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眾籌模式,該如何避開相關法律風險?
第一、玩眾籌如何避開刑事及行政法律風險?
如之前我所講的一樣,眾籌可能觸犯兩大類刑事法律風險和兩大類行政法律風險,其實行政法律風險與刑事法律風險具有關聯性和對應性,未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為行政違法行為,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則為犯罪行為。因此,將刑事法律風險與行政法律風險并列起來講更簡明扼要,便于大家了解。
此外,由于眾籌類別不同,下文將按照眾籌模式不同逐一進行分析。
1、債權類眾籌如何避開刑事或行政法律風險?
債權類眾籌表現的一般形式為P2P模式,其最可能觸碰的刑事罪名是非法集資類犯罪,主要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屬于公檢法司法機關受理和管轄的范圍。同樣,如果尚未達到非法集資的刑事立案標準,則其可能構成非法金融行政違法行為,屬于人民銀行監管處罰的范圍。
那么如何避開非法集資類的刑事或行政法律風險呢?在目前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持積極開放的態度下,債權類眾籌可以創新,但不要觸碰法律紅線,如果不去觸碰央行官員劃定的3條法律紅線,則債權類眾籌則可能避開非法集資類的刑事犯罪或行政違法風險。具體如下:
第一條法律紅線:當前相當普遍的理財資金池模式,即P2P平臺將借款需求設計成理財產品出售,使投資人的資金進入平臺中間賬戶,產生資金池;
第二條法律紅線:為不合格借款人導致的非法集資風險,即P2P平臺未盡到對借款人身份的真實性核查義務,甚至發布虛假借款標的;
第三條法律紅線:則是典型的龐氏騙局,即P2P平臺發布虛假借款標,并采取借新還舊的旁氏騙局模式,進行資金詐騙的。
根據上述劃定的3條法律紅線,作為債權類眾籌,要充分把自己定位為中介平臺,回歸平臺類中介的本質,為投資方與資金需求方提供準確的點對點服務,不得直接經手資金,不得以平臺為資金需求方提供擔保,不得以平臺承諾回報,不得為平臺本身募集資金,不得建立資金池。并且要嚴格審查融資方的信息,嚴防虛假融資信息的發布。
如果債權類眾籌能夠做到上述幾個方面,嚴格恪守法律紅線,則債權類眾籌可能避開非法集資類刑事或行政類法律風險。
2、股權類眾籌如何避開刑事或行政法律風險?
股權類眾籌目前是法律風險最大的一類眾籌,也是未來發展空間最大的一類眾籌模式,其最可能觸碰的刑事法律風險是非法證券類犯罪,歸屬于公檢法受理和管轄。同樣,若達不到刑事立案標準,則屬于非法證券類行政違法行為。歸屬于證券監督管理機關管轄和受理。
那么,如何避開非法證券類的刑事或行政法律風險呢?在目前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持積極開放的態度下,證監會已經開始調研股權類眾籌存在相關問題。股權類類眾籌可以創新,但不要觸碰法律紅線。我個人認為,股權類眾籌以下六條法律紅線不能碰:
第一條法律紅線:不向非特定對象發行股份;
第二條法律紅線:不向超過200個特定對象發行股份;
第三條法律紅線:不得采用廣告、公開勸誘和變相公開方式發行股份;
第四條法律紅線:對融資方身份及項目的真實性嚴格履行核查義務,不得發布風險較大的項目和虛假項目。
第五條法律紅線:對投資方資格進行審核,告知投資風險。
第六條法律紅線:不得為平臺本身公開募股。
如果股權類眾籌能夠做到上述幾個方面,嚴格恪守法律紅線,則股權類眾籌可能會避開非法集資類刑事或行政類法律風險。
在具體操作層面上,作為股權眾籌平臺,應做好需求兩端的嚴格審查和限定,對投資人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并告知投資風險,只有經過注冊且通過嚴格審核的投資人才具備資格,才可能看到投資方的項目。同樣道理,平臺需要對項目發布方股東信息,產品信息,公司信息進行嚴格審查,必要時實地查看,做好法律、財務、商務三個方面的盡職調查。在需求對接上,每次只允許不超過200人的投資人看到推介的項目,具體的投資洽談需要在線下以面對面的方式進行,為了避免人員過多的問題和代持造成的問題,對選定的投資人采用設立有限合伙企業合投方式進行。通過嚴格的設定,避免觸碰上述的6條法律紅線。
3、回報類眾籌如何避開刑事法律或行政法律風險?
相對而言,回報類眾籌是法律風險最小的眾籌模式。但是如果回報類眾籌不能夠規范運作,若使融資方有機可趁發布虛假信息,則可能觸碰集資詐騙的刑事法律風險,若未達到刑事立案標準,則可能構成非法金融類行政違法行為。
為了避免上述法律風險存在,我認為,回報類眾籌需要注意不要碰以下幾條法律紅線:
第一條法律紅線:嚴格審查項目發布人的信息、相關產品或創意的成熟度,避免虛假信息發布;
第二條法律紅線:對募集資金嚴格監管,保證回報產品按約履行;
第三條法律紅線:眾籌平臺不要為項目發起人提供擔保責任。
如果回報類眾籌能夠做到上述幾個方面,嚴格恪守法律紅線,則回報類眾籌可以避開非法集資類刑事或行政類法律風險。
4、捐贈類眾籌如何避開刑事法律風險?
捐贈類眾籌如果規范運作的話,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礙。但是如果被虛假公益項目信息發起人利用,則可能觸碰集資詐騙類刑事法律紅線。
為了避免上述法律風險存在,我認為,回報類眾籌需要注意不要碰以下幾條法律紅線:
第一條法律紅線:嚴格審查項目發布人資格、信息,公益項目的情況;
第二條法律紅線:對募集資金嚴格監管,保證公益類項目專款專用;
如果公益類眾籌能夠做到上述幾個方面,嚴格恪守法律紅線,則公益類眾籌可以避開非法集資類刑事法律風險。
第二、玩眾籌如何避開民事法律風險?
如前文所述,眾籌還存在諸多的民事法律風險,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民事法律爭議,在眾籌模式設計及具體的交易交易流程設計上,要關注每一個細節,把每一個細節用一個個法律文本固化下來,避免約定不明發生爭議。具體如下:
1.作為眾籌平臺,應當設立好眾籌規則,參與者必須遵守眾籌規則,相關各方與眾籌平臺應當有一份比較完整的協議,這個協議如果在線上完成,則運用電子簽名方式進行,平臺應做好流程及文檔管理;
2.對于需求雙方,就具體的債、股權投融資應做好具體協議的簽署工作,如果在線上進行的話,可運用電子簽名方式進行,平臺應保管好整個電子文檔備查;
3.對于眾籌過程中發生的股權代持問題,一定要簽署好股權代持協議,對股權代持的有關問題進行詳細的約定,避免爭議;
4.作為眾籌結構的中的三方,投資方、平臺及需求方(眾籌發起人),應各自明確責任,根據各自在交易中的地位簽署相應的法律協議。如果眾籌結構中因需要涉及更多的第三方(如資金監管方,擔保方),應根據其在眾籌中權利義務做好協議安排,明確權責。
如果能夠在眾籌中做好以上幾個方面,眾籌可能會避免不必要的民事法律爭議,從而有效地避開民事法律風險。
眾籌可能觸犯兩大類刑事法律風險和兩大類行政法律風險,其實行政法律風險與刑事法律風險具有關聯性和對應性,未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為行政違法行為,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則為犯罪行為。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辭職沒簽勞動合同有工資呢
2020-12-09試用期辭職需要提前幾天
2020-11-25監事能否參加股權激勵
2021-02-05職務發明的申請權是單位嗎
2020-12-19家庭債務夫妻雙方如何承擔
2021-02-20路邊停車方向不一樣會違章嗎
2020-12-14網絡借貸合法嗎
2021-01-02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2021-02-272020年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2-03居民商業產權是否征收房產稅
2021-01-10人在外地怎么賣房
2021-01-31“國五條”解讀
2021-01-16試用期離職一直不批怎么辦
2021-03-21勞動調解應該去哪
2021-03-10保險合同變更的內容
2021-01-16什么是網絡投保
2021-01-15保險合同的主體包括哪些
2020-12-26如何購買車險才劃算
2021-03-24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不登記可以對抗第三人嗎
2020-11-11土地流轉合同應當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