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2007年,葉先生與一家科技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并簽訂了附件《員工保密協議》
保密協議規定了公司每月應向葉先生支付的保密金數額,并規定,自勞動合同終止之日起2年內,不得在其他與公司有競爭關系的單位從事生產、經營類似產品或者從事類似業務的工作,不得自行開業生產、經營同類產品或者從事同類業務。《保密協議》還規定,葉某在競業限制期間違反競業限制義務的,應當返還公司支付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金,并承擔3萬元的罰款;2009年3月,葉某終止了與科技公司的勞動關系。隨后,公司向葉某發出競業禁止通知書,要求其嚴格按照保密協議的約定履行競業禁止義務,并向其支付競業禁止經濟補償金7920元。然而,從今年1月到4月,葉某到另一家與原科技公司經營范圍相競爭的公司工作,隱瞞了這一情況,科技公司認為葉某違約,以侵權為由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葉某不服并將仲裁裁決書訴至晉江法院。葉認為,他既不是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也不是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也不是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競業禁止范圍內的人,因此,他不應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解釋]
法院認為,雙方應根據葉某與科技公司簽署的競業禁止條款履行義務,法院不支持葉某的解釋。根據協議,葉某在類似科技公司的競爭性單位工作兩年內,應承擔違約責任,遂作出上述判決
員工違反保密協議的法律責任:
1。違反保密協議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首先要承擔的是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可以分為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員工違反保密協議,很可能同時侵犯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給用人單位造成實際損失。因此,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違反保密協議的責任。保密協議約定違約金的,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如果罰款過高或過低,雙方可要求適當減少或增加。用人單位也可以選擇要求勞動者承擔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但是,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不能同時適用,用人單位只能選擇其中一種。違反保密協議的,應當承擔行政責任,侵犯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也可以構成行政責任,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依法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同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也可以責令侵權人將含有商業秘密的圖紙、軟件和其他有關資料退還權利人或者銷毀。違反保密協議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侵犯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也可以承擔刑事責任,有下列行為,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給用人單位造成實際損失的。因此,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違反保密協議的責任。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師協會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是先仲裁還是先訴訟
2021-03-13什么是勞動監查,勞動監察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31探視權包括接走孩子嗎
2021-01-10贍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
2021-03-20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起訴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0-11-20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哪些權利
2021-02-09外企存在勞務派遣關系是否合法
2021-01-07勞動爭議包括拖欠工資嗎
2020-11-14被派遣的員工與用工單位的人算是同工同酬嗎
2021-02-03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去交警隊處理事故要叫保險公司的人嗎
2021-02-15傷者起訴,我和保險公司訴訟費誰來出呢
2021-02-04為避車造成側翻致路人受傷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10買保險時不如實告知的后果是什么
2021-02-27土地轉讓合同書一
2021-03-12模擬拆遷是否可以簽字
2021-03-11主張拆遷補償利益有時效要求嗎
2020-12-07房屋拆遷的航拍圖到哪里可以查看
2021-02-03農村宅基地征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0-12-01