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戶一房”、“限流通、限抵押”的相關規定是引發諸多宅基地糾紛的原因。在農村,存在著宅基地流轉、繼承,甚至非法買賣的現象。宅基地買賣糾紛是宅基地轉讓中常見的糾紛類型。那么,解決糾紛的方法是什么呢?解決糾紛的法律對策是什么?解決糾紛的法律規定是什么?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可以轉讓,但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先經村委會同意,再經鄉政府批準。轉讓方和受讓方是同村村民。
3。轉讓人無宅基地,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
4。宅基地使用權不能單獨轉讓,必須與房屋一并轉讓。此外,轉讓人的戶籍應已遷出村莊或屬于“一戶多房”。如果是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必須明確表示不申請宅基地,有證據表明有住房保障,如與其他近親屬居住。如果符合上述條件,房子的銷售就可以得到保障。
目前,有很多人在城市戶口,業余時間在農村自己買房,周末住在村里。你要考慮你購買的農村住房是否符合上述4條,如果不符合,那么麻煩就隨之而來。(1) 宅基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一并轉讓,應當符合一定條件。
1。履行有關審批手續。
房屋所有權證是確認房屋所有權的法律憑證,宅基地使用權證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是農民依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權的重要證據,因房屋買賣轉讓宅基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主體發生變化的,按照《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規定辦理審批手續權利主體應當辦理變更登記。實踐中,一些地區的房管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與房屋土地管理脫節。有的當事人只到房管部門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不變更宅基地使用權主體,這使得土地管理部門的工作被動。也有買賣雙方未經任何部門批準,既未辦理房屋產權變更登記,也未完成宅基地變更登記的。嚴格地說,在這種情況下,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沒有轉移。宅基地分配制度的福利性必然導致權利主體的身份特殊性和權利取得的限制。宅基地使用權的主體應當是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或者與成員有直系親屬身份或者其他規定本人身份。由于經濟發展、人口流動等原因,宅基地使用權原所有人不再使用宅基地,依法可以轉讓。但是,應當對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主體加以限制。也就是說,宅基地使用權只能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自由轉讓,因為一旦轉讓給城鎮居民或者其他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讓主體將不再符合法定條件,除非在轉讓時,受讓人將戶口遷移到鄉、村,成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過戶后,仍原則上遵循“一戶一房”的原則。因此,當房屋銷售涉及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時,農民也應符合宅基地標準的限制。取得的宅基地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標準的,應當在土地登記卡和土地證上注明超標數量。分戶建房或者拆除、改建、改建已有房屋,或者政府依法計劃改建的,應當按照當地政府規定的面積標準重新劃定使用權,超出部分退還集體經濟組織。實踐中,超出部分由集體經濟組織收回,對宅基地上的房屋給予適當補償。(2) 上述條件不影響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有人認為,農村宅基地和房屋買賣合同違反了法律規定,應當在合同訂立前后辦理申請、審批、登記等手續,應當認定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理由是,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六十條,房地產轉讓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六條和《土地登記規則》第二十五條,土地使用權變更自登記之日起生效,未經登記的變更不具有法律效力。
需要指出的是,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是否已經登記,不屬于房屋買賣合同的有效要件,未辦理過戶登記不影響買賣合同的效力。只要銷售合同符合合同的有效要件,合同即為有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才能生效的,從其規定?!?/P>
首先,根據規定,需要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合同,必須有法律或者行政依據。因此,土地登記規則不能作為認定依法需要登記的合同的依據。第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了城市規劃區國有土地范圍內的房地產開發用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不應適用;第三,《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雖然適用,相關規定規定,土地使用權自登記之日起生效,故對物權行為作出規定,而非買賣合同屬于債權行為。最后,從登記目的看,登記作為公示不動產物權變動的一種方式,只能登記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的變動,不能登記房屋買賣合同本身。就登記的性質而言,登記是有效房屋買賣合同的履行內容之一。如果認為房屋買賣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就會混淆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的有效要件。過戶登記是房屋買賣合同生效當事人的義務之一,而不是合同效力的重要內容。“一房一戶”的主要條件和標準不影響買賣合同的效力。此外,即使合同的訂立違反了其他部門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的強制性規定,也不能認定合同無效。雖然《關于加強土地出讓管理禁止炒作土地的通知》規定“農村房屋不得出售給城鎮居民”,但其發布機關是國務院辦公廳,不是行政法規,不能作為判斷合同效力的依據?!锻恋毓芾矸ā返诹l規定,“農村村民出售、出租房屋后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不禁止在農村宅基地上出售、出租房屋。至于第六十三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轉讓、出租用于非農建設”,立法的目的是限制農村集體土地用于非農建設。農村宅基地上的房屋即使出售,仍屬于農村建設用地性質。因此,沒有法律依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于涉外婚姻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9訴訟保全能否凍結房產
2021-01-14酒駕摩托車追尾全責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6車輛損失險有必要買嗎
2020-11-12老人贈與房屋以后想要回怎么辦
2020-11-19離婚夫妻贍養費標準
2021-01-11贍養老人能占有老人房屋嗎
2021-01-03網簽購房合同查詢
2021-03-12解除勞動合同后醫保多久失效
2021-01-05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放嗎
2021-03-01疫情期間公司放假有工資嗎
2021-01-31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的賠償標準2020
2021-03-25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保險經紀人需要什么條件資格
2021-02-272020人身意外保險死亡賠償有多少錢
2021-02-12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8保險合同疑義條款如何解釋
2021-02-12裝飾工程承包合同書
2021-03-26農村集體流轉合同可以簽多少年
2021-01-27農村土地確權糾紛怎么解決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