規定
2021-03-11勞務外包是同工同酬嗎
2020-12-22空難死亡賠償金是否屬于遺產
2020-11-18去勞動局投訴,勞動局會過來處理嗎
2020-11-16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包括哪些內容2020最新
2021-02-06家庭財產保險可以全保嗎
2021-01-08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可以有哪些
2020-11-17保險一半責任怎么賠付
2020-12-29進出口貨運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0-11-22事故保險理賠的流程有哪些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