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原、被告信用社簽訂了《個人貸款合同》,約定貸款本金20萬元,利率8.52‰,貸款期限為2014年2月5日。原告與被告簽訂個人借款合同的同時,被告將自己的房屋抵押給原告,并取得了其他權利證明。貸款到期后,被告在原告多次催收后未能償還,故原告告知法院,請求法院依法作出判決:1。被告應償還借款本金200000.00元,利息31028.13元,本息合計231028.13元。被告按合同約定的貸款利率計算并支付逾期貸款利息,比2014年2月6日至被告支付之日8.52‰的月利率高30%。原告在抵押擔保范圍內享有優先受償權。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法院判決:原告對被告房屋享有優先受償權,經審理,法院認為被告與原告簽訂個人借款合同系某一方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真實,不違法,雙方借款關系依法建立,合法有效,受法律保護,雙方應按約定充分履行義務。原告已按照合同履行了發放貸款的義務。雙方約定的貸款履行期屆滿后,被告方未履行還款義務。現在,原告要求被告償還被告的貸款和利息是合理的,應當予以支持。被告與原告簽訂了抵押擔保合同,并對抵押物進行了登記。抵押權合法有效,原告有權行使抵押權。被告被某法院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法院依法缺席審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第二十一條、第三十三條、第四十六條、第五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定,判決如下:判決生效后,被告應一次性償還原告信用社貸款本金人民幣200000.00元。
2。被告應當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一次性償還原告信用社貸款利息和逾期利息。三是原告對被告抵押的房屋享有優先受償權。律師認為,抵押權的優先權是什么?《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本法所稱抵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對本法第三十四條所列財產的占有,以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定將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優先受償權是指特定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全部或者特定財產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起源于羅馬法。本案中,公司與信用社簽訂的借款合同、抵押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具有法律效力。現在,如果銀行不履行還款義務,根據上述法律規定,銀行有權通過抵押房屋的折價,或者通過拍賣、變賣房屋的價格,要求優先受償。基于以上介紹,債權人的優先權應當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相信您在閱讀了以上介紹后,對按揭中什么是優先受償權的法律知識會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對此有任何法律問題,請咨詢律師網,他會給你一個專業的答案。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淺論刑事賠償范圍的擴張
2020-12-31知識產權增資是什么意思
2020-12-27口頭雇傭關系合法嗎
2021-03-11婚前協議內容包括房產共有嗎
2021-03-25審查逮捕環節需不需要指定管轄
2020-12-06計逾期利息的法律依據
2021-03-16第三方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3-17財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05如何打專利官司
2021-02-07未簽訂勞動合同要雙倍工資屬于一裁終局嗎
2021-03-11企業重組職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勞務方簽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04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試用期離職被壓了一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1-02-04辭退發工資嗎
2021-02-28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飛機延誤險賠償條件是什么
2021-02-07保險合同變更必須采用的口頭的形式嗎
2020-12-25交通事故中有人員傷亡,保險公司什么時候能理賠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