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動遷房交易仍然非常普遍,而且動遷房交易的風險比較大,容易發生糾紛。因此,律師在下面以一個案例為您淺顯的分析房地產企業搬遷糾紛,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近年來,隨著昆山地區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房屋拆遷數量逐漸增多,因拆遷房屋買賣引發的糾紛也呈上升趨勢。
動遷房買賣糾紛案件屢見不鮮。如何處理此類案件,其背后的法律依據是什么,通過一個案例來探討。2008年5月8日,秦先生通過中介公司與林先生簽訂合同,約定將昆山市千燈鎮某住宅小區的一套動遷房出售給林先生,合同約定了面積、總價、過戶時間和違約責任。合同簽訂后,林某按合同付清了全部貨款,秦某也開了收據。之后,林某裝修了房子,搬了進去。2013年7月,秦先生申請房產證。林先生了解情況后,要求秦先生按照購房協議無條件辦理房屋過戶手續,而秦先生則要求賠償房價上漲。雙方未能就此達成協議,于是產生了爭端。乍一看,本案是一起非常常見的房屋交易糾紛,也是昆山地區最常見的需要辦理被拆遷房屋過戶手續的案件。買受人通常通過法院起訴強制執行過戶手續,法院一般認為交易真實有效,符合繼續履行的條件,并責令出賣人協助辦理過戶手續。但在本案中,筆者作為購房人的代理人發現,在安置協議中,安置人是秦某及其妻子王某,而房屋及購房款收據上并沒有王某的簽字。這種情況在動遷房交易中也很常見。由于被拆遷房屋一般在簽訂安置協議后5年內,可以申請辦理房產證。與一般已申請房產證的房屋相比,購房者很容易忽視誰是房屋的真正主人。另外,大家都知道房子是夫妻共同所有的,經常是夫妻一方代另一方簽字。本案中,房屋買賣合同是未經共有人王某簽字的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王某不承認合同,合同無效。既然雙方發生了糾紛,王某當然希望通過不接受合同的方式使合同無效,然后根據無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可以退房的房子應該退房,這顯然對買受人林某不利,在這種情況下,林某有沒有可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權房屋通過善意取得制度?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按照規定,不動產善意取得必須辦理登記手續,而本案的訴訟事由正是因為被告拒絕辦理手續,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條件。那么這個案子的突破點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應將第十七條第二款解釋為“夫妻應當對夫妻共同財產作出重要決定,而不是因為日常生活的需要,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達成協議。如果另一人有理由認為這是夫妻雙方共同意愿的表達,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情為由與善意第三人對抗。”本文是《婚姻法》中禁止反悔代理制度的一項特殊規定,與英美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合同法相聯系。因此,原告林某是否為善意第三人就成了關鍵問題。原告購買房屋時,被告表示妻子已同意出售房屋,在購房合同中,被告還保證房屋產權清晰,取得了共有人的同意,中介證明了這一點。此外,在庭審中,法院還查明,秦某和王某共同居住在千燈某小區,離糾紛房屋不遠。在庭審中,提交人指出,房屋交付至今已有5年左右的時間。在這么長的時間里,王某也在當地,所以不可能不知道房子已經賣了。同時,王某從未提出任何異議。因此,可以推斷,王某應該知道并同意該房屋已經出售。之后法院也采納了筆者的觀點,裁定合同生效,應繼續履行,秦某和王某協助履行過戶手續。結合本案,如果王某居住在其他城市或患有精神疾病,很有可能他無法知道自己的普通房屋已被秦某出售,那么我認為與本案有很大區別。如果發現這種情況屬實,筆者認為該合同屬于效力未定較為合適。另外,如果本案中的秦某和王某不是夫妻,而是其他親屬,能否參照上訴案件處理?筆者認為,這類案件類似,但在查證他們是否知道或者應該知道房子已經售出時,需要更加慎重,需要綜合考慮居住地、年齡、精神狀況等因素,等等,糾紛的根本原因是我國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問題,由于過戶手續尚未辦妥,不能代表房屋的所有權,而簽訂合同的一方可能存在其他問題,導致過戶遲延。因此,萬一發生糾紛,小編律師建議去律師平臺找專業律師服務,很有幫助。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事實婚姻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2020-11-24律師函收費標準
2020-11-19職工持股會
2020-12-17股權質押信托的受益人是指的誰
2021-02-07交通事故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20如何認定夫妻債務
2021-03-15拆遷安置房繼承后如何過戶
2021-01-14外遇證據調查有什么作用
2021-01-19非法同居與重婚的區別
2020-11-17只有購房合同的房子法院能保全嗎
2021-03-09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手續
2020-11-09決定離婚有什么法定條件
2021-03-12為什么近年來中國夫妻離婚率在不斷的上升
2020-12-13夫妻可對財產進行約定嗎
2020-12-31啥時候能放棄遺產繼承權
2021-03-14胎兒能不能行使繼承權
2020-11-23請人裝修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0辭退也要簽字嗎
2021-03-15學生在校磕掉牙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5細數常見的房地產中介的欺詐行為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