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住房和私人住房的法律規定是不同的。根據建設部《城市公共住房管理條例》和北京市有關規定,公共住房承租人死亡的,其共同居住人可以繼續履行租賃合同,但前提條件是,共同居住者在本市有常住戶口,共同居住兩年以上,無其他住房。符合條件的共住人有兩人以上的,由共住人協商確定承租人。協商不成的,由公有住房產權人根據共同居住人的住房條件書面確定承租人。因此,如果公共住房承租人死亡,且該房屋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條件的共同居住人,則租賃權不能直接轉讓給一人。誰來租房,需要共同住戶協商確定,然后向公房產權人提出書面申請,辦理更名手續。其他人,包括家庭中的其他親屬,無權干涉,因為他們不是共同居民。如果有人在沒有告知其他同住人的情況下辦理了更改房客姓名的手續,這是非法和無效的。如有爭議,權益受到侵害的共住人可以到房管部門要求撤銷更名,也可以到法院起訴確認承租人。第二,公共住房租賃權能否繼承?根據法律規定,可以繼承的是公民死亡時所留下的個人合法財產。公共住房不屬于公民所有的財產。公共住房租賃權不同于普通產權。公民只有權住在這所房子里,但無權處分它。根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北京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公共房屋拆遷基金一般是對承租人的一種補償和房屋安置費用,屬于承租人和共同居住人的,其他人無權繼承。
很多人認為,父母租住的公房拆遷時,全家可以共有財產,所以家庭糾紛很多,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如上所述,只有在本市有常住戶口、同居兩年以上且無其他住房的承租人和同居人,才能獲得公房拆遷款。
公共住房的租賃權不能繼承,因為拆除公共住房所得的錢不能視為遺產。但每個案例都有其特殊性,需要詳細分析。有承租人和共同居住人的房屋,如果拆遷款是在承租人死亡前支付的,一半應該屬于承租人,承租人可以自由購買或者出租房屋。承租人死亡后,這一半拆遷款作為其個人合法財產,子女有繼承權;如果拆遷款是在承租人死亡后發放的,那么所有拆遷款應屬于其他共住人,而不是承租人的遺產,其他人無權繼承。上述知識是小編對“如何避免合同陷阱”問題的回答。公租房承租人死亡后,其共同居住人可以繼續履行租賃合同,但必須符合一定條件。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游樂場兒童受傷如何劃分責任
2021-02-26財產損害賠償包括范圍
2020-12-21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03小區停車位應首先滿足業主需求嗎
2021-01-28未登記抵押權是否享受別除權
2021-01-15婚姻口頭協議多久無效
2021-02-13被拘留職工能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0-12-22締約過失責任是否適用勞動關系
2021-01-14外包勞務審計流程怎么進行
2021-01-21我國法律對勞動爭議仲裁管轄權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29飛機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2-11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投保人死亡繼承人是否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3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2-02保險公司能否拒賠改裝機動車
2021-01-01辦理機動車理賠注意什么
2021-03-19車禍保險理賠具體費用是多少
2021-03-17保險單丟了能理賠嗎
2020-12-03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為什么
2021-01-08保險公估人的作用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