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物的條件是:(1)占有人必須喪失占有;(2)喪失占有不是出于占有人的意志。占有人故意放棄占有的,是對所有權的放棄,將被視為無主財產。占有人或者直接占有人未經所有人同意放棄動產的,應當視為喪失占有而沒有自己的意思,仍然構成喪失的財產。
(3)該物業現在必須無人占用。如果該財產已被他人占有,則不能構成遺失物,例如,被盜財產不能構成遺失物。(四)遺失物必須是動產,不得無主。
不動產的性質決定了它不能滅失,因此滅失的財產只能是動產。因為動產不是以所有權人的意志為基礎丟失的,所以動產不是放棄的,而是擁有的。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后,拾得人與拾得人之間形成法律關系。拾得人是以拾得行為取得遺失物占有權的人。拾得行為是發現遺失物并實施占有的行為。接戲的行為并不要求演員有能力。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后,有義務通知所有人、遺失人或者其他有權占有、返還遺失物的人。在返還和交付遺失物之前,拾得人有義務按照善管人的標準妥善保管。
根據《民通意見》第九十四條的規定,被拾得物滅失或者損壞,拾得人沒有故意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拾得人視物為自己的,拒不退還,造成訴訟的,以侵權行為處理。實踐中,拾得人拒絕返還遺失物的情形有兩種:一種是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后不作為占有,而是在失主要求時拒絕返還;另一種是拾得人從一開始就作為占有物,拒絕返還。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發現者都應承擔侵權的法律后果。我國立法對中間人是否有權要求賠償并不明確。從理論上講,有正面的和負面的觀點。肯定地說,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對索賠權作出了規定,傳統的“收錢不昧”的做法上升為法律規定,忽視了雙方實際利益的平衡,影響了法律規則的實際效力;從消極的角度看,拾金不昧是我國優秀的傳統道德,如規定賠償請求權,不利于弘揚美德。但是,考慮到社會現實和法律的制度價值,有必要對中間人的賠償請求權進行規定。我國的社會形態已經轉變為以利益為核心的市場經濟形態。由于以利益認定為核心,賦予拾得人請求賠償的權利,可以為拾得人返還遺失物提供一種激勵機制。同時,對索賠權的規定不會使業主失去太多的利益,對業主更為有利。遺失物是指不以遺失人的意志為基礎暫時喪失占有權的財產。遺失的財產只能是動產。拾得遺失物是事實行為,拾得人不必具有行為能力。遺失物只能是動產,不動產不存在滅失的問題。失物不是無主的財產,而是失主已經失去占有權而不屬于任何人的財產。至于占有權的喪失,則有各種不同。一般來說,財產所有人因某種原因而喪失財產;也有其他情況,如直接占有人喪失財產。對于間接占有人,即所有人來說,它是遺失物。另一個例子是,如果沒有行為能力的所有權人放棄了該物,因為他缺乏意志能力,所有權的放棄就不會成立。但是,為了安全或者其他考慮,物主將物埋在土地上或者放在某個秘密的地方。此時,物主并沒有失去對該物的占有,所以它不是一個遺失物。如果主人由于年齡的原因忘記了在哪里,那就是埋藏物或隱藏物。關于“構成遺失物的一般條件是什么”的問題,如果遺失物的條件是占有人非故意而非故意遺失,則可以認定為遺失物。丟失的財物如果被人發現,應當及時歸還,否則因價值高而構成犯罪。你可以向律師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銷合同甲乙方規定
2021-01-16二手房交易中陰陽合同的效力
2021-02-11企業法律顧問能否代理訴訟
2020-12-17人身損害賠償墊付后如何追償
2020-12-27簽訂質押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3-19事故認定書如何開具
2020-11-20新合伙人加入后的債務如何處理
2020-12-08匯票被拒絕付款后的追索期限是多久
2021-03-04怎樣進行公司破產申請的受理審查
2020-12-09什么是贍養
2021-03-01交通事故要求賠償怎樣訴訟
2020-12-10尋找債務人及其財產線索的方法
2021-02-13雙重除斥期間以哪個為準
2020-12-19離職之后三個月才給工資合法嗎
2021-01-21遺產非必須留給法定繼承人嗎
2021-03-16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集資房和公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27公司搬遷可以和孕婦解除合同嗎
2021-03-14勞務外包定義
2021-02-27購買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