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組織是否存在名譽侵權行為?一般來說,法人組織不構成名譽權侵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答復》第七條規(guī)定:“是否構成名譽權侵權責任,應當根據(jù)受害人的犯罪事實確定名譽已經(jīng)受到損害,行為人的違法行為、違法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行為人的主觀過錯。”因此,在具體認定行為人是否侵犯他人名譽權時,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認定:
行為人有主觀過錯。主觀過錯是指行為人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具有主觀過錯,包括故意和過錯。以媒體新聞報道侵犯他人名譽權案為例,如果行為人的主觀心態(tài)是故意的,我們很容易認定,但如果只是表現(xiàn)為對報道事實的調(diào)查或者對報道事實的審查不嚴,導致虛假報道,如何識別他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筆者認為,新聞媒體作為我國社會監(jiān)督的主體,應該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報道的權利,不應要求新聞媒體準確報道。因為立足中國國情,輿論監(jiān)督在社會生活中,特別是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始終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和支持新聞媒體繼續(xù)有效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行為人的行為是違法的。最高人民法院對構成要件中的“法”沒有作出明確解釋。但筆者認為,從實踐來看,這里的“法”應限于只包括法律、行政法規(guī)。雖然部門規(guī)章和其他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可以約束行為人,但如果行為人違反這些規(guī)定,受害人不能要求其承擔民事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補救辦法就是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訴,要求其對有危害后果的行為人進行處理。由于名譽權本身的特殊性,名譽權的損害后果不同于一般侵權行為。前者更隱蔽,更難證明。例如,公民傷害他人的行為導致社會和他人道德評價的下降;由于加害人的行為,法人的商譽下降,協(xié)商合同終止。我國對名譽權損害后果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jīng)]有明確規(guī)定,訴訟中涉及名譽權的案件一直由法官自由裁量。損害后果與違法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也是完善名譽權保護制度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筆者認為,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必須是違法行為直接導致?lián)p害后果。如果違法行為與間接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必然導致權利的濫用,這也違背了名譽權保護制度的初衷,由此可以得出結(jié)論,名譽侵權案件不存在法人組織,必須是行為人。如果行為人的名譽權受到損害,可以通過媒體直接向法院起訴。如果您還有相關的法律意見,可以致電律師在線解答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02職業(yè)病鑒定流程是什么
2020-11-112020年繼承不用公證了嗎
2021-01-2610級傷殘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27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手續(xù)是怎樣的
2021-01-19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1贈與合同怎么行使撤銷權
2021-01-12超市摔倒超市負什么責任
2021-02-24勞務分包合同應蓋什么印章
2021-01-07工會經(jīng)費上繳比例是多少
2020-12-10強制調(diào)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公司拖欠半年的工資可以補償嗎
2021-03-01理財保險公司破產(chǎn)了怎么辦
2021-03-15買了自燃損失險,車輛著火了,就一定能得到賠償..
2021-02-20保險合同保證義務的執(zhí)行主體是誰
2020-11-23保險詐騙中數(shù)罪的處理
2020-12-07保險公司可以區(qū)別定價嗎
2020-11-28車輛索賠須注意免賠率
2020-11-15理賠的近因原則
2021-01-09土地承包未到期,可以被收回嗎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